潜在生命论文-杨林

潜在生命论文-杨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在生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病,行为生活方式,潜在类别分析,生命质量

潜在生命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1](2019)在《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山西省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山西省35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状况及生命质量,了解山西省35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现状,探索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之间潜在的联系,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研究小组自制的“35岁及以上居民行为生活方式调查问卷”,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地域抽取山西省晋北、晋中、晋南叁个片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4000份,有效回收3598份。运用Excel、SPSS22.0、LatentGOLD对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之间的潜在联系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山西省35岁及以上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率为39.47%。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12.15%。慢性病患病率位列前5的依次为:高血压(20.59%)、糖尿病(8.48%)、类风湿性关节炎(6.48%)、高血脂(5.86%)、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3.17%)。12种慢性病共病其他疾病位列前五的分别为:脑卒中(79.07%)、冠心病(73.33%)、高血脂(63.42%)、慢性肾功能衰竭(57.89%)、糖尿病(56.07%)。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慢性病患病。2.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结果以4-cluster模型为最优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概率依次为0.5714、0.2338、0.1254、0.0694,根据其各自特征,分别将其命名为“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吸烟-饮酒组”、“饮食不健康组”、“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组”。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组及吸烟-饮酒组的总体慢性病患病率、共病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饮食不健康组及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糖尿病和高血脂在饮食不健康组的患病率高于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居民。3.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依据其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是否共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吸烟-饮酒、分居/离异/丧偶;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依据其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是否共病、文化程度、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不合理、性别;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依据其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是否共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吸烟-饮酒、饮食不合理、分居/离异/丧偶。结论:1.山西省慢性病患病情况形势依然严峻。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2.依据行为生活方式,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组”、“吸烟-饮酒组”、“饮食不健康组”、“行为生活方式不健康组”四个潜在类别。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进行慢性病的防控和干预。3.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较差。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基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共病以及行为生活方式,其中是否共病对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30)

许琦敏[2](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露出曙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首席许琦敏)几十年来无良药可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终于露出了“马脚”。今天凌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上海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由于缺少套住免疫因子PKR的“缰绳”——一种环形RNA,导致PKR如“脱缰野马”般攻击人体自(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4-26)

刘伟新[3](2019)在《碳酸氢铵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及其对生命起源的潜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早期地球环境中,无机小分子自发生成有机小分子,从而为生命基础物质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形成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生命基础物质可能是通过深海热液中的无机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自发进行化学反应合成的。因此,高压在生命起源第一步中可能扮演过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多碳链烃类有机分子可以由简单的无机小分子经过高温高压合成,从而为生命有机分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在本实验中,我们选用包含C、H、O、N四种生命基本元素的无机物碳酸氢铵作为起始物质,在给定2或4GPa初始压力下,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进行原位测定。红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到~150°℃后,红外光谱发生显着的不可逆的变化,而当温度和压力降至常温常压后,红外光谱再次发生新的巨大变化。结合该化学反应体系的气相色谱-质谱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该反应体系在~150℃时开始生成以不饱和有机物为主的混合物,然后在温度压力都降至室温室压后,这些混合物又转变为饱和的碳氢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一液体石蜡(CxHy)。该反应过程可模拟地球早期深海热液环境中无机分子向有机分子的转化,说明烷烃类有机物的生成可能是生命出现的必要初始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9-04-15)

高萌[4](2019)在《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我国南北过渡带潜在植被分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我国南北过渡带既是一个气候敏感带也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域,植被生态环境极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影响下潜在植被的分布变化能够为该区域生态恢复建设和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植被的分布也有助于该区域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利用1970-2016年南北过渡带内92个气象站点的月均温、月降水量数据和DEM数据对南北过渡带年代际时间尺度下潜在植被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使用BCC_CSM_1.1模式驱动下的2070s南北过渡带4个RCPs气候情景下的月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对2070s南北过渡带潜在植被分布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对南北过渡带47年的年均生物温度、年降水量和可能蒸散率进行统计,得到1970-2016年区域叁个气候指标的变化曲线及线性趋势。近50年年均生物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526°C/10a,降水量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年降水变化的倾向率为-3.4mm/10a,可能蒸散率表现出不显着的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028/10a,近50年南北过渡带的气候变化表现出了暖干化趋势。通过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计算得到各年代际生物温度、降水量和可能蒸散率的空间分布图,生物温度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和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两种趋势,降水量空间分布图显示出降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可能蒸散率南部低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地,其中青藏高原是一个低蒸散率集中地区,而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一个高蒸散率集中区域。(2)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在ArcGIS和matlab软件计算下得到南北过渡带各年代际潜在植被分布图,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50年南北过渡带出现了21种生命地带植被类型,暖温带干旱森林、暖温带湿润森林、冷温带草原、冷温带湿润森林和北方潮湿森林是南北过渡带主要分布的生命地带类型,Kappa检验精度为0.508。各年代际生命地带类型的面积变化中,1980s和1970s、1990s相比,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暖温带干旱森林和暖温带湿润森林,新增的暖温带湿润森林绝大部分是由暖温带干旱森林转换而来,这与8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有关,而在1980s之后,暖温带湿润森林又在后两个年代急剧减少,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变为暖温带干旱森林、亚热带湿润森林和亚热带干旱森林。亚热带干旱森林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在1990s和2000s的面积持续增长,是南北过渡带部分地区潜在植被对气候暖干化的主要响应。利用ArcGIS计算各年代际生命地带类型的平均中心,发现亚热带湿润森林、暖温带有刺草原和冷温带湿润森林的偏移幅度较大,北方干旱有刺灌丛、北方潮湿森林和冷温带有刺灌丛的偏移幅度较小,除冷温带有刺灌丛、暖温带有刺草原和暖温带湿润森林外,其他生命地带类型的平均中心均往北偏移了,位于南北过渡带西北处的几类生命地带类型的迁移幅度小于南北过渡带东南处的生命地带类型,位于高原地形的生命地带类型比位于山地、平原地形的生命地带类型偏移幅度小。(3)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预测2070s在4个典型浓度RCPs情景下南北过渡带潜在植被分布变化,2070s南北过渡带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共出现了17种生命地带类型,与2010s相比,高山荒漠、亚高山干苔原、亚高山湿润苔原、北方荒漠以及北方干旱有刺灌丛这5种生命地带类型消失了,新出现了北方雨林、暖温带荒漠灌丛和亚热带有刺疏林3种生命地带植被。暖温带干旱森林、亚热带湿润森林、亚热带干旱森林、冷温带草原等类型是2070s南北过渡带的主要生命地带类型。从各类生命地带类型的面积变化幅度来看,RCP排放浓度越高,2070s南北过渡带生命地带植被分布格局变化幅度越大,且RCP排放浓度越高,暖温带干旱森林、暖温带湿润森林和冷温带草原的减少越多,亚热带干旱森林和亚热带湿润森林的面积增加越多。在高排放情景(RCP6.0、RCP8.5)下,亚热带森林植被面积逐渐扩大超过暖温带森林植被,成为南北过渡带的优势植被,而这些新增的亚热带植被绝大部分是由暖温带森林受温度升高的影响转变而成的。从RCPs情景下2070s生命地带类型平均中心的偏移趋势来看,亚热带干旱森林、暖温带有刺草原、冷温带草原和北方湿润森林的偏移幅度比其他生命地带类型的偏移幅度大,且亚热带干旱森林的偏移幅度最大,冷温带有刺灌丛的偏移幅度最小,偏移距离随着RCP排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2070s各生命地带类型的平均中心与2010s相比大多数都向北偏移了。(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周东兴[5](2019)在《躯壳与生命——素描潜在抽象性的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素描的潜在抽象性是指蕴含艺术形象之下的形式结构语言具有抽象性,而作品的艺术性体现恰恰是通过构成形象的形式语言。纵观不同时代的美术成就,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决定着艺术性的体现,而素描作为艺术入门的基础课程,溯本求源,素描教学应加强抽象形式的研究,解决思想观念、意识方法问题,强化结构形式和基本语言的学习训练,变形象中心为形式中心,引导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感悟躯壳与生命的融合。(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2期)

于守强,贺永吉,张雨彤[6](2018)在《伪医学传闻 小心,肝功能异常是潜在“生命隐患”》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传度:20000000+一旦你在体检当中发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必须注意,因为,这必将导致肝病的发生,并且,病变发展速度极快,容易让你在短时间内失去正常的内附循环状态,所以,如果长期使用营养品,便可以较好的预防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发生。(本文来源于《养生大世界》期刊2018年04期)

张孟军[7](2018)在《基于潜在生命损失值的化工园区消防站多目标选址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化工园区内,由于大量的危险物质和能量的高度集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同时由于“多米诺效应”,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消防安全体系,是化工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园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化工园区的应急能力,针对化工园区内消防站的选址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化工园区消防站选址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目前化工园区内消防站选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多目标理论的发展及现状的研究,提出一种消防站选址的方法,该方法建立一个消防站多目标选址模型;通过分析影响消防站选址的经济、时间、距离以及覆盖率等基本因素,利用潜在生命损失值对化工园区进行风险评估,建立消防站选址的约束条件进而通过计算实现消防站的选址;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化工园区进行实例研究。该方法首先采用潜在生命损失值对化工园区进行整体的风险评估,然后选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化工园区消防站的选址模型。该模型通过最小化消防站的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区域内总的事故损失费用确定消防站的数目;结合潜在生命损失值计算的风险结果,考虑不同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响应时间和响应距离;利用消防站之间的距离约束条件和覆盖率因素提高消防站布局的经济性和站间的增援性能。最后通过对某一化工园区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潜在生命损失值和影响消防站选址的因素结合,优化化工园区消防站的位置,完善园区的消防安全体系,同时优化后的消防站布局的经济性和增援性能有很大的提升,验证了该方法对化工园区消防站选址规划的可行性和优化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1-01)

房琳琳[8](2017)在《木卫二冰壳或存在类地球板块构造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2月5日电 (房琳琳)一项最新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木卫二冰壳可能具有类似于地球的板块构造和俯冲活动,这对于研究木卫二上潜在地下海洋的生命存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成果发表在美国地理物理学联合会《地球物理研究:行星》杂志上。新研究使(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12-06)

叶倾城[9](2017)在《卡西尼探测器六大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已经在太空工作20年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受控情况下,于土星大气层中坠毁。在它围绕土星轨道工作的13年时间里,卡西尼改变了我们对于土星的认识。以下是卡西尼探测器勘测获得的6项重大发现:土星极地六边形飓风土(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09-20)

伍伟[10](2017)在《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存在潜在的生命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期发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外的宝瓶星座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行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在距地球约40光年的宝瓶星座,围绕一颗红色超冷矮星TRAPPIST-1,运行着7颗与地球大小、温度相似的行星。这简直如同太阳系的翻版。7颗行星(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必读》期刊2017年05期)

潜在生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首席许琦敏)几十年来无良药可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终于露出了“马脚”。今天凌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上海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由于缺少套住免疫因子PKR的“缰绳”——一种环形RNA,导致PKR如“脱缰野马”般攻击人体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在生命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山西省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2].许琦敏.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露出曙光[N].文汇报.2019

[3].刘伟新.碳酸氢铵在高温高压下的化学反应及其对生命起源的潜在意义[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

[4].高萌.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的我国南北过渡带潜在植被分布模拟[D].兰州大学.2019

[5].周东兴.躯壳与生命——素描潜在抽象性的教学初探[J].参花(下).2019

[6].于守强,贺永吉,张雨彤.伪医学传闻小心,肝功能异常是潜在“生命隐患”[J].养生大世界.2018

[7].张孟军.基于潜在生命损失值的化工园区消防站多目标选址模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8].房琳琳.木卫二冰壳或存在类地球板块构造活动[N].科技日报.2017

[9].叶倾城.卡西尼探测器六大发现[N].北京日报.2017

[10].伍伟.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存在潜在的生命家园[J].初中生必读.2017

标签:;  ;  ;  ;  

潜在生命论文-杨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