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功能成像论文-李宏杰

血氧功能成像论文-李宏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氧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肿瘤,血氧功能成像技术,诊断

血氧功能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杰[1](2019)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评价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选择可疑恶性乳腺肿块且未经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195例,病灶206处,对病例进行乳腺血氧功能检查,观察图像特征并记录其血值、氧值,对经上述方法检查的乳腺肿块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恶性乳腺癌的血含量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的血含量(t=4.796,P<0.001),而恶性乳腺癌的氧含量低于良性乳腺病变的氧含量(t=2.397,P=0.018);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病灶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8.83%,敏感度为90.10%,特异度为87.62%。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能对判断乳腺病变提供重要参考,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损伤的技术,能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周亮[2](2017)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腺血氧功能系统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肿瘤组织血、氧含量,每一周期化疗前检测肿瘤血、氧含量,每化疗2个周期行MRI测量肿瘤大小,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疗效1次,化疗4周期后行手术治疗。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34的表达水平测量化疗前的肿瘤组织、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依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与血、氧值变化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分析血氧功能成像评估新辅助化疗的价值。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依据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测定肿瘤最大直径,治疗后4例完全缓解(CR),8例为部分缓解(PR);6例为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PR及CR为有反应组12例;PD及SD为无反应组8例。依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对比临床评估发现两者在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一致性。本研究中,化疗前与4周期后比较,有反应组肿瘤血值(中位数)-0.7701,变化至-0.3713,氧值(中位数)由0.4884升高至0.6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的肿瘤MVD由化疗前27.84/视野降至14.67/视野,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无反应组的血值(中位数)-0.8769变化至-0.4047,氧值(中位数)由0.4884变化至0.5438,但血值、氧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的肿瘤MVD由化疗前20.84/视野升高至23.17/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肿瘤MV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新辅助化疗4周期肿瘤组织的血值变化与MVD变化呈正相关,而肿瘤组织内氧值变化与MVD变化呈负相关。结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的血值、氧值的变化,一定程度能反映化疗的疗效,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评估可能更好地反应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程度。(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鲍丽,么冬爱[3](2016)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简称彩超)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简称血氧叁算子)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恶性病变的漏诊率。方法:对214例住院需手术患者术前行彩超和血氧叁算子检查,判断良、恶性及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在敏感性方面血氧叁算子与彩超有差异,但无统计学差异(χ2=1.67,P>0.05),准确性方面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3.91,P<0.05),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χ2=0.41,P>0.05),恶性病变漏诊率血氧叁算子与彩超分别为11.67%和20.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两者联合后恶性病变漏诊率由单一手段的最低11.67%下降至3.33%。结论:血氧叁算子检查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降低恶性漏诊率,联合彩超诊断能降低恶性病变的漏诊率。(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6年10期)

张堃,朱萧,莫立根,于滢华[4](2016)在《叁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各年龄段女性,男性患者极少见。临床常见的乳腺肿物检查方法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BOFIS)、CT、高频多普勒超声(US)、磁共振(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叁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以其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应用叁算子血氧功(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钟华,张桁忠,吴健,马灿灿[5](2016)在《血氧水平依赖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癫痫是一种脑内神经元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及行为异常的综合征。近年来,对癫痫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中,血氧水平依赖的脑功能成像技术(Blood-oxygen-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 MRI)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步得到推广与普及,这种新技术对确定致痫灶的起源、癫痫的类型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BOLD-f MRI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S1期)

徐熠琳,李军楠,刘雪静,朱鹰,路红[6](2016)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140例、恶性病灶61例。分别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超声、X线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血氧功能成像系统、超声、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94.29%和90.71%,特异性分别为54.10%、86.89%和83.61%,准确性分别为70.15%、92.04%和8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X线分别联合血氧功能成像检查诊断的敏感性提高。结论血氧功能学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可作为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6年04期)

李旭丰,聂格方[7](2015)在《气郁质与平和质的磁共振血氧依赖性脑功能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医体质学说中气郁质与平和质的磁共振血氧依赖性脑功能成像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20例行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验的受检者,其中包括平和质12例,气郁质8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全脑解剖像扫描、选定区域功能像扫描,采用情绪图片刺激试验来观察两种体质受检者的FMRI图像变化情况。结果:同组内同一条件下左、右杏仁核激活体积对比有差异,左侧激活体积较右侧大;同组内同侧杏仁核在不同条件下的比较,平和质组在喜悦图片下的激活体积较悲伤图片大,而气郁质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同一条件下左、右杏仁核分别比较,气郁质的双侧杏仁核激活体积均较平和质减低,以喜悦图片下减低明显。结论:FMRI可以对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脑功能成像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气郁质、平和质人群脑部均存在一定的激活区,在杏仁核区域的分布较为集中,且气郁质人群的杏仁核在脑功能成像中的激活体积较平和质减低,喜悦图片下激活体积更小。(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33期)

苏洁之,范平明,郑立平,吕鹏飞[8](2015)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的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分别在确诊前和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这2个阶段,对研究样本采用乳腺血氧功能检测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触诊法测量肿瘤大小,并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两组结果比较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结果接受新辅助化疗的35例乳腺癌患者中,32例血氧功能评价为显着,其中29例触诊法评价为显效(90.6%);3例血氧功能评价不显着,其中2例临床触诊法疗效评价为不显效(66.7%)。治疗前、后的血值和氧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触诊疗效评价法和血氧功能疗效评价法间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均P<0.05)。结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与临床触诊法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有显着优势,应作为对现行临床触诊疗效评价方法的补充和提升。(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武传华,鞠发军[9](2015)在《MRI DTI联合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叁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T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叁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李光英,赵为民,白玉洁[10](2014)在《联合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和多普勒超声对100例患者的125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结果 血氧功能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与单项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或彩超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多普勒超声在减少早期乳腺癌漏诊以及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准确率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4年08期)

血氧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腺血氧功能系统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肿瘤组织血、氧含量,每一周期化疗前检测肿瘤血、氧含量,每化疗2个周期行MRI测量肿瘤大小,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疗效1次,化疗4周期后行手术治疗。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34的表达水平测量化疗前的肿瘤组织、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依Miller和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与血、氧值变化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分析血氧功能成像评估新辅助化疗的价值。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依据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测定肿瘤最大直径,治疗后4例完全缓解(CR),8例为部分缓解(PR);6例为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PR及CR为有反应组12例;PD及SD为无反应组8例。依据Miller-Payne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对比临床评估发现两者在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一致性。本研究中,化疗前与4周期后比较,有反应组肿瘤血值(中位数)-0.7701,变化至-0.3713,氧值(中位数)由0.4884升高至0.6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的肿瘤MVD由化疗前27.84/视野降至14.67/视野,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无反应组的血值(中位数)-0.8769变化至-0.4047,氧值(中位数)由0.4884变化至0.5438,但血值、氧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的肿瘤MVD由化疗前20.84/视野升高至23.17/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比较,肿瘤MV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新辅助化疗4周期肿瘤组织的血值变化与MVD变化呈正相关,而肿瘤组织内氧值变化与MVD变化呈负相关。结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的血值、氧值的变化,一定程度能反映化疗的疗效,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评估可能更好地反应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氧功能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宏杰.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

[2].周亮.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7

[3].鲍丽,么冬爱.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疾病[J].放射学实践.2016

[4].张堃,朱萧,莫立根,于滢华.叁算子与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6

[5].钟华,张桁忠,吴健,马灿灿.血氧水平依赖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6].徐熠琳,李军楠,刘雪静,朱鹰,路红.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6

[7].李旭丰,聂格方.气郁质与平和质的磁共振血氧依赖性脑功能成像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

[8].苏洁之,范平明,郑立平,吕鹏飞.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5

[9].武传华,鞠发军.MRIDTI联合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

[10].李光英,赵为民,白玉洁.联合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

标签:;  ;  ;  

血氧功能成像论文-李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