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加工论文-黄剑,李湘伍

轮廓加工论文-黄剑,李湘伍

导读:本文包含了轮廓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倒圆角,宏程序,动态刀补

轮廓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黄剑,李湘伍[1](2019)在《HNC-21M轮廓倒圆角的宏程序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使用各种CAM软件用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已经成为主要的加工手段,但是手工编程仍然是一个合格的数控操作工的基础。手工编写加工程序不仅包括简单的G代码、M代码的使用,也包括宏程序的编写。宏程序编写的加工程序,简单、严密、通用性强,有很好的易读性并且容易修改。在数控机床上执行宏程序时,比采用CAM软件生成的程序更加方便,机床反应更加迅速。宏程序不仅具有模块化特点,而且使用时只需要把尺寸信息和加工参数输入到相应的语句中,就能完成加工任务。文章就模具行业中加工较多的轮廓倒角,使用宏程序加工并上机床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张安顺,丁许,赵威,李亮[2](2019)在《基于PMAC的微细铣床轮廓曲线加工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微细铣削机床在复杂轮廓曲线加工方面存在的加工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以PMAC(programmable multi-axis controller)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作为微细铣削机床的数控系统核心元件,结合PMAC提供的样条运动模式,对铣床的轮廓曲线加工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并选用正弦曲线对PMAC轮廓曲线插值拟合性能进行分析。阿基米德螺旋线微小型槽腔加工试验表明,该加工模块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可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薛成,罗霞[3](2019)在《宏程序在椭圆轮廓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ANUC 0i数控系统为例,采用粗车复合循环与宏程序相结合的方法,把椭圆轮廓加工的宏程序直接编写在粗车复合循环内,经过对两种椭圆轮廓加工编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粗车复合循环与宏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加工效率。(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尚海鸽[4](2019)在《镜片轮廓曲线加工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以其柔性高、通用性强、工作空间灵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搬运、点焊、堆垛等领域,能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劳动条件,为实现工业高度自动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运动规划属于机器人学中的底层规划领域,可以提高机器人各关节运行的平稳性、减小机械部件的磨损及降低机器人系统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本文选取镜片轮廓曲线作为机器人运动规划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研究机器人各关节的速度,为研究机器人各关节的刚性冲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通用六自由度串联型关节机器人的结构参数、标准D-H法与齐次坐标变化,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推导出各关节角位移与机器人末端位姿关系矩阵。在Matlab中建立机器人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中逆解多解问题,根据“运动连续”准则确定逆解多解中的唯一解。采用微分变换法求解雅可比矩阵,确定了各关节角速度与机器人末端操作速度间的线性映射关系。采用叁次NURBS插值方法,对比直线、圆弧插值结果,结合运动学分析结果,获得了机器人末端轨迹为镜片轮廓曲线时各关节的角位移和角速度;通过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达到减小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由关节速度突变引起的刚性冲击的目标。PMAC控制系统对伺服驱动单元发送脉冲指令,驱动伺服电机,搭建了NURBS插值算法验证实验平台,用C++进行PMAC的二次开发,采集并分析了运动程序实时数据,最终验证了插值方法应用于机器人复杂曲线的运动规划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范帆,许黎明,张哲,牛牧,胡德金[5](2019)在《工件轮廓曲线磨削加工精度的原位测量与评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曲线磨削中工件轮廓加工精度的在位评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轮廓曲线磨削加工精度原位测量和评定方法。应用这一方法,通过视觉测量系统和亚像素边缘提取算法,得到工件的实际轮廓边缘点。通过轮廓匹配算法来确认工件实际轮廓与理论轮廓的最优匹配位置,进而计算轮廓偏差,进行加工精度评定。分别进行了标定板试验和工件试验,表明所提出的评定方法精度可达0.6像素,能有效保证工件轮廓在位检测的精度和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5期)

陈利斯,田煦[6](2019)在《数车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外轮廓长度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车床切削加工的过程中,对工件外轮廓长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分析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总结出了实际生产加工中的测量经验,给出测量实例,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5期)

杨杏兰[7](2019)在《宏程序在复合曲线轮廓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复合曲线外轮廓的凸轮为例介绍了其加工过程,主要叙述了复合曲线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数控铣床加工复合曲线的问题,提出了宏程序编程的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4期)

刘寿华,王晓书[8](2019)在《油泵壳体型腔内部月牙形轮廓面加工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合理设计的套镗刀改进了油泵壳体内部薄壁型腔月牙形轮廓面(两圆弧面)的精加工工艺过程,从而满足了加工要求,并在过程质量控制中,其关键尺寸过程能力(Cpk)一直稳定在1. 67之上。(本文来源于《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吴苾婵,莫测[9](2019)在《轮廓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加工的核心是对视觉场景中与认知行为相关的客体进行区分与识别。自然情境下的视觉输入往往由极为复杂的叁维场景信息组成,包含多个视觉客体。一般认为,视觉轮廓信息是对视觉图像进行划分,识别客体的重要依据。为此,视觉科学家们对视觉轮廓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然而,这些研究往往仅仅集中于轮廓加工的某一方面或特定阶段,迄今尚未有学者针对关于轮廓加工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我们提出,视觉轮廓加工共包括轮廓检测、轮廓从属判断、轮廓整合叁个相互作用的关键性阶段,并在综合现有电生理、人类脑成像及脑电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分别对这叁个阶段对应的神经生理特性、加工机理与信息交互机制进行探讨。最后,我们列举了进一步研究轮廓加工认知神经机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罗文舒[10](2019)在《数控加工中几何轨迹的轮廓误差补偿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数控加工工厂大多进行着电子产品的单件大规模重复性加工,而如何高速高精度的加工已经成为运动控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获得更好的轮廓精度,数控加工工厂大多采用离线补偿方式进行加工调整,这种方式需要依赖人工操作经验进行反复的调整,造成加工效率明显下降。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几何轨迹的轮廓误差补偿算法,通过采集和处理加工信息并在轨迹规划层面进行输入信息的改进,实现易于实际加工操作的数控系统自动轮廓误差自补偿方法。本论文结合实际数控加工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轮廓误差自补偿方案。深入探究了产生轮廓误差的关键因素,即延迟滞后现象和多个驱动轴不匹配情况。针对大批量工件重复加工的需求,分析了加工轨迹运行后的机床重复特性,提出了判定重复特性的相关指标和重复特性的不同程度。结合轮廓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机床重复特性,本论文将针对几何轨迹进行轮廓误差补偿,从而将关注点从跟随误差中的时间位置关系转移到轮廓误差中的轨迹之间的位置关系。结合基于测量的离线补偿模式提出了几何轨迹的离线轮廓误差补偿算法,利用机床自带的直线光栅等测量元件完成工件轮廓精度的准确测量,并提出了分区模块,滤波模块和采点与叁次样条拟合模块以对误差数据进行准确且有效的处理,之后将补偿信息输入到轨迹G代码处,完成了数控系统的轮廓误差自补偿。通过玻璃磨边机对重复特性实验和轮廓误差补偿实验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算法可以在不改变机床加工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多次的自动补偿将轮廓误差减少到3 um以内,最终轮廓精度满足加工要求。本论文以实际数控加工为前提,提出几何轨迹层次的轮廓误差补偿方案,相较于现有的基于测量的离线补偿方式更加注重数控系统的实用性,最终能保证在不改变加工效率的前提下将轮廓精度降低到加工要求以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轮廓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微细铣削机床在复杂轮廓曲线加工方面存在的加工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以PMAC(programmable multi-axis controller)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作为微细铣削机床的数控系统核心元件,结合PMAC提供的样条运动模式,对铣床的轮廓曲线加工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并选用正弦曲线对PMAC轮廓曲线插值拟合性能进行分析。阿基米德螺旋线微小型槽腔加工试验表明,该加工模块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可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廓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黄剑,李湘伍.HNC-21M轮廓倒圆角的宏程序加工[J].工程技术研究.2019

[2].张安顺,丁许,赵威,李亮.基于PMAC的微细铣床轮廓曲线加工模块设计[J].工具技术.2019

[3].薛成,罗霞.宏程序在椭圆轮廓加工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9

[4].尚海鸽.镜片轮廓曲线加工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5].范帆,许黎明,张哲,牛牧,胡德金.工件轮廓曲线磨削加工精度的原位测量与评定方法研究[J].机械制造.2019

[6].陈利斯,田煦.数车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外轮廓长度方法探讨[J].南方农机.2019

[7].杨杏兰.宏程序在复合曲线轮廓加工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

[8].刘寿华,王晓书.油泵壳体型腔内部月牙形轮廓面加工解决方案[J].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9

[9].吴苾婵,莫测.轮廓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J].生理学报.2019

[10].罗文舒.数控加工中几何轨迹的轮廓误差补偿算法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标签:;  ;  ;  

轮廓加工论文-黄剑,李湘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