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沉积物论文-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

洞穴沉积物论文-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洞穴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喀斯特,洞穴,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洞穴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1](2019)在《黔西南喀斯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集贵州北盘江峡谷石漠化研究区内唐家大洞地下洞穴沉积物土壤和基岩样品,利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按照乌顿-温德氏粒级标准,利用Folk-Ward公式计算出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等土壤粒径参数,对5个基岩样品进行浸泡溶蚀试验,计算出溶蚀率(R)及溶蚀速率(R_v)。结果表明,北盘江喀斯特地表侵蚀及溶蚀较严重,洞穴向地层裂隙方向以纵向发育为主;洞穴地下河道沉积物分选性较差,土壤样品粒径以黏粒、粉砂、细砂3个粒级为主;洞穴沉积物粒径变化范围不大且分选性较差,沉积物粒径相对较细且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根据沉积物表层HJ-01与下层HJ-02至HJ-05粒径分布特征,沉积过程中可能存在降雨量大小两种情况且二者相互交替具有循环性,主要受水文环境与碳酸盐岩溶蚀程度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3期)

迟宏,张振华,赵倩[2](2016)在《近千年来洞穴沉积物的古气候及古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更多关注,对近千年来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气候的重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洞穴沉积物特有的微层结构及其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指标的记录,已成为很好的陆地自然环境的历史档案.本文探讨了近千年来温度和降水重建研究的进展,并对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子琦,王宏远,张乾柱[3](2014)在《基于洞穴沉积物记录的石漠化演变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演历史时期贵州地区气候状况和石漠化演化过程。结合明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织金洞石笋及鹅管的碳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研究。通过石笋ZJD—21和ZJD—9C的对比研究,证明不同洞穴沉积物的记录可以互相校准。古代文献资料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各地区气候现象,关于贵州省各个地区气候状况的历史记录并不完整。结果本研究从历史文献记录与织金洞石笋ZJD—21和鹅管ZJD—9C碳氧同位素的记录进行对比,证明该记录能够用来分析和探讨织金洞所在地区的历史气候状况。将1 240年至今的历史时期石漠化演化划分为孕育期、发生期、发展期、摇摆期和井喷期,探讨石漠化演化的时间序列,并加以描述,说明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受人为因素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张美良,朱晓燕,吴夏,阳和平,潘谋成[4](2013)在《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叁纪以来。晚第叁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 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 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ka BP和7 500aBP以及1 450a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3年03期)

孙枢,赵文智,张宝民,刘静江,张静[5](2013)在《塔里木盆地轮东1井奥陶系洞穴沉积物的发现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轮东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轮南古隆起东翼围斜部位.该井在6800~6825m井段上奥陶统发育一高约25m的大型溶洞.第3筒芯取自洞穴顶部.通过对洞穴充填沉积序列及其古生物分析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以下关键结论:(1)洞穴沉积物中含较多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介形虫和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洞穴原地生态和异地生屑(洞穴崩塌角砾经溶蚀残存与潜流搬运而来)两类,指示洞穴形成于前石炭纪,并在石炭纪再次沉降时被半充填和埋藏;(2)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洞穴充填泥为钙质古土壤和风化壳残留物,形成于循环不畅的咸水环境;(3)洞穴形成与演化共经历了3期: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后、桑塔木组沉积后和志留系沉积后,其中后两期主要发育顺层承压深潜流岩溶作用.基于洞穴形成历史恢复,可对古岩溶有利区进行预测评价.此外,对古地理学与古岩溶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徐尚全,殷建军,王晓晓,杨平恒,毛海红[6](2012)在《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2年05期)

郭彩青,刘浴辉,孙霞[7](2012)在《在野外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洞穴沉积物的现代监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洞穴沉积物的现代监测为例,利用野外实验中的目标设定、流程设计、行前准备、实际应对等各环节,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启发,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说明只要指导方法正确,野外实验可让高校学生体会到更为强烈的参与感,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同时可让学生在贯穿实验过程始终的讨论和协作中,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2年06期)

赵瑞一,刘子琦[8](2011)在《洞穴沉积物δ~(13)C对地表石漠化指示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漠化与喀斯特脆弱生态治理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焦点之一。重建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变化规律是当前石漠化治理的紧要任务。喀斯特地区独特的二元结构特征孕育着大量信息载体,而洞穴沉积物δ~(13)C是反应古气候环境的一个重要替代指标。随着洞穴稳定同位素研究方面进入高分辨率领域,δ~(13)c在研究气候变化、植被覆盖上的意义也受到了重视。根据前人研究发现,δ~(13)c能够反应C_3与C_4植物比例,进一步反应气候的变化。洞穴滴水的δ~(13)c值会受到大气、植被、土壤、基岩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管道系统会影响滴水在基岩中的存留时间,进而影响δ~(13)C值。另外,温度、湿度对δ~(13)c值也产生影响。李红春等通过对北京石花洞的石笋进行研究,发现从元大都建立到明代晚期北京外城的增筑,使北京西山林木被砍伐,植被遭受重大变化,而使δ~(13)c值增加,证明δ~(13)c可以间接反应古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张美良等对桂林地区44ka洞穴石笋进行研究发现洞穴石笋碳酸盐δ~(13)c同位素记录也具有急速的突变事件和地表生态或植被格局的记录反映。本文对贵州省中西部地区的四个洞穴沉积物取样,用连有KielⅣ碳酸盐自动分析设备的Finnigan Delta V Plus质谱仪分析了采自四个洞穴中的鹅管、现代沉积物和基岩等共24个碳酸钙样品的δ~(18)O和δ~(13)c。用连有Flash EA 1112的Finnigan Delta V Plus质谱仪分析了19个洞顶植被和土壤的有机碳同位素样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洞穴沉积物,可能因旅游开发的光照效应、水泥、改造通风口等等人为因素而产生很大变化,这样的记录不能采用。(2)根据对新生碳酸钙和较老碳酸钙的δ~(18)O和δ~(13)c值比较,冰期和间冰期尺度,降雨量的减少会导致植被的减少,现代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比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更明显。(3)虽然影响洞穴沉积物δ~(13)c值的因素很复杂,但它基本反映地表植被、土壤中有机碳δ~(13)c值的变化,植物覆盖率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洞穴沉积物δ~(13)c值重要因素,这就给我们利用洞穴沉积物δ~(13)c记录研究石漠化演变奠定了理论基础。(4)将军洞(无石漠化)、织金洞(轻度-中度石漠化)、猴子洞(中度-强度石漠化)、石将军洞(强度-极强度石漠化),其沉积物中δ~(13)c平均值分别为-8.30‰、-6.00‰、-5.21‰、-1.60‰。之后对石漠化最严重的石将军洞的洞穴滴水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用连有Gas BenchⅡ装置的DeltaⅤIRMS分析滴水中DIC。发现石将军洞洞穴滴水的δ~(13)c值很高,平均为-2.62‰。可能说明极强度石漠化下的石将军洞,其洞穴滴水很可能反应的是洞顶基岩的δ~(13)c值,而非地表植被的δ~(13)c。洞穴沉积物中的δ~(13)c很可能作为界定石漠化演变的记录载体,但这样的分析仍需要更大量的监测研究。(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01)

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李涛,范鲁舟[9](2011)在《广西岩溶洞穴沉积物与地震记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岩溶大省,其岩溶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2%。广西岩溶洞穴十分发育,至少有6万个洞穴。洞穴景观资源丰富,为广西的旅游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岩溶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地震活动不仅导致岩溶洞穴及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等地质灾害或现象,同时,地震也能引起岩溶表层带下渗水的水路发生改道或扩大,促使洞穴下渗水的滴水补给量增大,激发了石笋的生长。因此,本文根据岩溶洞穴沉积物记录的新、老地震遗迹,对残存的地震信息进行初步探索,可望能为广西西部地区的新构造活动研究和地震活动历史重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1年02期)

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彭稳,梁建宏[10](2009)在《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近10多年,在西南地区开展洞穴资源调研、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期间,观察到一些洞穴沉积物的特殊坍塌现象,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岩溶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等现象,认为它们与地震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洞穴沉积物中保存或记录的新、老地震印迹、铀系测年数据等,来恢复史前的地震事件和史载资料未记录的地震事件,并对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进行对比等。洞穴沉积物中记录的地震印迹可为研究地震历史提供对比证据,填补历史丢失的地震记录,并能对未来地震的监测以及预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9年04期)

洞穴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更多关注,对近千年来气候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对其气候的重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洞穴沉积物特有的微层结构及其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指标的记录,已成为很好的陆地自然环境的历史档案.本文探讨了近千年来温度和降水重建研究的进展,并对洞穴沉积物的主要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展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洞穴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黔西南喀斯特洞穴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9

[2].迟宏,张振华,赵倩.近千年来洞穴沉积物的古气候及古环境记录的研究进展[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刘子琦,王宏远,张乾柱.基于洞穴沉积物记录的石漠化演变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张美良,朱晓燕,吴夏,阳和平,潘谋成.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J].中国岩溶.2013

[5].孙枢,赵文智,张宝民,刘静江,张静.塔里木盆地轮东1井奥陶系洞穴沉积物的发现与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

[6].徐尚全,殷建军,王晓晓,杨平恒,毛海红.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J].热带地理.2012

[7].郭彩青,刘浴辉,孙霞.在野外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洞穴沉积物的现代监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8].赵瑞一,刘子琦.洞穴沉积物δ~(13)C对地表石漠化指示意义研究[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9].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李涛,范鲁舟.广西岩溶洞穴沉积物与地震记录初探[J].华南地震.2011

[10].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彭稳,梁建宏.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J].中国岩溶.2009

标签:;  ;  ;  ;  

洞穴沉积物论文-张育林,王恒松,程星,涂鑫,张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