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恢复论文-卢桃利,霍芳芳,翟中杰,张蓓

表型恢复论文-卢桃利,霍芳芳,翟中杰,张蓓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型恢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损伤,巨噬细胞表型,槲皮素,炎性反应

表型恢复论文文献综述

卢桃利,霍芳芳,翟中杰,张蓓[1](2018)在《槲皮素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及功能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钳夹法构建C57BL/6小鼠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CI组)和脊髓损伤+槲皮素治疗组(Quercetin组),术后1~14 d于腹腔注射槲皮素(1次/天),SCI组腹腔注射0.9%Na Cl溶液。术后3、7和14 d,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表型M1(i NOS)和M2(Arg1)并计数;用real-time PCR检测局部组织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用BMS量表对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SCI组相比,Quercetin组M1(i NOS/CD11b)表型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M2(Arg1/CD11b)表型细胞的比例上调(P<0.05);同时,Quercetin组促炎因子(TNF-α、NOS2)的表达下降(P<0.05),抑炎因子(TGF-β、IL-10)的表达上调(P<0.05)。且Quercetin组在损伤后7和14后BMS评分均显着高于SCI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表型由M1向M2表型转变,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炎性反应的调控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魏少博[2](2017)在《两个水稻骨干恢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及QTL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骨干恢复系是指在杂交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恢复系。探明骨干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发掘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基因,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恢复系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骨干恢复系成恢727和9311构建的含有25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对9个农艺性状的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发掘骨干恢复系成恢727和9311的优异基因/QTL,剖析恢复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期为骨干恢复系的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重组自交系各性状表型基本呈正态分布。各性状在叁亚和合肥环境下有一定的差异,表明环境因素对水稻生长产生了影响。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两个环境下有一定的差异,一些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叁亚和合肥差异比较大,有的相关正负方向不一。同一性状两年间的相关关系中,抽穗期、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在两个环境下的相关关系不显着,表明叁亚和合肥两地环境差异对水稻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各个变异来源(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差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表明除了遗传因素对各性状表型有影响外,环境因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对各性状的表型产生了极显着的影响。比较9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可发现,9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为45.20%-72.32%,其中穗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72.32%,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最低,为45.20%。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表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QTL定位结果表明: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9个QTL,叁亚检测到16个,分布于第1、2、4、7、8、10、11和12染色体上;合肥检测24个,分布于第1、2、3、7、8、9、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只有q PH1-1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都能检测到。2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恢复系成恢727,15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9311。检测到一个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 q HD8-1,证明该位点可能是Ghd8基因。在RM279—RM521、RM336—RM3534、RM25—RM547、RM553—RM160、RM222—RM271区段内检测到5个多效性QTL位点。位于RM553—RM160之间2 c M内的控制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和结实率的位点q FGP9-1、q GY9-1和q SF9-1是一个新的多效性位点。将两个新的位点q PL2-1和q SF3-1分别定位在RM213—RM482之间的1.1 c M内和RM520—RM293之间的1.8 c M内,并分别预测了106个和109个候选基因,这些定位在2 c M内的新的QTL位点有利于下一步进行精细定位,深度挖掘骨干恢复系的优异等位基因,新的多效性位点则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6-01)

黄妍[3](2015)在《拟南芥topp4-1恢复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实验室前期发现突变体topp4-1的基础上,对其进行EMS二次诱变,以期筛选到恢复topp4-1表型的突变体。在134个二次诱变突变体库中共筛选得到13个恢复突变体,它们分别在株高、叶片形状、表皮细胞形态和果荚等方面恢复了topp4-1的表型。本论文主要选取其中两个突变体2731和2141为研究材料,分析其表型,利用图位克隆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手段对恢复topp4-1表型的基因进行定位,并初步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TOPP4的功能,为I型蛋白磷酸酶在植物发育中,尤其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中的重要功能提供实验依据。2731突变体恢复了topp4-的表型,表现出植株长高,莲座叶变圆,花序异常等表型。遗传证据表明恢复topp4-1表型的突变基因是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图位克隆将突变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位于分子标记F1N18和T19E23之间的730kb区间内。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该区间的基因,发现AFO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上有一个C到T的单碱基突变,造成脯氨酸突变为丝氨酸。AFO基因编码了一个F-box蛋白,参与调控花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本文中突变体命名为afo-11。外源施加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发现,afo-11和咖-11topp4-1的下胚轴对外源GA3的敏感度降低,暗示着AFO可能参与了 GA信号通路。此外,afo-11 topp4-1双突变的根长对外源IAA的反应相对不敏感,推测AFO可能和生长素的合成或信号通路相关。2141突变体植株长高,叶片伸展,受精后心皮细胞生长停滞,导致果荚短小,种子畸形。图位克隆和基因测序发现控制果荚异常表型的基因为FUL,FUL基因是MADS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本文中将突变体命名为ful-2。后续的遗传互补实验表明FUL调控了果荚的发育,但是FUL基因点突变可能不能恢复topp4-1的表型。基于此,我们利用topp4-1的表型进行图位克隆定位2141突变体中恢复topp4-1表型的突变基因,发现5号染色体上与FUL基因连锁的RPT基因发生了一个由C到T的单碱基突变,造成精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RPT基因编码一个植物抗病蛋白,属于CC-NBS-LRR家族,参与调控植物抗病抗逆过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6-01)

沈皆亮,胡侦明,钟小明,王大武,徐林飞[4](2013)在《白藜芦醇恢复去分化正常髓核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外单层培养与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对人正常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恢复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下去分化髓核细胞表型的调节机制。方法取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自愿捐赠的正常髓核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并行细胞鉴定;取单层培养的第1、3、5、7代髓核细胞分别行形态学观察、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蛋白多糖表达。分别取单层培养和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的第1代髓核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取立体培养1周的第7代髓核细胞随机分为立体培养空白组(A组)、RES组(B组)、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homolog 1,SIRT1)-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RES组(C组)、阴性对照-siRNA+RES组(D组),另设置髓核细胞单层培养空白组(E组),行相应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聚蛋白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细胞鉴定提示培养细胞为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及SA-β-gal、甲苯胺蓝染色示,在体外连续单层培养条件下,正常髓核细胞易发生去分化,且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趋势愈明显。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48 h内髓核细胞增殖显着低于单层培养(P<0.05),但能显着提高去分化髓核细胞SIRT1、Ⅱ型胶原与Aggrecan蛋白的表达,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3种蛋白表达显着提高(P<0.05)。C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明显抑制,显着低于B、D组(P<0.05),Ⅱ型胶原与Aggrecan蛋白表达也显着低于B、D组(P<0.05)。结论连续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髓核细胞增殖速度较快,但在培养过程中易发生去分化现象;而在藻酸盐微球立体培养条件下,RES可以恢复去分化髓核细胞表型,合成更多细胞外基质,这一机制与SIRT1的调节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张维鼎,冯永庆,郭献平,曹庆芹,秦岭[5](2011)在《赤霉素对板栗短雄花序表型恢复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赤霉素与板栗芽变雄花序短化的关系,以板栗短雄花序为材料,用IAA,CTK,GA3,GA4+7,IAA∶CTK=1∶1,GA3∶CTK=1∶1,GA3∶IAA=1∶1,处理短雄花序。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A3处理的恢复长度最好,平均长度为7.17 cm,恢复超过2 cm占60%。之后用HPLC法测定内源GA3的含量,结果表明GA3处理和GA4+7处理后的雄花序内源GA3的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LC-MS法测定内源GA4含量表明,GA3处理和GA4+7处理后的雄花序内源GA4的含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赤霉素可使短雄花序恢复伸长。(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雷鸣,肖德明,熊建义,王大平,陈燕涛[6](2011)在《藻酸钠微球叁维立体培养恢复去分化软骨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连续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不同接种密度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分化状态的影响,并探讨藻酸钠微球叁维立体培养恢复去分化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调节机制。[方法]以正常密度(3×104/cm2)或低密度(3×102/cm2)分别连续体外单层传代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使其去分化,RT-PCR检测I、II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以确定其分化状态。取正常密度培养时的去分化软骨细胞,藻酸钠微球包被4周以恢复其表型,在该立体培养过程中将特异的SIRT1抑制剂-EX-527加入到培养基中抑制其表达,甲苯胺兰染色微球中软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W estern b lot检测各种条件下SIRT1和Sox-9的表达。[结果]当以正常密度连续体外单层培养时,软骨细胞在第4代发生去分化,低密度时于第1代即明显去分化,此时SIRT1和Sox9表达明显降低。藻酸钠微球叁维立体培养能显着地增强去分化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以及SIRT1、Sox9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I型胶原mRNA的表达。EX-527不仅限制藻酸钠微球中的软骨细胞周围细胞外基质的大量生成而且还抑制了SIRT1和Sox9的表达。[结论]关节软骨细胞连续体外单层培养的去分化与细胞接种密度有关,低密度培养加速去分化过程。藻酸钠微球叁维立体培养恢复去分化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SIRT1的表达,继而增强Sox9的转录活性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左永树,谢戎,况浩池,王贵雄[7](1997)在《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比较了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7个姊妹系主要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间表型值仅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3个性状差异达显着水平。配合力分析表明,这些姊妹系间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穗长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株系间的遗传差异大于表型差异。本文还对花培技术在选育实用籼粳交恢复系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1997年04期)

何守森[8](1997)在《小儿无关供体或部分匹配供体去T细胞骨髓移植后免疫系统重建:免疫表型分析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染是骨髓移植(BMT)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无关供体或HLA不匹配供体BMT比HLA匹配同胞间BMT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的发生与植入的速度及免疫功能恢复的速度有关。关于成人BMT后免疫重建的情况已有详述,而在小儿却少有报道。(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期刊1997年03期)

表型恢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骨干恢复系是指在杂交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恢复系。探明骨干恢复系的遗传基础,发掘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基因,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恢复系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骨干恢复系成恢727和9311构建的含有25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对9个农艺性状的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发掘骨干恢复系成恢727和9311的优异基因/QTL,剖析恢复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期为骨干恢复系的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重组自交系各性状表型基本呈正态分布。各性状在叁亚和合肥环境下有一定的差异,表明环境因素对水稻生长产生了影响。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两个环境下有一定的差异,一些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叁亚和合肥差异比较大,有的相关正负方向不一。同一性状两年间的相关关系中,抽穗期、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在两个环境下的相关关系不显着,表明叁亚和合肥两地环境差异对水稻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各个变异来源(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差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01),表明除了遗传因素对各性状表型有影响外,环境因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对各性状的表型产生了极显着的影响。比较9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可发现,9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为45.20%-72.32%,其中穗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72.32%,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最低,为45.20%。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表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QTL定位结果表明: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9个QTL,叁亚检测到16个,分布于第1、2、4、7、8、10、11和12染色体上;合肥检测24个,分布于第1、2、3、7、8、9、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只有q PH1-1在叁亚和合肥两个环境下都能检测到。2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恢复系成恢727,15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9311。检测到一个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 q HD8-1,证明该位点可能是Ghd8基因。在RM279—RM521、RM336—RM3534、RM25—RM547、RM553—RM160、RM222—RM271区段内检测到5个多效性QTL位点。位于RM553—RM160之间2 c M内的控制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和结实率的位点q FGP9-1、q GY9-1和q SF9-1是一个新的多效性位点。将两个新的位点q PL2-1和q SF3-1分别定位在RM213—RM482之间的1.1 c M内和RM520—RM293之间的1.8 c M内,并分别预测了106个和109个候选基因,这些定位在2 c M内的新的QTL位点有利于下一步进行精细定位,深度挖掘骨干恢复系的优异等位基因,新的多效性位点则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型恢复论文参考文献

[1].卢桃利,霍芳芳,翟中杰,张蓓.槲皮素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及功能恢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2].魏少博.两个水稻骨干恢复系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及QTL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3].黄妍.拟南芥topp4-1恢复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D].兰州大学.2015

[4].沈皆亮,胡侦明,钟小明,王大武,徐林飞.白藜芦醇恢复去分化正常髓核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

[5].张维鼎,冯永庆,郭献平,曹庆芹,秦岭.赤霉素对板栗短雄花序表型恢复的效应[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

[6].雷鸣,肖德明,熊建义,王大平,陈燕涛.藻酸钠微球叁维立体培养恢复去分化软骨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7].左永树,谢戎,况浩池,王贵雄.花培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姊妹系间表型及遗传差异比较[J].种子.1997

[8].何守森.小儿无关供体或部分匹配供体去T细胞骨髓移植后免疫系统重建:免疫表型分析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

标签:;  ;  ;  ;  

表型恢复论文-卢桃利,霍芳芳,翟中杰,张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