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李丹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李丹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变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1](2019)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与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是是整个经济制度的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林业产权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到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再到2008年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这是一个产权制度从模糊到明确建立的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2期)

李斌[2](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技能人才在生态文明建设及林业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文章主要探讨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林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9期)

李淑霞[3](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纠纷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林权纠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让林农确定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这对于林农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实践中,林权纠纷却不断出现。因此,本文对林权纠纷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业界同仁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8期)

刘芳芳,黄巧萍,温映雪,魏榕斌,刘相明[4](2019)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主体特征和家庭林业生产特征等层面,实证分析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林地面积、林业自投工和经济林;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年限、亲友在金融机构上班、用材林和造林。据此,提出加强新生代林农的培养以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提升林业金融服务水平以完善林业金融体系等对策,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和林业产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曹智[5](2019)在《机制活 生态美 百姓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我省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林地流转,大力鼓励规模造林,提倡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明晰了8296万亩林地的产权,8245万亩林地完成登记发证,主体(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9-03)

乔永平[6](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之为中国农村"第叁次土地革命",直接关系到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剖析和总结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并不充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念指引、目标设定、动因驱动、方式和路径选择等多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5期)

马娅[7](2019)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管理层技术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稳定,接下来是以"叁权分置"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管理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文章首先概括性的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现状,然后分析了改革至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背景提出管理层应选择从技术路径方面完善改革配套制度,提高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5期)

邱超江[8](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科技在林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林业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势在必行,林地登记确权发证后,将减少林权权属纠纷,为林权抵押贷款奠定基础、铺设平台并提供数据信息,同时为林业实现"一张图"开山铺路,将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大创新。基于此,以昭平县为研究对象,展开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相关探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3期)

陈晓燕,屈虹,郭玉东[9](2019)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满意度提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林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林农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林改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汪智勇,叶立前,刘波,蔡铃潇,王为宇[10](2019)在《杭州市临安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近4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程,分析临安林权改革已取得的成效: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和林权信息化工作;建立林权信息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拓宽林业投资、融资渠道,完善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林业;建立叁级联动的林权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探索碳汇林业之路,实施碳汇林业示范工程;林权制度改革大大推进休闲养生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19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技能人才在生态文明建设及林业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文章主要探讨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林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与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

[2].李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

[3].李淑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权纠纷剖析[J].花卉.2019

[4].刘芳芳,黄巧萍,温映雪,魏榕斌,刘相明.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曹智.机制活生态美百姓富[N].河北日报.2019

[6].乔永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J].中国集体经济.2019

[7].马娅.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管理层技术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19

[8].邱超江.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

[9].陈晓燕,屈虹,郭玉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满意度提升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9

[10].汪智勇,叶立前,刘波,蔡铃潇,王为宇.杭州市临安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南方农业.2019

标签:;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文-李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