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

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降雨量,相对湿度

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1](2019)在《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对黄石市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集,分析了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气象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粒径减小显着增加,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较高浓度(53.70μg/m~3)主要集中在细粒径段0~1.1μm,且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质量浓度均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并明显受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除秋季外,春季、夏季和冬季较细粒径范围(0~0.4, 0.4~0.7, 0.7~1.1, 1.1~2.1μm)各相邻粒径段颗粒物浓度相关性良好;粗粒径特别是9.0~10.0μm粒径段,在秋冬季与部分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显着相关;在春夏季与其他粒径范围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黄石市大气颗粒物具有显着细粒径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剑辉,张宁,林昭,吴水平[2](2019)在《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及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是定量评估室内人群呼吸暴露风险的重要参数之一。该研究在再悬浮箱内模拟燃香、燃蚊香、艾灸和吸烟等过程,采用MOUDI采样器采集和分析颗粒物中17种PAHs;同时,采用颗粒物计数器,在实际房间中模拟艾灸和吸烟过程,得到室内颗粒物数浓度的衰减曲线。结果表明,燃烧源烟雾颗粒的排放因子为3.68~22.46 mg/g,颗粒质量粒径呈单峰型,峰值为0.25~0.44μm;US EPA 16种优控PAHs的排放因子为10.52~91.30μg/g,艾绒燃烧排放PAHs的粒径峰值为0.44~1.0μm,略大于其它燃烧源;<1μm颗粒中PAHs的BaP等效毒性当量(BaP_(TEQ))的贡献占比为85%~98%。来源特征比值的研究显示,艾灸、燃香和吸烟释放的PAHs均归属于生物质燃烧类别。实际室内监测显示,在艾绒和香烟燃烧后室内颗粒物数浓度快速上升,在燃尽时达到峰值,而后在4 h内呈指数规律衰减,且<0.3μm的细颗粒衰减最快。(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杜勇乐,刘鹤欣,谭厚章,杨富鑫,阮仁晖[3](2019)在《燃煤水泥窑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某4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采用低压撞击器进行颗粒物采样测试研究,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分级颗粒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悬浮预热器出口的ρ(PM_(10))为3. 53 g/m~3,其中PM_1和PM_(2.5)占PM_(10)比例分别为29. 4%和89. 4%,且PM_(10)为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为0. 1~0. 2μm和1~1. 8μm。窑尾飞灰中PM_(10)成分地壳元素Ca、Fe、Si的含量较多,元素总和达到95. 7%,生料破碎及残渣聚合决定粗模态分布特征,燃煤飞灰中S、K等易挥发元素的气化凝结决定细模态分布特征。烟气颗粒物经增湿塔后,ρ(PM_(10))由3. 53 g/m~3降低至3. 39 g/m~3,且呈单峰分布,峰值为2~2. 5μm,表明增湿塔对烟气中细颗粒物具有凝聚和脱除效果。袋式除尘器对PM_(10)的脱除效率在99. 5%以上,且存在0. 1~0. 4μm的脱除逃逸窗口,增湿塔运行条件对布袋除尘的脱除效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杨昕蕊,胡吉成,王冉,邬静,许晨阳[4](2019)在《北京市一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PCBs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17年5月4日至7日,采集了北京城区一次重污染天气下4种不同粒径段(>10μm、5—10μm、2.5—5μm、<2.5μm)大气颗粒物样本,并采集了晴朗天气样本作为对照.首先,测定了各粒径段颗粒物中17种2,3,7,8-PCDD/Fs、叁氯代至八氯代PCNs及12种dl-PCBs单体的含量,进而对这些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在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浓度依次为8.03、6.68、1.18 pg·m~(-3),明显高于晴朗天气.PCDD/Fs、PCNs、dl-PCBs主要富集于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中,含量分别达到86.5%、47.9%、39.8%.PCNs、dl-PCBs大致呈现出随颗粒物粒径减小,其高氯代同系物相对富集量增加的趋势.通过呼吸暴露风险评估发现,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致癌风险分别为1.1×10~(-5)、1.4×10~(-7)、2.2×10~(-7),总致癌风险是晴朗天气下的33倍.PCDD/Fs对总致癌风险贡献率为96.7%,是需优先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娟,郭观林,秦宁,侯荣,杨敏[5](2019)在《某工业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粒径分布及人体呼吸系统暴露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与富集特征,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PAHs在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内的沉积浓度,以准确评估其人体呼吸暴露风险,选择东北某钢铁工业城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按粒径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14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并将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技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部沉积模型结合进行呼吸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总PAHs浓度变化显着,采暖期(743. 9 ng·m~(-3))高于非采暖期(169. 0ng·m~(-3)),多数PAHs(86. 3%~89. 9%)与大气中粒径≤2. 06μm的细颗粒有关;中低分子量PAHs单体呈双峰型,峰值位于1. 07~2. 06μm和7. 04~9. 99μm.高分子量PAHs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 07~2. 06μm; 4环PAHs的含量占主导优势,为总PAHs浓度的40%;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有53. 3%和55. 3%的颗粒态PAHs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分别采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在颗粒物上的总浓度计算该地区人群颗粒态PAHs的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R值),成人的R值在采暖期为1. 3×10-5和2. 9×10-5,非采暖期为3. 1×10-6和6. 0×10-6,儿童的R值在采暖期为1. 0×10-5和2. 3×10-5,非采暖期为2. 4×10-6和4. 8×10-6.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致癌风险,将分级采样技术与呼吸系统沉降模型结合方法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呼吸暴露量的过度评估.(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6](2019)在《1~3 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甘醇的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DEG-SMPS)是常用的1~3 n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系统.目前对1~3 nm颗粒物在该系统中通过效率的量化不够准确,这给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量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1~3 nm颗粒物和离子在直管、弯管以及气溶胶中和器等系统组件中的通过效率,并使用等效管长法来量化颗粒物在这些组件单元中的通过效率.研究表明,1~3 nm颗粒物在直管内的通过效率不受颗粒物电性影响,且可以由Gormley-Kennedy (G-K)方程估算.当采样流量为2.5 L·min~(-1)时,DEG-SMPS系统中总等效管长约为433 cm,其中气溶胶中和器的等效管长为160 cm,弯头的等效管长为33 cm.(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变红,武洋洋,刘雅雯,张容端,曹夏[7](2019)在《宝鸡城郊灰霾与非灰霾天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区域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安德森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器分别采集了宝鸡城郊灰霾天和非灰霾天的大气颗粒物,利用离子色谱仪进行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宝鸡城郊大气颗粒物中离子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结合风向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对宝鸡大气颗粒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灰霾天城区昼夜的颗粒物污染程度重于郊区,非灰霾天相反.宝鸡城郊灰霾天细粒子(PM_(2.1))污染严重,城区高于郊区;总水溶性离子(TWSIs)对灰霾天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率高于非灰霾天;城郊灰霾天昼夜二次离子(SNA)浓度均高于非灰霾天;灰霾天城区夜间是二次离子的重污染时段,二次离子中NO~-_3的浓度最高.城郊灰霾天昼夜Ca~(2+)的浓度均低于非灰霾天.二次离子均呈双峰分布,主峰值均在细粒子中(0.43—1.1μm粒径段),属于液滴模态.K~+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在0.65—1.1μm和2.1—10.0μm粒径段,K~+的粗细粒径分布在城郊昼夜存在着一定关联的转化.灰霾天和非灰霾天Ca~(2+)的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在4.7—5.8μm粒径段.灰霾天宝鸡东部地区污染物自东向西的区域传输是宝鸡重污染发生的重要条件.(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鲁慧莹,彭龙,张国华,毕新慧,王新明[8](2019)在《广州大气颗粒物水溶性有机氮的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溶性有机氮(WSON)在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鲜有针对WSON粒径分布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大流量采样器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采集了广州市各个季节PM_(10)中不同粒径段(<0.49μm、0.49~0.95μm、0.95~1.5μm、1.5~3.0μm、3.0~7.2μm、7.2~10μm)大气颗粒物样品共100个,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总氮(WSTN)、WSON以及水溶性无机氮(WSIN)含量。结果表明,各个粒径段中WSON的浓度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WSON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PM_3中WSON的季节平均浓度在1.15~2.62μg/m~3范围内,占PM_(10)中WSON总量的63%~71%。WSON的粒径分布呈现单峰分布,主要富集在0.49~1.5μm粒径段。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PCA/APCS)分析表明,<0.49μm颗粒物上的WSON主要来源于本地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0.49~0.95μm颗粒物的WSON主要来源于建筑扬尘和光化学氧化二次生成过程;0.95~1.5μm颗粒物的WSON主要来源于光化学氧化二次生成过程。研究结果增加了目前对于WSON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余卓君,吴建会,张裕芬,张进生,冯银厂[9](2019)在《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组分粒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采集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分析颗粒物中元素和碳组分,对其中OC、EC和重金属元素在14个粒径段的粒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垃圾焚烧厂源PM_1、PM_(2.5)和PM_(10)的元素和碳组分成分谱,以期为精细化来源解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的主要组分有Al、Si、S、Ca、Cr、Fe、OC和EC等(质量分数≥1%),其中OC和Ca的含量较高,在PM_(2.5)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 15%和12. 37%;重金属含量Cr> Pb> Zn> Mn> Cu> Cd> Ni,其中Cr和Pb在PM_(2.5)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 83%和0. 74%,Cr在PM_1中的质量分数达到3. 53%; OC在2. 39~3. 99μm和6. 68~9. 91μm这2个粒径段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占OC总含量的15. 02%和20. 45%,但在细颗粒物中的含量高于在粗颗粒物中的含量,EC在细颗粒物中的含量远高于在粗颗粒物中的含量,在0. 382~0. 613μm粒径段占14. 8%; Cr、Mn、Ni、Cu、Zn、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于细颗粒中.(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鲍伟君[10](2019)在《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性能评估及基于粒径分布的悬浮颗粒物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淡水池塘养殖由于仍存在设施装备落后、可控性差等问题,导致其对环境影响较大。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IPRS)作为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在不同养殖品种对IPRS的适应性以及该模式的性能评价方面还较为缺乏,存在着固体颗粒物去除工艺单一、对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去除关注较少以及该种模式标准化、规模化和技术集成化发展趋势下需要同时提高配套装备自动化程度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情况,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以一套改进型IIPR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 IPRS的水质特征和效益分析、跑道槽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情况研究以及多台转鼓式微滤机多模式控制系统设计和传动系统优化。相关研究可为IPRS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为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水处理方法和提升系统装备自动化水平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改进现有IPRS,利用微滤机和自动吸污设备共同去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系统水质和效益分析。系统主养“杭鳢1号”、青鱼和太湖鲂鲌,共养鲢鱼、鳙鱼、鲫鱼和青虾。通过安装转鼓式微滤机、吸污设备、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滤、杂食性动物对养殖水质进行原位修复,通过建设沉淀池、净化塘对养殖污水水质进行异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综合调控是一种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试验期间,跑道槽中水体的温度为9.09+0.01~25.51±0.03℃,溶氧浓度为 5.64±0.23~11.78±0.54mg/L,pH 为 6.55±0.13~8.42±0.14,总氨氮浓度为 0.58±0.06~1.79±0.05 mg/L,亚硝氮浓度为 0.09±0.00~0.61±0.02mg/L,均在参考范围以内;净化塘对养殖污水的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来自沉淀池的总氨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和60.36%。产值和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35.69%,效益成本比:1.36)说明IPRS可以获得较好的水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总体而言,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池塘养殖模式。2.从悬浮颗粒物角度出发,利用激光法测量了 IPRS跑道槽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PSD),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颗粒物PSD特性,建立了 PSD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观察到了比较稳定的PSD。对于数量分布,50%的颗粒粒径约小于2.70μm,98%的颗粒粒径约小于12.00μm;对于体积分布,50%的颗粒粒径约小于20.00μm,98%的颗粒粒径约小于140.00μ阿。综合来看,约80%数量的颗粒(<5.04μm)的体积占总颗粒体积的10%左右,而对于剩下约20%数量的颗粒(≥5.04μm),其体积约占到了总颗粒体积的90%。分析得出:尽管小颗粒的数量多,但其对总颗粒体积分布的贡献小;大颗粒的数量少,但其对总颗粒体积分布的贡献大。基于此特性建立了 PSD模型,数量分布符合幂律分布模型(R2=0.899±0.033)和可变β模型(R2 = 0.975±0.011),但后者拟合优度更好,体积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R2 = 0.968±0.020)。PSD特性和模型分析可为了解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匀性和水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3.开展了基于PLC的多台转鼓式微滤机多模式控制系统设计和传动系统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对10台微滤机在手动、自动和定时3种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控制。在手动模式下,可以根据需求对转鼓减速电机和反冲洗水泵随时进行启停控制;在自动模式下,由1个低液位和1个高液位开关共同控制转鼓减速电机和反冲洗水泵的启停,当低、高液位开关先后被转鼓内水体触发时,反冲洗才会进行,随着反冲洗的进行,当水位低于低液位开关时,反冲洗才会停止,且当水位发生故障时,转鼓外的高液位开关被触发,此时不进行反冲洗;在定时模式下,根据水质情况来设定反冲洗进行和间隔的时间,此种模式在液位开关出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多台多控相比于单台单控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微滤机自动化水平。此外,改进后的摆线针轮减速电机(0.12kW)和圆锥齿轮传动比原来的蜗轮蜗杆减速电机(0.18kW)和链传动具有能耗低和传动平稳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3)

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是定量评估室内人群呼吸暴露风险的重要参数之一。该研究在再悬浮箱内模拟燃香、燃蚊香、艾灸和吸烟等过程,采用MOUDI采样器采集和分析颗粒物中17种PAHs;同时,采用颗粒物计数器,在实际房间中模拟艾灸和吸烟过程,得到室内颗粒物数浓度的衰减曲线。结果表明,燃烧源烟雾颗粒的排放因子为3.68~22.46 mg/g,颗粒质量粒径呈单峰型,峰值为0.25~0.44μm;US EPA 16种优控PAHs的排放因子为10.52~91.30μg/g,艾绒燃烧排放PAHs的粒径峰值为0.44~1.0μm,略大于其它燃烧源;<1μm颗粒中PAHs的BaP等效毒性当量(BaP_(TEQ))的贡献占比为85%~98%。来源特征比值的研究显示,艾灸、燃香和吸烟释放的PAHs均归属于生物质燃烧类别。实际室内监测显示,在艾绒和香烟燃烧后室内颗粒物数浓度快速上升,在燃尽时达到峰值,而后在4 h内呈指数规律衰减,且<0.3μm的细颗粒衰减最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黄石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2].张剑辉,张宁,林昭,吴水平.室内燃烧源排放颗粒物及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3].杜勇乐,刘鹤欣,谭厚章,杨富鑫,阮仁晖.燃煤水泥窑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J].环境工程.2019

[4].杨昕蕊,胡吉成,王冉,邬静,许晨阳.北京市一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PCBs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评估[J].环境化学.2019

[5].王娟,郭观林,秦宁,侯荣,杨敏.某工业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粒径分布及人体呼吸系统暴露评估[J].环境科学.2019

[6].薛墨,傅月芸,蔡润龙,蒋靖坤,郝吉明.1~3nm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测量仪中的通过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7].周变红,武洋洋,刘雅雯,张容端,曹夏.宝鸡城郊灰霾与非灰霾天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区域传输[J].环境化学.2019

[8].鲁慧莹,彭龙,张国华,毕新慧,王新明.广州大气颗粒物水溶性有机氮的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J].地球化学.2019

[9].余卓君,吴建会,张裕芬,张进生,冯银厂.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组分粒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9

[10].鲍伟君.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性能评估及基于粒径分布的悬浮颗粒物去除研究[D].浙江大学.2019

标签:;  ;  ;  ;  

颗粒物粒径分布论文-严梦娟,刘红霞,张家泉,占长林,郑敬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