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情况

应用心理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情况

杨阳

(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目的: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心理护理,采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况,统计疾病缓解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SDS分值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缓解率达到9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疗效,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特征为关节滑膜炎,可伴随关节周围炎症,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1]。虽然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病情,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控制效果不佳或愈后复发,造成严重的关节畸形或系统损害[2]。受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负面情绪可直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临床疗效,因此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入选标准:自愿接受治疗,依从性良好,能够理解医护人员医嘱并执行。排除标准: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或其他疾病。依据入院顺序对所有病例进行编号和分组,每组36例,研究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32-71岁,平均(48.25±6.70)岁,病程2-9年,平均(3.90±1.56)年,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33-69岁,平均(47.84±5.43)岁,病程2-11年,平均(4.12±1.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外用给药、理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向患者强调坚持治疗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配合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加强关节防护保暖,避免寒冷潮湿刺激。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1)心理评估:采用心理状况评价量表例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负性情绪。为确保评估结果准确性需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测评过程客观、准确,患者能够独立填写。(2)心理状态分析:每种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表现不同,在实施心理护理前需分析患者具体存在的不良情绪。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为患者预感不利情况而又无法应对,患者认为自身疾病较重、担心预后或经济负担重等都会造成焦虑情绪,患者表现为坐立不安、烦躁失眠;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为患者感到自身健康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害怕手术、医院环境等都是造成患者恐惧的原因,患者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易激惹等。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为对疾病无心理准备、对治疗丧失信心等,患者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消极压抑、绝望轻生。(3)心理护理实施:结合心理状态分析结果,需要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技术,例如认知疗法、暗示疗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认知疗法:通过交谈寻找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例如患者认为自己得病很倒霉,这就是不合理信念,通过心理教育消除患者的不合理信念,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从而适应患病后的生活。放松训练:可以指导患者采用胸、腹式呼吸法,全身放松坐在椅子上,胸腔尽量充气,吸足气后停顿片刻用鼻孔缓慢呼气。

1.3评价指标(1)护理前后采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分值越高则负性情绪越严重。(2)观察患者疾病缓解情况,缓解标准:晨僵时间<15min、无疲劳感、无关节疼痛、无关节压痛、无关节肿胀。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处理两组数据,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3讨论

国内统计资料显示,门诊与住院患者中约有1/3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能够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这也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3-4]。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临床心理护理在各大医院逐渐推广并日益普及,广大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也更加重视,一致认为心理护理有益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在现代护理中,心理护理已成为核心内容,是实现护理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而且疾病缓解率明显提高,两组均差异显著(P<0.05)。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积极面对治疗,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实施心理护理前,需要重视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主动与患者沟通,从不同角度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帮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何英,周京国,党万太,等.系统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03):60-62+75.

[2]朱苗苗,徐行,程雪研,等.心理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系统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1):71-73.

[3]郭丽斌,高宏华,王新瑞.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42-44.

[4]林绿群,甘仪清,宋敏敏.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110-112.

[5]乔桦,贾雪芹,刘媛媛,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内科,2017,12(03):431-434.

标签:;  ;  ;  

应用心理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