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胶介质论文-万斌彬

晶胶介质论文-万斌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猪胰脂肪酶,牛血清蛋白

晶胶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万斌彬[1](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晶胶介质属于超大孔聚合物材料(孔径约为数十至数百微米),具有海绵状结构,孔隙互连,选择性高,扩散路径短,压降低,生物相容性好,吸附和洗脱时间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分离和提纯生物大分子。本研究利用低温结晶致孔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结构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N,N,N',N'-四亚甲基乙二胺(TEMED)作为加速剂,在-16℃下制备出超大孔聚丙烯酸酯基晶胶介质。并且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与交联剂的摩尔比,冷冻终温以及降温速率对其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制备得到的晶胶介质具有70-100mm的互连孔径。通过研究晶胶介质的的溶胀特,我们可以看出晶胶介质的溶胀过程符合Fickian扩散,在前5 s内基本上就可以达到溶胀平衡。同时利用低温结晶致孔法,通过亚氨基二乙酸(IDA)中的胺与环氧基团的反应将官能团接枝到p(HEMA-GMA)晶胶基质上,然后将Cu~(2+),Ca~(2+),Fe~(3+)螯合到改性后的晶胶介质上得到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并且研究了影响吸附的各种因素,如金属离子的种类,蛋白浓度和温度,吸附时间等。同时,比较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对不同蛋白吸附发现,猪胰脂肪酶(PPL)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晶胶介质上的等温吸附过程与Langmuir模型一致。p(HEMA)-Cu~(2+)(0.5M)晶胶介质对蛋白的吸附容量最大。温度对不同蛋白质吸附的影响不同,p(HEMA)-Cu~(2+)(0.5M)晶胶介质在较高温度(35℃)下的对PPL的最大吸附量为150.14 mg/g;在较低温度(25℃)下,p(HEMA)-Cu~(2+)(0.5M)晶胶介质对BSA的最大吸附量为154.11 mg/g。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PPL和BSA在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上达到吸附平衡时大约为12小时,吸附过程中计算出的吉布斯自由能(ΔG)为负,表明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对PPL和BSA吸附过程均是自发进行。以p(HEMA-GMA)晶胶柱为基质,将不同浓度的Na_2CO_3和IDA分别通过蠕动泵循环进入基质内,利用0.1 M乙酸溶液和蒸馏水先后洗涤晶胶柱,再螯合0.5 M Cu~(2+),得到p(HEMA)-Cu~(2+)(0.5M)晶胶柱,最后用大量蒸馏水进行洗涤,除去晶胶介质表面上游离的铜离子。通过考察p(HEMA-GMA)和p(HEMA)-Cu~(2+)(0.5M)这两种晶胶柱的柱性能参数,发现p(HEMA)-Cu~(2+)(0.5M)晶胶柱的等板高度(HETP)比没螯合金属离子前要低,说明金属离子的加入对晶胶柱孔隙的分布、孔径大小,孔壁的粗糙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p(HEMA)-Cu~(2+)(0.5M)晶胶柱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受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明显,进样流速对蛋白在晶胶介质上的吸附影响较小。一次性过柱时,当pH为4.5时,p(HEMA)-Cu~(2+)(0.5M)晶胶层析柱对BSA和PPL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2.29%和45.65%;当盐浓度为0时,p(HEMA-GMA)和p(HEMA)-Cu~(2+)(0.5M)这两种晶胶柱的柱对BSA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和22.3%。综上所述,通过改性螯合金属离子得到固定化金属亲和晶胶介质可以大大提高对蛋白的吸附能力,并且通过调节pH和离子强度,固定金属亲和晶胶介质可以在最适条件下达到对BSA的最大吸附量。当NaCl溶液达到1 M时,可以有效把BSA从p(HEMA)-Cu~(2+)(0.5M)晶胶床柱上的洗脱下来。(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2)

翟孟凡[2](2018)在《丙烯酸酯基晶胶介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胶介质是一种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它拥有数微米至数百微米相互连通的超大孔隙。因其特有的大孔结构,常被用来直接处理含固体颗粒的复杂生物料液,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为交联剂,N,N,N',N'-四亚甲基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超大孔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晶胶介质,探索了单体浓度,交联剂含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二恶烷作共溶剂以及降温速率对其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p(HPMA)的孔壁粗糙,有小孔。压缩测试结果表明,p(HPMA)可以被压缩到至少80%的形变而没有任何损坏。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p(HPMA)晶胶介质(单体浓度在7%-11%之间)可以在10 s内快速吸水溶胀达到平衡。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HP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MBAAm为交联剂,TEMED和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超大孔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HPMA-GMA))晶胶介质,接枝亚氨基二乙酸(IDA)后制得p(HPMA)-IDA晶胶介质,再用用铜离子溶液处理p(HPMA)-IDA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Cu~(2+)(p(HPMA)-Cu~(2+))晶胶介质,用于从水性溶液中吸附牛血清蛋白(BSA)结果显示,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同时,p(HPMA)-Cu~(2+)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显着高于p(HPMA)晶胶介质。在25℃和pH=7.8时,用1 M的Cu~(2+)溶液处理p(HPMA)-IDA晶胶介质得到的p(HPMA)-Cu~(2+)晶胶介质对BSA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196.87 mg/g晶胶介质(相当于20.48 mg/mL晶胶介质),是p(HPMA)晶胶介质的4.35倍。当Cu~(2+)浓度在0-0.6 M之间,吸附容量随着Cu~(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温度对p(HPMA)-Cu~(2+)吸附容量的影响较明显,25℃时的吸附容量是15℃时吸附容量的2倍多。计算出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并且高温更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单体,MBAAm为交联剂,TEMED和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PEGDA)晶胶介质,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压缩测试以及溶胀动力学等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SEM结果显示p(PEGDA)晶胶介质具有100-210μm的超大孔隙,且孔壁光滑。压缩测试结果表明,p(PEGDA)可以被压缩到至少90%的形变而没有发生任何损坏。膨胀度和孔隙率最大分别达到了18.8g水/g晶胶介质和83.1%,且吸水膨胀速率很快。此外,还研究了功能化的p(PEGDA)晶胶介质在相同条件下螯合不同金属离子后对BSA的吸附能力。吸附结果显示:p(PEGDA)-Cu~(2+)晶胶介质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到226.4 mg/g晶胶介质,是p(PEGDA-GMA)对BSA吸附量的3.9倍。与其他晶胶介质相比,p(PEGDA)-Ca~(2+)晶胶介质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为2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为129.68 mg/g晶胶介质,温度为5℃时最小吸附量为20.05 mg/g晶胶介质,最大吸附量是最小吸附量的6.2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p(PEGDA)-Cu~(2+)和p(PEGDA)-Ca~(2+),p(PEGDA)-Co~(2+)叁种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但是p(PEGDA)-Ni~(2+)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却基本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王川[3](2014)在《新型晶胶介质及其蛋白质层析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晶胶整体柱在层析分离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比表面积小,吸附容量低的缺点。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同时将晶胶整体柱应用于空间位阻层析中,扩展了晶胶层析材料的应用范围。首先,针对晶胶介质比表面积小的问题,开发了包埋树脂颗粒的方法。将具有合适粒径的形状不规则的高分子树脂颗粒包埋在晶胶骨架中,使晶胶孔隙壁变得粗糙不平,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修饰触须式离子交换基团后,介质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量达6mg/mL,为普通晶胶柱的2.8倍,并且在较宽的流速范围内(0.5-20cm/min),吸附量与柱效变化不大,可直接于细菌碱裂解粗料液中对质粒DNA进行粗提,操作快速简便。其次,受限于配基的形态与修饰方法,晶胶材料表面的吸附位点有限,从而导致吸附容量难以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二次修饰方法在晶胶材料表面接枝离子交换基团,同时使用包埋颗粒的方法,最终得到具有高吸附容量的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量达11.2mg/mL,且适用于快速层析操作。空间位阻层析(SXC)是一种基于聚乙二醇沉淀的层析操作模式,目标蛋白质的保留不依赖其与介质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但是高粘度的聚乙二醇流动相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将晶胶材料用于该种层析模式,有效解决了流动阻力大、操作压力高的问题,验证了SXC在亲水表面的分离效果,扩展了晶胶材料的应用范围。该方法可用于血清粗料液的处理,能快速实现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初级分离,且能对球蛋白实现高倍浓缩。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SXC操作中球蛋白在晶胶表面的保留状态。另外,利用离子液体单体(乙烯基丁基咪唑氯盐)、两性离子单体(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BSA制备了新型晶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合宏观机械性能初步判断BSA基质晶胶材料可作为层析介质,其余两种晶胶材料不适合作为层析介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05-01)

晏禄丁,沈绍传,贠军贤,姚克俭[4](2011)在《利用聚丙烯酰胺基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从鸡蛋清中分离溶菌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n effective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lysozyme isolation from chicken egg white is presented, using supermacroporous cryogel grafted with sulfo functional groups. The chromatographic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by one-step and sequential elution, respectively. Sodium phosphate buffer (pH 7.8)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Cl is used as elution agent. The corresponding breakthrough characteristics and elution behaviors in the cryogel bed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Purity of lysozyme in the elution effluent was assay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The maximum purity of the obtained lysozyme was about 96%, and the cryogel is demonstrated as a potential separation medium for purification of high-purity lysozyme from chicken egg white.(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1年05期)

唐思哲,沈绍传,贠军贤,姚克俭[5](2010)在《大直径晶胶介质制备过程的温度分布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大直径晶胶介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建立在线温度采集系统,在直径140mm、高20mm的不锈钢模具内的不同位置排布热电偶,对用7%(w/w)的丙烯酰胺反应液制备大直径晶胶介质的过程进行在线温度检测。反应液在开始降温后在20~40min发生相变结晶,结晶温度点Tc在-4.5~-6.4℃;相变后冰点Tmc平均在-2.4℃左右;介质内不同位置处晶体生长过程持续2~18min。本文根据在介质内同一径向位置、不同轴向深度和同一轴向深度、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温度分布曲线,对介质制备过程中的传热特性做了简单说明,并测得了所制备大直径晶胶介质的压降、停留时间分布(RTD)、等板高度(HETP)等基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大直径晶胶介质过程中内部各点处的温度分布较不均匀,所得晶胶介质的HETP在0.21~0.41cm之间,渗透率为(3.54~4.17)×10-11m2,且内部返混明显。(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许潘萍[6](2010)在《复合晶胶介质的孔内接枝》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孔连续床是具有数微米至数百微米且连通性能良好的超大孔隙生物分离介质,经物理化学修饰后的离子交换型整体柱层析技术具有选择性好、传质阻力小、吸附分离快速、分离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生物纯化分离方面应用广泛。内嵌SiO_2纳米粒复合晶胶介质通过含有丙烯酰胺(A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以及不同质量比率的分散的SiO_2纳米粒的反应混合液,在玻璃柱内通过变温冷冻条件制得。通过示踪剂脉冲法在不同流速下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来计算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HETP)。实验结果表明,SiO_2纳米粒与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率为0.02时所制得的基质性能较好。通过孔内直接接枝聚合反应,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A)为接枝单体,对纳米粒质量比率为0.02的晶胶进行接枝获得阳离子交换晶胶介质。对于制得的晶胶在不同流速下溶菌酶的穿透和洗脱特性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结果显示,在表观流速15 cm/min下仍具有较好的表现,机械强度的增加由于加入了纳米粒。通过孔内直接接枝聚合反应,以叔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为接枝单体,纳米粒质量比率为0.02的晶胶进行接枝获得阴离子交换晶胶介质。以牛血清蛋白(BSA)为目标蛋白考察单体浓度以及接枝反应时间对阴离子交换复合晶胶介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h,单体浓度为1M时,吸附量达到2.13mg/mL晶胶柱,(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0-05-01)

沈哲明[7](2009)在《大尺寸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胶介质拥有尺寸达数微米至数百微米且相互连通的超大孔隙,适合于在较高流速下直接处理含固体颗粒的生物原料液,现已在分离细胞、质粒、病毒、酶、核苷酸等生物制品方面获得应用。制备大尺寸晶胶介质,并探索其在工业应用的可行性是本文的目的。实验考察了7%丙烯酰胺反应液在特制不锈钢模具内,经变温冷冻制备得到大尺寸晶胶基质的条件。发现冷冻终温和冷冻速率对大尺寸晶胶基质孔隙结构形成影响较大:相对较低的冷冻终温能保证晶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移走;合适的冷冻速率保证晶胶基质孔隙连通性和整体弹性良好。因此,在冷冻终温为-25℃,冷冻速率为0.21℃/min的条件下,使用厚度20 mm,内径143 mm的不锈钢模具能够得到孔隙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弹性较好的大尺寸晶胶基质。其孔隙尺寸10~100μm,孔隙率为80%左右,膨胀度14左右。通过二过碘酸合铜(Ⅲ)钾(K_5[Cu(HIO_6)_2])的催化,可以将带二乙氨乙基团(DEAE)的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EMA)接枝到晶胶基质上,获得一种弱阴离子交换晶胶介质。接枝前后直径10mm的小晶胶柱的各项性能保持稳定,对BSA的吸附能力未明显受到流速变化影响。接枝1 M浓度单体的小晶胶柱可获得2.88 mgBSA/(mL晶胶)的吸附量,高于接枝更高浓度单体所获得的吸附效果。通过迭堆大尺寸晶胶基质,将大尺寸晶胶逐块装填在内径140mm,高度为150 mm的层析装置内,获得柱体积为2300ml放大的晶胶柱。将0.056 M K_5[Cu(HIO_6)_2]溶液与1 M NaCl溶液按2:1的体积比混合作为催化剂,在48℃下,反应2小时,将1 M单体接枝到大晶胶柱上。接枝后的大尺寸晶胶柱分离效率高,且保留渗透率强,孔隙大且相互连通的特点,对BSA有较好的吸附。将晶胶介质应用于从酵母细胞发酵液中一步分离纯化叁磷酸腺苷(ATP)。层析过程以去离子水为冲洗液,分别用0.03、0.4和1 M NaCl溶液在2 cm·min~(-1)流速下进行洗脱。发现0.03 M NaCl溶液能把大部分杂质洗脱,0.4 M NaCl溶液洗脱后能获得纯度较高的ATP。洗脱下来的ATP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回收的ATP纯度达95~97%,回收率49.1%。与其它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耗时少,工艺简单,降低了ATP变性的风险;在层析过程中以去离子水代替酸液作为冲洗剂和洗脱液溶剂,降低分离过程成本。(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陈艳[8](2009)在《晶胶介质的化学修饰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胶介质具有数微米至数百微米且连通性能良好的超大孔隙,经化学修饰后的离子交换型整体柱层析技术具有选择性好、传质阻力小、吸附分离快速、分离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生物纯化分离方面应用广泛。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接双羧基团的衣康酸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的制备条件和介质性能测定;并从衣康酸单体浓度、K_5[Cu(HIO_6)_2](Cu(Ⅲ))浓度以及催化剂配比等影响因素方面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此外,进行了用接不同叔胺基团的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直接从啤酒酵母发酵液中分离ATP,用接磺酸基团和双羧基团的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直接从放线菌发酵液中纯化分离阿卡波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溶解度较低或非水溶性单体,可以通过将它们转化成盐后有效地进行接枝固载。在衣康酸单体接枝反应过程中,接枝前后晶胶介质基础性能变化较小,对分离特性影响不大;在衣康酸接枝反应优化过程中,单体浓度越大,晶胶介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也越大;Cu(Ⅲ)浓度对晶胶介质吸附量的影响不大明显;Cu(Ⅲ)与NaOH的比值(Ⅴ/Ⅴ)对晶胶介质的吸附量的影响较为显着,在2:1时达到最大。在本实验选取的反应条件下,晶胶介质对蛋白质吸附量最大能达到3.2 mg/(mL湿晶胶介质)。接叔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可以在5~10 cm/min的高流速下直接从酵母发酵液中分离ATP,纯度最高达到98.3%。此外,接叔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二乙胺乙酯(DEAEMA)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同样可以直接从酵母发酵液中有效分离出ATP,纯度最高可达97.5%,且分离条件相对温和,pH值环境中性即可,洗脱盐浓度也可相对降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4-01)

王良华[9](2008)在《用于连续床层析的超大孔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孔连续床晶胶层析分离技术是一种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生物分离技术,其晶胶介质内具有尺寸达数微米至数百微米的超大孔隙,允许发酵液中的微生物细胞、细胞碎片等固体颗粒顺利通过,柱压低、传质阻力小,目标物的吸附传质主要为对流传质,吸附分离迅速,可在高流速下直接从复杂料液中分离纯化生物分子或生物颗粒。研究晶胶基质的成孔规律和机理、功能基团固载和修饰方法、晶胶介质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特性以及晶胶层析的应用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聚丙烯酰胺基体系为反应液,用结晶致孔法制备了晶胶基质,研究了基质反应液的液—固相变特性、晶胶基质的成孔规律以及晶胶介质的基本性能和层析性能,考察了控制晶胶基质成孔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晶胶基质内超大孔隙的形成机理;进而,通过固载金属离子,制备了金属螯合亲和晶胶介质;通过孔内直接接枝法,固载磺酸基和氨基功能基团,制备得到了离子交换晶胶介质;最后,以酵母发酵液中叁磷酸胞苷(CTP)和叁磷酸腺苷(ATP)的分离为例,探讨了晶胶介质的应用问题。对基质反应液液固相变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反应液的起始结晶温度(T_c)和冰点温度(T_(mc))随反应液浓度、冷冻速率和冷冻终温等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冷冻速率对T_c与T_(mc)的影响较小,T_c与T_(mc)随冷冻终温的下降略有降低,但T_(mc)随反应液浓度增大而减小。对基质成孔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晶胶基质的成孔是溶剂结晶和单体聚合反应两个动态过程同时发生的复杂过程,晶胶基质的孔隙结构和性能受床柱尺寸、冷冻终温、冷冻速率、反应液组成、催化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条件优化,在一定内径的床柱内,于较合适的冷冻速率下,控制冷冻终温在-15℃以下,可得到孔隙大小在10~100μm、分布较均匀、连通性好、孔隙率82~85%、理论等板高度为0.5~1.1 mm的晶胶基质。对Cu~(2+)-IDA(iminodiacetic acid)、Ni~(2+)-IDA、Zn~(2+)-IDA等不同金属螯合亲和晶胶介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螯合金属离子后,晶胶孔隙结构形态、理论等板高度、渗透率等基本不变;金属螯合亲和晶胶介质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受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流速、洗脱液组成等因素的影响,其吸附机理主要为配位作用和静电作用。当缓冲液pH值在蛋白质等电点附近时,蛋白质吸附容量可达最大值,盐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容量,但上样流速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很小。用咪唑溶液可对蛋白质进行有效洗脱,较小的流速对洗脱有利。对基质孔内接枝方法和相应离子交换晶胶介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孔内直接接枝法,以K_5[Cu(HIO_6)_2]溶液为催化剂,可以顺利地将带磺酸基的2-羟基-3-烯丙氧基丙磺酸钠(AHPSA)和带氨基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接枝到聚丙烯酰胺基晶胶基质上,得到离子交换晶胶介质。接枝AHPSA的阳离子交换晶胶介质的理论等板高度基本不受接枝反应时间和单体浓度的影响,其渗透率随接枝反应时间增大略有减小,其对溶菌酶的吸附容量与接枝单体的浓度成正比,受接枝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接枝DMAEMA的阴离子交换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容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下降;料液中存在NaCl或CH_3COONa时,吸附容量随离子强度增大呈线性下降;存在C_6H_5Na_3O_7或Na_2SO_4时,吸附容量随离子强度增大呈指数下降。对酵母发酵液中CTP和ATP的晶胶层析分离研究结果表明,用带有氨基的阴离子交换晶胶介质,可以在较高的流速(2~10 cm/min)下,直接从含有酵母细胞的发酵料液中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CTP和ATP产品。经过一次层析分离操作,分步洗脱,CTP纯度可达93.4%,回收率为35%;ATP纯度可达98.3%,回收率为58%。在高达10 cm/min的层析流速下,经过一次层析分离操作,ATP纯度仍可高达97.4%,回收率达49%。(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陈芳[10](2007)在《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的接枝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交换型超大孔连续床层析技术具有选择性好、吸附分离迅速、目标大分子在这些孔隙通道内传质阻力小、分离工序少等优点,在生物分离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本论文制备了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重点研究了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的制备条件与介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离子强度对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层析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用阴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层析分离了啤酒酵母发酵液中的ATP。实验结果表明,孔内直接接枝法是将离子交换基团接枝到晶胶基质上的一种新颖并且简单有效的接枝方法。其原理是晶胶基质上的胺基在碱性条件下,由于二过碘酸合铜(Ⅲ)钾(Cu(Ⅲ)溶液)催化剂的作用失去一个氢成为带一个自由基的胺基,然后引发单体分子中的乙烯键打开与之发生聚合,从而将需要的官能团引入到晶胶介质上。接枝反应的条件: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Cu(Ⅲ)浓度以及催化剂的配比对接枝效果的影响情况各不相同。反应温度越高或单体浓度越大,晶胶介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也越大,但同时接枝前后晶胶介质的等板高度与轴向混合系数、渗透率的变化也越大;晶胶介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量随接枝反应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Cu(Ⅲ)浓度与催化剂配比的改变对晶胶介质性能的影响并不十分显着;在本实验选取的反应条件内,晶胶介质的吸附量最大能达到2.6 mg/mL晶胶柱。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的层析性能会受盐离子强度与种类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晶胶介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量随着料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较小;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对吸附量的影响程度越明显。此外,用叔胺基型阴离子交换晶胶介质可以快速有效地从酵母发酵液中直接分离ATP,仅一次层析分离操作,ATP的纯度就可以达到95.5%。(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7-11-01)

晶胶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晶胶介质是一种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物,它拥有数微米至数百微米相互连通的超大孔隙。因其特有的大孔结构,常被用来直接处理含固体颗粒的复杂生物料液,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为交联剂,N,N,N',N'-四亚甲基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超大孔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晶胶介质,探索了单体浓度,交联剂含量,去离子水中加入二恶烷作共溶剂以及降温速率对其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p(HPMA)的孔壁粗糙,有小孔。压缩测试结果表明,p(HPMA)可以被压缩到至少80%的形变而没有任何损坏。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p(HPMA)晶胶介质(单体浓度在7%-11%之间)可以在10 s内快速吸水溶胀达到平衡。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HP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MBAAm为交联剂,TEMED和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超大孔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HPMA-GMA))晶胶介质,接枝亚氨基二乙酸(IDA)后制得p(HPMA)-IDA晶胶介质,再用用铜离子溶液处理p(HPMA)-IDA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羟丙酯-Cu~(2+)(p(HPMA)-Cu~(2+))晶胶介质,用于从水性溶液中吸附牛血清蛋白(BSA)结果显示,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同时,p(HPMA)-Cu~(2+)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显着高于p(HPMA)晶胶介质。在25℃和pH=7.8时,用1 M的Cu~(2+)溶液处理p(HPMA)-IDA晶胶介质得到的p(HPMA)-Cu~(2+)晶胶介质对BSA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196.87 mg/g晶胶介质(相当于20.48 mg/mL晶胶介质),是p(HPMA)晶胶介质的4.35倍。当Cu~(2+)浓度在0-0.6 M之间,吸附容量随着Cu~(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温度对p(HPMA)-Cu~(2+)吸附容量的影响较明显,25℃时的吸附容量是15℃时吸附容量的2倍多。计算出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并且高温更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通过冷冻凝胶化技术,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单体,MBAAm为交联剂,TEMED和AP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16℃的冷冻温度下制备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PEGDA)晶胶介质,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压缩测试以及溶胀动力学等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SEM结果显示p(PEGDA)晶胶介质具有100-210μm的超大孔隙,且孔壁光滑。压缩测试结果表明,p(PEGDA)可以被压缩到至少90%的形变而没有发生任何损坏。膨胀度和孔隙率最大分别达到了18.8g水/g晶胶介质和83.1%,且吸水膨胀速率很快。此外,还研究了功能化的p(PEGDA)晶胶介质在相同条件下螯合不同金属离子后对BSA的吸附能力。吸附结果显示:p(PEGDA)-Cu~(2+)晶胶介质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到226.4 mg/g晶胶介质,是p(PEGDA-GMA)对BSA吸附量的3.9倍。与其他晶胶介质相比,p(PEGDA)-Ca~(2+)晶胶介质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为2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为129.68 mg/g晶胶介质,温度为5℃时最小吸附量为20.05 mg/g晶胶介质,最大吸附量是最小吸附量的6.2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p(PEGDA)-Cu~(2+)和p(PEGDA)-Ca~(2+),p(PEGDA)-Co~(2+)叁种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但是p(PEGDA)-Ni~(2+)晶胶介质对BSA的吸附能力却基本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胶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万斌彬.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翟孟凡.丙烯酸酯基晶胶介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8

[3].王川.新型晶胶介质及其蛋白质层析性能[D].天津大学.2014

[4].晏禄丁,沈绍传,贠军贤,姚克俭.利用聚丙烯酰胺基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从鸡蛋清中分离溶菌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1

[5].唐思哲,沈绍传,贠军贤,姚克俭.大直径晶胶介质制备过程的温度分布及其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

[6].许潘萍.复合晶胶介质的孔内接枝[D].浙江工业大学.2010

[7].沈哲明.大尺寸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8].陈艳.晶胶介质的化学修饰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9].王良华.用于连续床层析的超大孔晶胶介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0].陈芳.离子交换型晶胶介质的接枝与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标签:;  ;  ;  ;  

晶胶介质论文-万斌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