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再现论文-赵乐

认知再现论文-赵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再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换,等值,认知,翻译

认知再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乐[1](2018)在《从词的转换到意的再现——翻译语言学理论中认知方法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翻译思想在翻译过程认知本质研究方向的主要发展阶段。各国学者在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各种方法框架内,翻译都遵循"转换"和"等值"概念的动态发展。(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4期)

赵衡宇,陈雨萌,李贵华[2](2018)在《《历史街区》课程的教学思考——图示再现、形式创造与认知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示再现是城市街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学科的主要思想工具,历史街区图示语言表达的转型是近年来学术前沿颇受关注的热点。图示对于建筑学基础教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图示发展更加注重表达时空变迁、感受环境本身变量并开始展现社会文化驱动等着力点。历史街区的图示应该看作是以空间和场景衍化理路的叙事文,关于其呈现形式的矛盾性与多元性直接决定了街区的主体性内容与叙事的衍伸价值,本文通过对历史街区的案例教学与相关考察来说明这一运用问题。(本文来源于《创意与设计》期刊2018年02期)

胡萌萌[3](2017)在《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叁月叁民俗活动”和“民俗”的多样性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月叁民俗活动"是曹桥街道马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试图达成"乡风文明"提升的一个现代文化节。通过对"叁月叁民俗活动"的细节描绘和具体分析,揭示村落历史、传统民俗的演变及其现代再现,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这种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所带来的社会对于"民俗"的多样性认知,为今后进一步开拓面对社会新时代的民俗学研究提供思考。(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7年06期)

王清莹[4](2017)在《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诗歌语篇连贯在翻译中的再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语篇用凝练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这些意义具有极强的关联性与创造性。诗歌语篇大多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给读者理解诗歌语篇连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诗歌翻译中,语篇的连贯不仅关系到原诗语篇特征的再现,也关系到诗歌语义之美的传达与再现。毛泽东的诗词语言凝练而富有深刻的内涵,在英译本中再现毛泽东诗词中的语篇连贯对于毛泽东诗歌的语篇特征和语义之美的再现都有深刻的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是Lakoff在基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和Fauconnier的心智空间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关联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与诗歌语篇连贯性特征不谋而合。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包含的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等模式对于诗歌语篇中各种意象连贯、隐喻连贯和转喻连贯的构建也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因此,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式来探讨诗歌语篇连贯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选取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四个认知模式,分析原文的命题意义连贯、意象意义连贯、隐喻和转喻意义连贯,并在这四个认知模式基础上,探究毛泽东诗词五个有代表性的译本再现原文语篇四种意义连贯的手段。研究主要有以下叁点发现:(1)在命题认知模式方面,原文语篇连贯是通过命题之间的激活来实现的;在意象连贯方面,通过对容器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以及线性图式等角度来构筑原文意象意义的连贯;在隐喻连贯方面,选取毛泽东诗词中两个有代表性的隐喻,探索其隐喻之意来构筑原诗隐喻意义连贯;在转喻连贯方面,从范畴-属性,整体-部分,泛指-特指叁个角度来构筑原诗转喻意义连贯。(2)通过对比五个英译本的原文语篇连贯再现,发现译文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认知模式的差异导致的语义理解的差异。(3)五个英译本采用了语际连贯和句际连贯的语篇连贯手段来再现原诗意义连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姚晓丹[5](2016)在《生物启发认知架构可再现人类思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对每一个对象、主体、行为或者事件的情感评估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创造出像人类一样的人工智能,就必须令其具有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如何得知这些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真实的、类似于人类的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8-31)

侯娟芳[6](2015)在《契合认知需求 再现数学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源于自身的认知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学生作为天真而活跃的生命个体,他们更愿意依循自身的认知需要而走进未知的领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任意解读文本,轻易地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而应该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依循着学生内在的心理特质,共同感受数学在思维认知过程中的本真之美。笔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画图(相遇问(本文来源于《山西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07期)

冯武勇,刘秀玲[7](2015)在《日本新审定教科书历史认知再现倒退》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东京4月6日电(冯武勇、刘秀玲)日本文部科学省6日公布了明年将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在出版社出于日本政府压力或自主审查后,部分教科书在历史认识问题的描述上再现倒退。 就“南京事件”(即南京大屠杀),一些教科书修改了表述方式。例如,(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5-04-07)

曹红艳[8](2014)在《译者在诗词翻译中的认知体验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它认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诗词歌赋是语言最凝练、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活动,它是通过译者对原文的认知而得来的。然而传统的翻译理论总是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忽视了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译文并不能反映出原语文本的精妙所在。本文主要揭示了译者的认知体验在翻译中的作用,并结合意、情、美这叁个翻译步骤,进一步说明主体的认知活动可以为成功的翻译的保障。(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0期)

赵枰[9](2014)在《认知模式观照下闻一多诗歌英译中绘画美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传统的翻译研究在文本分析、文本再现与文本评估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分析,追求语义在再现过程中的对等。但是,由于不同翻译目的的作用,或者源文本文化与目标文本文化差异较大,甚至出现文化断裂,单纯的语言分析与语言再现在翻译实践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模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知框架下,文字的意义不仅来源于语言系统,也涉及人的主观经验,认知模式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一种视觉化、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细节与盲点得以明朗化,许多棘手的翻译问题也因此可以得到创造性的解决。认知模式对于译出优秀作品,客观评估现有译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认知模式出发,探讨闻-多诗歌在英译过程中绘画美再现的充分性问题以及再现策略。笔者希望,本文能为闻一多诗歌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欣赏提供有益的参照。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由四个章节组成。引言部分阐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描述主要的研究方法,然后从认知模式与翻译结合、闻一多诗歌英译、绘画美再现等方面简要回顾该选题的研究状况。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叁个认知模式,即查尔斯·菲尔莫尔的场景与框架语义学、罗纳德·兰盖克的形象背景关系以及罗杰·尚克的主题组织点;然后阐述这叁个认知模式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分析、文本再现以及文本评估中的指导作用。第二章着重于诗歌“绘画美”的内涵和表现方面的概要性论述。闻一多最初提出诗歌创作“绘画美”原则时只给出了“辞藻”这一注解,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带来不少误解,同时也给“绘画美”带来了多样性的解读。因此,本章首先对“绘画美”概念的内涵予以澄清,然后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体现,最后从色彩、幻象、廓线叁个方面,对闻一多诗歌中绘画美的具体表现进行论述。第叁章揭示叁个认知模式在绘画美再现过程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其中查尔斯·菲尔莫尔的场景与框架语义学适用性最广,能在翻译中对诗歌的绘画美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罗纳德·兰盖克的形象背景关系能够通过改变观察视角等方法对绘画美进行创造性再现。罗杰·尚克的主题组织点主要适用于原文的绘画美与目标文本文化差异较大,甚至出现文化断裂时的补偿性再现。第四章运用叁个认知模式,从色彩、幻象、廓线叁个方面探讨闻一多的诗歌在英译中绘画美的再现。其中色彩的再现可分为对自然景物中撷取色彩的再现和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色彩的再现。幻象的再现所涉及的方面,主要是与人生的重要命题息息相关的爱情、生命与死亡幻象的再现。廓线再现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整饬的直线、蜿蜒的曲线以及菱角分明的折线。这些线条,既有客观存在的线条,也有诗人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为无形的思想、情绪、概念所赋予的线条。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运用认知模式考察闻一多诗歌英译中绘画美的再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本文通过探讨闻一多所提出的“绘画美”的内涵与表现方面,考察闻一多诗歌英译中绘画美再现的充分性,分析认知模式下绘画美再现的策略,为运用认知模式解决翻译问题提供有益的参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肖婕[10](2014)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论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集文学,绘画,舞蹈,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部分,戏剧语言不仅要通顺、达意、易于阅读,还要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在戏剧语言口语化、诗性化、性格化、含蓄性及动作性等特点中,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一直是戏剧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鉴于戏剧的特殊形式,戏剧作者无法像小说作者一样通过对环境及人物具体细致的描写来反应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因此戏剧只能通过其动作性语言,来达到这一目标。戏剧语言动作性关系到一部戏剧作品的成败,但与此同时也给戏剧翻译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戏剧翻译中,译者不仅需要传达原作的意思与内容,还需要通过对原作的正确解读向目的读者传达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人物心理动作及情感。因此,对于戏剧翻译中动作性语言再现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图式理论和突显理论,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如何对原戏剧文本中语言的动作性进行解读,以及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语言的动作性以提高戏剧的现场效果。本文将在图式理论和突显理论的指导下从五个层次进行研究: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文化层面和语义层面。在每个层面之下,本文还会对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本文通过对文本语言与舞台动作的结合,证明语言动作性对戏剧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动作性的再现在戏剧翻译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本文还希望通过分析译者在戏剧翻译中的认知过程,提供一种鉴赏戏剧翻译以及戏剧动作性语言再现的方法,从而帮助读者和译者更好的理解原作的精髓,提高翻译质量。(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4-03-28)

认知再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图示再现是城市街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学科的主要思想工具,历史街区图示语言表达的转型是近年来学术前沿颇受关注的热点。图示对于建筑学基础教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图示发展更加注重表达时空变迁、感受环境本身变量并开始展现社会文化驱动等着力点。历史街区的图示应该看作是以空间和场景衍化理路的叙事文,关于其呈现形式的矛盾性与多元性直接决定了街区的主体性内容与叙事的衍伸价值,本文通过对历史街区的案例教学与相关考察来说明这一运用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再现论文参考文献

[1].赵乐.从词的转换到意的再现——翻译语言学理论中认知方法的形成[J].名家名作.2018

[2].赵衡宇,陈雨萌,李贵华.《历史街区》课程的教学思考——图示再现、形式创造与认知更新[J].创意与设计.2018

[3].胡萌萌.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叁月叁民俗活动”和“民俗”的多样性认知[J].民间文化论坛.2017

[4].王清莹.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诗歌语篇连贯在翻译中的再现研究[D].江苏大学.2017

[5].姚晓丹.生物启发认知架构可再现人类思想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6].侯娟芳.契合认知需求再现数学之美[J].山西教育(教学).2015

[7].冯武勇,刘秀玲.日本新审定教科书历史认知再现倒退[N].新华每日电讯.2015

[8].曹红艳.译者在诗词翻译中的认知体验再现[J].芒种.2014

[9].赵枰.认知模式观照下闻一多诗歌英译中绘画美的再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肖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论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标签:;  ;  ;  ;  

认知再现论文-赵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