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任务论文-刘进英,董涛

操作任务论文-刘进英,董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操作任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TX-51,多任务,单片机,嵌入操作系统

操作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刘进英,董涛[1](2019)在《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RTX-51的单片机多任务编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RTX-51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逐步介绍了使用RTX-51编程的整个过程,并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程序进一步阐述了RTX-51编程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陈碧云,李欣桐,李滨,丁晋[2](2019)在《考虑人因风险的电力调度值班操作任务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调度员操作的正确性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它主要与调度员的工作经验、责任心以及历史操作正确率等非实时因素以及调度员工作时长、当值班次以及心理状态等实时因素密切相关。对影响调度操作正确性的人为因素进行建模,考虑不同班次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并以日调度操作总人因风险最小为目标,应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对日电网调度任务进行优化分配。以某电网的实际调度工作任务为例进行分析,分配结果在保证各班次工作量均衡的同时满足了总人因风险值最小,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1期)

张烨,张力为[3](2019)在《移动分心刺激及注意控制对瞄准任务操作表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复杂的视觉环境中,为了高效而准确的触及目标,个体需要完成两个基本进程:第一,目标必须在与非目标的竞争中被注意选择;第二,进行计划与目标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的动作。在对上述两个进程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Tipper,Lortie和Baylis(1992)发现,当分心刺激出现在对将要执行动作影响较大的位置时,动作的反应时所受到的干扰效应更大。针对这一现象,Tipper等人提出了注意的动作-中心模型(action-centredmodel)。随后,Welsh等人(Welsh,Elliott,&Weeks,1999)提出的反应激活模型更进一步解释了由于分心刺激刺激突出性不同而导致其对手部动作的影响也不相同。在竞技体育中,瞄准动作与上述动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运动员在进行投篮时,也同样需要完成目标与非目标在竞争中被注意选择以及进行计划与目标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的动作这两个基本进程。那么,在运动情境中,分心刺激的出现对瞄准任务动作及操作成绩将造成何种影响,本研究将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回答这一问题。研究方法:1.参与者实验参与者为普通大学生,注意控制测试参与者共50人,其中stroop任务反应时最短的27%参与者和反应时最长的27%参与者被分成注意控制高、低两组,进行后续的瞄准任务测试(高、低注意控制组均为14人)。2.实验设计实验为6(分心刺激状态:上、下、左、右、静止、无)×2(注意控制:高、低)混合设计,其中分心刺激状态为组内自变量,6种状态分别为分心刺激的移动方向为上、下、左、右,或分心刺激为静止状态,或无分心刺激。注意控制为组间自变量。因变量为手部动作(包括动作时长和动作轨迹偏差角度两个指标)和瞄准任务表现(飞镖任务得分),其中动作时长为飞镖投掷动作开始(动作速度达到30mm/s以上,且连续70ms)到飞镖投掷动作结束(动作速度降低至30mm/s以下,且连续70ms)为止;动作轨迹偏差角度为25%、50%、75%动作时长取样点处,目标中心点与起始位置中心点连线以及目标中心点与此时食指位置连线的夹角。3.实验程序主试向参与者讲解基本实验意图并表示感谢→注意控制测试→瞄准任务测试。研究结果:1.动作时长以动作时长为因变量,做6(分心刺激状态)×2(注意控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心刺激状态主效应不显着,效果量大,F(5,22)=1.048,P=.397,偏η2=.198。注意控制主效应不显着,效果量中等,F(1,26)=2.469,P=.128,偏η2=.087,说明高注意控制个体动作时长(0.735s)与低注意控制个体动作时长(0.653s)之间无差异。分心刺激状态与注意控制交互作用不显着,效果量大,F(5,22)=.783,P=.573,偏η2=.151。2.动作轨迹分别以25%、50%和75%时间取样点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为因变量,做6(分心刺激状态)×2(注意控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25%时间取样点处,分心刺激状态主效应显着,效果量大,F(5,22)=13.368,P=.000,偏η2=.752,表明不同状态的分心刺激对个体在瞄准任务中的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影响不同。注意控制主效应显着,效果量大,F(1,26)=4.318,P=.048,偏η2=.142,说明高注意控制个体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11.079°)显着小于低注意控制个体(13.031°)。注意控制与分心刺激状态交互作用不显着,效果量中等,F(5,22)=.550,P=.737,偏η2=.111。在50%时间取样点处,分心刺激状态主效应显着,效果量大,F(5,22)=3.260,P=.024,偏η2=.426。注意控制主效应不显着,效果量中等,F(1,26)=1.853,P=.185,偏η2=.067,说明高注意控制个体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7.916°)与低注意控制个体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8.674°)之间无差异。分心刺激状态与注意控制交互作用不显着,效果量大,F(5,22)=2.397,P=.070,偏η2=.353。在75%时间取样点处,分心刺激状态主效应不显着,效果量大,F(5,22)=1.431,P=.252,偏η2=.245,说明不同状态的分心刺激对75%时间取样点处动作轨迹偏差角度的影响相同。注意控制主效应不显着,效果量小,F(1,26)=.812,P=.376,偏η2=.030,说明高注意控制个体手部动作轨迹差角度(10.051°)与低注意控制个体(11.218°)之间无差异。分心刺激状态与注意控制的交互作用不显着,效果量大,F(5,22)=.845,P=.533,偏η2=.161。3.瞄准任务得分以瞄准任务得分为因变量,做6(分心刺激状态)×2(注意控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心刺激状态主效应显着,效果量大,F(5,22)=23.256,P=.000,偏η2=.472。注意控制主效应显着,效果量大,F(1,26)=4.419,P=.045,偏η2=.145,说明高注意控制个体镖任务得分(3.245)高于低注意控制个体飞镖任务得分(2.928)。分心刺激状态与注意控制交互作用不显着,效果量小,F(5,22)=1.470,P=.204,偏η2=.054。研究结论:瞄准任务中,当移动分心刺激出现时,不但手部动作轨迹偏差角度增大,同时瞄准任务操作成绩也受到消极影响,但与低注意控制组相比,高注意控制组在肢瞄准任务中的动作轨迹偏差角度更小,操作成绩更好。这一结果从动作类型上扩展了反应激活模型,同时高注意控制个体在瞄准任务中具有更好的任务操作成绩,提示我们对于瞄准类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可以通过提高该类运动员的注意控制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据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发现了移动分心刺激对手部动作轨迹及瞄准任务操作成绩的干扰效应,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注意与动作之间关系的理论。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发现了注意控制能力训练可提高个体抵抗分心刺激对动作轨迹的干扰效应,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运动成绩提供心理练习的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力,刘雪阳,邹衍华,洪俊,吴斯扬[4](2019)在《核电厂操纵员在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下的认知行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操作任务持续变化背景下核电厂操纵员的认知行为特征,通过研究核电厂承担电网调峰任务的特殊性,结合文献调研、操纵员访谈及现场观察来研究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操纵员的认知行为过程,建立了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的操纵员认知行为模型,识别了操纵员在执行调峰任务时的认知过程。本文结果为研究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背景下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雅莉[5](2019)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非定期任务均衡调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方法在对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非定期任务进行调度过程中存在带宽利用率不高、平均端到端时延较长、非定期任务吞吐率较小、非定期任务传输成功率不高以及非定期任务调度负载均衡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由度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非定期任务均衡调度方法,根据系统节点带宽利用率,去除嵌入式操作系统中节点任务负载接近转发阈值上限的节点,同时根据系统节点最大转发代号以及节点当前已用带宽,计算系统各个节点的可调用带宽,选取系统非定期任务转发最佳节点,同时充分考虑系统非定期任务转发链路关键度,设置链路最大负载,根据系统非定期任务转发链路剩余带宽选取最佳转发链路,计算最佳转发链路上最佳转发节点的剩余能量,并根据计算结果接收非定期任务流负载,实现均衡调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克服了Storm拓扑结构热边方法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吴成松[6](2019)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文言文,由于古人的思想、文化、写作方式与今人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基于对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的研究和了解,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5期)

邓成龙[7](2019)在《虚拟现实中远距离放置任务的人类操作特性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人类在虚拟环境中的操作行为表现和建立运动行为模型非常重要,将为叁维用户界面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远距离放置任务是VR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任务之一,该任务要求将一个远距离(超过操作者手臂可接触范围)的虚拟物体又快又准地放入到指定的目标区域内。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放置任务的人类操作表现,本文通过八项研究系统探索了与人的行为表现有关的叁种影响因素:任务本身的因素、交互工具和操作环境。在研究一中,被试使用手柄通过虚拟射线的方式完成远距离放置任务。我们将移动过程划分成叁个阶段: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和调整阶段。实验结果显示加速阶段操作时间随着移动物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移动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减速阶段操作时间只与移动距离有关;而调整阶段同时受移动物体大小、移动距离和目标物容差的影响。并且我们在没有纹理背景和头控交互情况下观察到了相似的数据结果。因此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叁阶段模型,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放置操作任务的人类行为表现。在研究二中,我们进行了两个实验探索深度对使用手柄完成放置任务的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采用几何量表达参数时,深度在减速阶段和调整阶段对操作时间有显着影响。但是当使用角度量表达参数时,深度对操作时间的影响消失了。该结果表明深度参数的影响可以被其他参数代替,在VR中使用角度量比几何量表达参数更合适。研究叁探索了移动方向对操作时间的影响。我们发现总时间与移动方向之间呈正弦函数关系,但方向在叁个阶段的影响不同。因此我们对叁阶段模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方向参数,模型仍然能够很好地解释数据变化。研究四比较了头控和眼控的操作效率以及各自的优势。结果显示,头控操作在调整阶段有很好的稳定性,而眼控操作在加速和减速阶段有很高的移动效率。特别地,当移动距离在30°到50°之间,且目标物容差超过9°时,眼控的操作效率高于头控。研究五提出了一种结合头控和眼控的操作方法,即利用眼控完成加速和减速阶段,头控完成调整阶段。实验结果显示头眼结合方法的操作效率显着高于头控和眼控,并且证明了以速度作为结合点的方法比以位置作为结合点的方法效率更高。研究六和研究七分别探讨了改变显示–控制增益值是否能够提高头控和眼控的操作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在加速和减速阶段设置大于1.0的增益值能够显着提高头控的操作效率,最佳增益值在1.3到1.5之间,但是在调整阶段设置小于1.0的增益值对眼控操作没有显着的帮助作用。在研究八中,我们探索了身体朝向对头控操作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身体向前偏转的操作时间最短,向后偏转的操作时间最长。另外,当身体偏转角度超过45°后,头控的操作表现显着下降。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用户界面设计评估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框架,并且我们的叁阶段模型为虚拟现实应用的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8)

赵正旭,左宗成,申跃杰,钟谦[8](2019)在《机械臂遥操作任务的显控界面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月工程中利用遥操作技术来控制机械臂在月面采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机械臂操作人员高效的完成操作机械臂的作业,使用Autodesk 3ds max软件建立机械臂模型,采用Qt搭建控制机械臂运动的控制界面,结合OpenSceneGraph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完成整个显控界面的搭建,通过机械臂关节的值,观测仿真环境中机械臂的状态。结果表明,显控界面能够满足机械臂操作员精确控制机械臂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9年04期)

杨幸琪[9](2019)在《任务驱动探究图形特征 紧贴操作发展空间观念——精彩学堂4J3D教学策略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的运动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育空间推理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以及几何直观、直观想象能力的发展,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图形的运动奠定扎实的"空间"基础。运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物体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现象。为了描述这种动态过程,教材通常会呈现大量现实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图片,(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孟开元,闫方,曹庆年,彭寒[10](2019)在《基于ARINC 653仿真器的机载操作系统任务状态监控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操作系统属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内部内核对象的状态变迁、关键数据的值变化以及系统调度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机载应用程序的正确执行。本文以为机载应用程序更好地定位故障、发现并排除各种逻辑错误为目的,采用内嵌传感器的方法,结合任务的状态切换、触发状态切换,应用ARINC 653仿真器实时监控机载操作系统的状态和数据变化。经过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得到机载应用程序的状态和行为变迁,并为机载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验证、机载分区操作系统仿真器的符合性测试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操作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力调度员操作的正确性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它主要与调度员的工作经验、责任心以及历史操作正确率等非实时因素以及调度员工作时长、当值班次以及心理状态等实时因素密切相关。对影响调度操作正确性的人为因素进行建模,考虑不同班次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并以日调度操作总人因风险最小为目标,应用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对日电网调度任务进行优化分配。以某电网的实际调度工作任务为例进行分析,分配结果在保证各班次工作量均衡的同时满足了总人因风险值最小,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作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进英,董涛.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RTX-51的单片机多任务编程[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2].陈碧云,李欣桐,李滨,丁晋.考虑人因风险的电力调度值班操作任务分配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3].张烨,张力为.移动分心刺激及注意控制对瞄准任务操作表现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张力,刘雪阳,邹衍华,洪俊,吴斯扬.核电厂操纵员在操作任务持续快速变化下的认知行为特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5].李雅莉.嵌入式操作系统非定期任务均衡调度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6].吴成松.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操作模式分析[J].新课程(下).2019

[7].邓成龙.虚拟现实中远距离放置任务的人类操作特性与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赵正旭,左宗成,申跃杰,钟谦.机械臂遥操作任务的显控界面的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9

[9].杨幸琪.任务驱动探究图形特征紧贴操作发展空间观念——精彩学堂4J3D教学策略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

[10].孟开元,闫方,曹庆年,彭寒.基于ARINC653仿真器的机载操作系统任务状态监控设计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标签:;  ;  ;  ;  

操作任务论文-刘进英,董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