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论文-孝红波

经典小说论文-孝红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典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时间叙事,故事时间

经典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孝红波[1](2019)在《论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以经典名着《使女的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于1985年的经典名着,以往学界对《使女的故事》主题的理解,多从反乌托邦、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等视角进行解读,而少有从作家阿特伍德的时间哲学的视角分析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阿特伍德对时间的特殊处理成为小说主要叙事手段,读者跟随使女奥芙弗雷德的视角,将零星的碎片和静止的瞬间在头脑中重现,在看似随意和刻意疏忽的充满空位与悖谬的文本中,领悟作家独特的时空哲学,体会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闫海田[2](2019)在《辛夷坞都市小说的“拟现实性”与“反现实性”——兼论网络类型小说经典化的瓶颈》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夷坞的小说在将虚构故事进行"真实化"的努力上,策略性十分明显,有着强烈的"拟现实性"倾向。而其又长于调动各种看似司空见惯的日常都市生活素材,并能将各种类型的都市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符码曳入小说叙事之中,这极大地增加了其小说的现实感与时代感。但其在兼顾网络小说"故事性"与"虚拟性"这些"市场元素"的同时,也使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反现实性"特征,而这一点,也正是当下网络类型小说经典化的主要瓶颈。(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方蓉蓉[3](2019)在《金庸武侠小说经典化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部作品能否称作"经典",可以从作者身份、文本内部要素和作家主体与受众互动等角度来考察。金庸所具备的作家、政论家、新闻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对于其创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金庸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涵,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金庸积极回应读者的批评,展示了积极推动作品经典化的努力和追求。从这些方面来衡量,金庸的武侠小说配得上经典的称号。(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峰[4](2019)在《极端化写作与当代小说经典——从王方晨的《老实街》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部长篇小说在问世之后引起了文学批评和读者的共同好评,评论家们于赞赏中进行分析阐述、在图书市场被加印、数种年度好书榜也都在推荐,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本受欢迎的好书无疑了。可是,它"好"到了什么程度呢?对于大多数作品而言,文学批评很少能在当时就对作品做出根本性质上的判断。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在先锋文学鼎盛时期,余华、格非等人的作品,如《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青黄》《迷舟》等等,几乎是一经亮相便获得了刊物与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逊佳[5](2019)在《文学评论与经典重构——西方书评人眼中的鲁迅小说英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书评人作为文学系统中重要的标准塑造者与舆论引导者,对于译本在目标语文学文化中的传播与经典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其小说英译本受到了西方书评人及时、广泛、持续的关注;与此同时,书评亦成为新旧译本经典之争的角力场。文学经典的轮替既有客观原因,也可能受到包括书评人在内各种主体的操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中国文学译着的出版者、编者、译者以及翻译研究者应充分认识文学系统的复杂性与文学评论的重要性,积极跟踪优秀译本在海外评论界的接受情况,为其在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化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陆婷[6](2019)在《时代日新月异 经典日久弥香——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进行的小说教学的时代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中编选的小说,都是经典,而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的积淀的,和学生接触和了解的时代相差甚远。学生是受教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目标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跨越时代的障碍,去感受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故事情节,认识属于那个时代必然产物的小说人物是现代小说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期刊2019年10期)

邵璐,邓百雄[7](2019)在《经典译入小说女性形象构建与高校女性教师自我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聚焦探讨经典汉译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高校女性教师的影响,并试图了解高校女性教师在其影响下的自我认知及其汉译小说阅读现状。本研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和分析法,从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中分析发现:其一,经典汉译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高校女性教师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其二,经典汉译小说女性形象对高校女性教师自我认同具有标杆作用、引领作用、对比作用和复制作用;其叁,绝大多数高校女性教师自我认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所阅读过的汉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影响,包括择偶标准、交友标准在内的诸多方面。此外,本研究根据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发现:当前近一半的高校女性教师由于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而不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或条件,目前其阅读汉译小说的情况不甚理想。(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1期)

刘颖丹[8](2019)在《英文经典小说阅读网络学习社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文学阅读是提升语言学习者语言感知能力的持久有效手段。鉴于文学文本的难度、长度,故事情节的复杂多变,英语文学阅读的开展受到许多阻碍。在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及CDIO理论的指导下,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茶花女》英文小说文本为依托,以教师引导为辅助,在以手机客户端为主的新型智能学习方式下,探索学习者对英文小说的接受度、忍耐度、反思度,以及以文学阅读为主题的网络学习社区构建的可行性策略。(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郭鹏群[9](2019)在《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艺术转换与审美拓展——重评经典《山间铃响马帮来》》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桦的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与同名电视剧,已经成为文学史与影视剧史无法忽视的经典。在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艺术转化中,其政治视野、娱乐元素与民族风情均得到了扩展与深化。正是在这样的审美拓展中,《山间铃响马帮来》成为窥视中国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命运转折的窗口,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深厚的现实主义人文情怀。重评经典《山间铃响马帮来》,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5期)

张坤,刘婧婧[10](2019)在《和经典小说学记叙文结构安排》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写好一篇文章,大至审题立意,中到布局谋篇,小及遣词造句,每个环节都有门道。就写作复杂记叙文而言,布局谋篇的问题显得比其他文体更重要一些。“布局谋篇”就是我们这里要谈的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思路外现。文章内容、主题要通过结构来表现。结构(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8-02)

经典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夷坞的小说在将虚构故事进行"真实化"的努力上,策略性十分明显,有着强烈的"拟现实性"倾向。而其又长于调动各种看似司空见惯的日常都市生活素材,并能将各种类型的都市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符码曳入小说叙事之中,这极大地增加了其小说的现实感与时代感。但其在兼顾网络小说"故事性"与"虚拟性"这些"市场元素"的同时,也使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反现实性"特征,而这一点,也正是当下网络类型小说经典化的主要瓶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典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孝红波.论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以经典名着《使女的故事》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闫海田.辛夷坞都市小说的“拟现实性”与“反现实性”——兼论网络类型小说经典化的瓶颈[J].网络文学评论.2019

[3].方蓉蓉.金庸武侠小说经典化的建构[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张晓峰.极端化写作与当代小说经典——从王方晨的《老实街》谈起[J].山东文学.2019

[5].王逊佳.文学评论与经典重构——西方书评人眼中的鲁迅小说英译本[J].东岳论丛.2019

[6].陆婷.时代日新月异经典日久弥香——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进行的小说教学的时代探索[J].考试与评价.2019

[7].邵璐,邓百雄.经典译入小说女性形象构建与高校女性教师自我认同研究[J].译苑新谭.2019

[8].刘颖丹.英文经典小说阅读网络学习社区的实证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郭鹏群.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艺术转换与审美拓展——重评经典《山间铃响马帮来》[J].电影文学.2019

[10].张坤,刘婧婧.和经典小说学记叙文结构安排[N].语言文字报.2019

标签:;  ;  ;  ;  

经典小说论文-孝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