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奥运项目论文-张廷晓

非奥运项目论文-张廷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奥运项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奥运项目,协同治理,评价指标,层次分析

非奥运项目论文文献综述

张廷晓[1](2019)在《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是指从系统整体出发,为实现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筛选出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相关评价指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个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一个综合评价模型来论述指标因素如何影响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好坏程度。非奥运项目不同于奥运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对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既要体现出协同治理的思想,又要考虑非奥运项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的总体思路是紧紧结合协同治理的目标和内涵,寻求能够全面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实现对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操作的提升。研究方法:文章依据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以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社会组织层面和高校层面4个方面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个指标权重及综合q评判系数。研究结果: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在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政府层面对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市场层面、社会组织层面和高校层面。在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政策导向、经费投入、产业发展、项目推广和赛事举办。其中政策层面的叁个二级指标全部入选,且排名较靠前。由此可见,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前提保证是政策制度、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赛事举办以及受众规模等方面,而政府在整个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叁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上,排在前十一位的指标(第十位有两个权重并列的指标)中有六个来自于政府层面,分别为非奥运项目政策倾斜程度、非奥运项目政策执行度、非奥运项目经费投入总额、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资金投入比例、非奥运项目赛事数量和非奥运项目政策接受度;叁个指标来自于市场层面,依次为非奥运项目产业规模、非奥运项目体育社会组织投入总额、非奥运项目品牌数量;两个指标来源于社会组织层面:非奥运项目体育组织数量和非奥运项目赛事交流水平;而高校层面的指标无一入选。以上结果表明了在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市场层面与社会组织的治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校层面虽权重占比不高,但其也在非奥运项目的协同治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是相对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而言,其重要程度略低,但仍是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四大主体之一。综合来看,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指标的权重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影响我国非奥运项目治理因素的重要程度。研究结论:1.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政府层面分析政府是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顺利实施的主要动力,它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政府层面对于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权重占比高达40%以上,而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和赛事举办共同主导了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政府参与情况。应主要从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和赛事举办叁方面着手,宏观上提高相关政策实施的成效性,微观上拓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入比例,并且以赛事为抓手,共同承担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政府层面应有的责任。2.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市场层面分析市场是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核心环节,非奥运项目的社会融资、产业发展和舆论引导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其治理的成效,其权重占比仅次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在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中所担负的责任主要在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拓展社会资金融入的渠道,便于日后有针对性地对非奥运项目进行市场层面的治理。3.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社会组织层面分析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一定要遵照体育外部环境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组织高度发展的今天,其体育相关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容小觑,在研究中主要包括社会指导指标、项目推广指标和扩大受众指标,叁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国家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给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彰显其作为非奥运项目治理主体的独特价值,尤其在进行项目推广的实施中,及时掌握非奥运项目社会指导及其受众变化情况,关注社会组织在非奥运项目社会治理中的权责归属情况,只有将部分权力下放至社会组织层面,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4.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高校层面分析项目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因素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可行性,没有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保障,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高校层面对非奥运项目的多主体协同治理离不开文化、人才、科研的积极支持,更包括合理的非奥运项目校园文化传播、运动员和运动队的梯队建设、科研服务的后备保障等,它们都为高校在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于萌,张廷晓[2](2019)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下非奥运项目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非奥运项目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一度受阻。为促进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目前单中心治理模式下非奥运项目发展现状的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深入剖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从政策导向、资金输送、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目前非奥运项目存在管理层面呈现边缘化、经费渠道具有局限性、文化软实力挖掘被搁浅以及管理主体间互动匮乏等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社会、企业、个人相辅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即管理范式的转变触动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顶层设计、多元化拓宽非奥运项目的经费来源、文化传承与发扬实现非奥运项目发展的"软着陆"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促进非奥运项目管理主体的交互作用等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骞[3](2019)在《新常态下我国竞技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培养竞技非奥运项目人才,调整竞技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战略,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关键。受"奥运战略"、"金牌战略"的影响,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国家政策引导不够、社会宣传不够、非奥运项目脱离全运会、项目经费来源有限严重影响了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2期)

兰弼麟,范尧,刘健松[4](2018)在《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非奥运项目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奥运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经济学钻石理论中提到的6个因素,分析我国非奥运项目竞争力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非奥项目竞争力发展策略:1)完善非奥运项目的各要素条件,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政府建立群众需求表达机制,确保供需平衡;3)激发非奥运项目市场活力,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化发展模式;4)构建非奥运项目宣传推广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张廷晓,于文谦[5](2018)在《非奥运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体育领域所追求的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发展模式,其首要任务便是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未来发展和评估。依据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以非奥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从体育经济支持子系统、体育管理支持子系统、体育环境支持子系统和体育人口支持子系统4个方面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个指标权重及综合评判系数。研究结果表明:4个一级指标中体育经济支持子系统的权重最大;二级指标中权重较高的依次是国家经济投入指标、社会组织管理指标、市场经济投入指标、体育科技管理指标、政策环境指标等;叁级指标中的非奥运项目经济投入总额、体育事业活动经费投入总额、非奥运项目管理体制完善度、非奥运项目社会赞助总额、非奥运项目政策制定数量等指标的权重位于前列。据此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加以改革,以期为实现我国非奥运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廷晓,于文谦[6](2018)在《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美好生活源于对身体健康的追求,而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国民体质提升的进程。为此,以发展非奥运项目为突破口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变得十分迫切。但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涉及多元利益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高校等作为重要的主体力量均有责任参与非奥运项目的治理,以此共同实现非奥运项目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研究方法: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非奥运项目治理过程中涉及的多元主体进行研究,实现非奥运项目治理的现代化。研究结果 3.1回应传统单一治理范式的不适政府原有的对体育领域的权力配置正逐渐向社会各主体转移,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非奥运项目的治理过程中,弥补了原有单一治理范式的不适。随着体育管理与社会治理互动的日益频繁,在体育领域,特别是非奥运项目方面,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3.2促使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回归的必然要求由于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已逐渐体现出时代的不适应性,加之多元治理主体的不断产生,致使我国体育管理,特别是非奥运项目治理向协同治理范式转变具有了现实必然性。非奥运项目协同治理倡导打破以政府单一主体为中心的传统行政管理范式,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高校等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彼此间的通力合作,寻求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3.3实现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非奥运项目治理现代化是当代中国体育领域面临的迫切的时代任务,其关系到13亿人民的体质健康问题,关系着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更影响着健康中国的战略构想的进程。毋庸置疑,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正在引领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其也是检验体育治理现代化深度、广度、力度和效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结论 4.1政府主导为实现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治理过程的有序性,对其它主体要进行监督管理、明确权责划分、适当权利下放。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政府主导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与其他主体间的互补性合作关系,政府可以授权其它相关主体执行某项非奥运项目治理任务,同时在整个治理过程中起到监督制衡的作用,政府有权力管理市场、社会组织、高校等非奥运项目治理主体,反过来这些主体也可以对政府的职能进行监督。4.2市场参与非奥运项目依靠市场,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无疑是当下最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之路,走非奥运项目体育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自上而下地宣传,扩大非奥运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使非奥运项目逐渐形成坚实的群众基础,进而培养市场开发潜力、培育非奥运项目产业,便于后续的非奥运项目市场化运作。4.3社会组织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是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成功的重要保障。社会组织作为非奥运项目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指导、项目推广、扩大受众等方面。社会组织必须从管理、训练、指导到考核、评定等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发挥其在非奥运项目协同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非奥运项目向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发展。4.4高校辅助高校是引领社会改革的地方,亦将成为未来中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重要基地,其职能紧紧围绕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等领域,更具备非奥运项目发展所需的文化、资源、理念和政策等宏观资源优势和体育设施条件、科研服务条件、人才储备条件等微观资源优势,在高校中开展非奥运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和开发高校体育资源。(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6-28)

张廷晓,于文谦[7](2018)在《社会治理视域下非奥运项目组织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在大力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非奥运项目关注度逐步提升,然而作为非奥运项目载体的非奥运项目组织的发展却不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相适应,问题源于非奥运项目组织起步晚、受关注度不高、发展缓慢等。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非奥运项目组织内部结构框架和管理现状等进行研究,剖析出非奥运项目组织存在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滞后、管理协调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严谨、专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社会治理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加快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权责划分、完善监管机制和改善组织用人机制等几方面措施,旨在将社会治理的理念贯穿于非奥运项目组织内部,实现非奥运项目的社会化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伟[8](2018)在《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体育事业未来5年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可见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仍较不平衡。现阶段,我国只能称为“体育大国”,而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辽宁省发展体育的基本准则。何为“体育强国”即做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叁驾马车协调发展。而基于举国体制对竞技体育的长期重视下,我国群众体育未曾得到长足发展,辽宁省体育事业也概莫能外。因此,如何恶补其短板是辽宁省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此外,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2016年国务院下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的指导思想。体育是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群众体育更是全民健康的重要保证。基于此,非奥运项目作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的有效手段,对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领会国家精神,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城乡居民开展日常健身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而要发展群众体育,促进辽宁省从体育大省转变为体育强省,落实全民健身战略,非奥运项目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非奥运项目大众化、简单化和新鲜性等特点,给予社会大众更多的健身选择,亦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多样性。辽宁省一直以竞技体育强省着称,从第23-30届奥运会各省金牌总数上看,辽宁省一直领先于其他各省。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辽宁省的非奥运项目发展状况,目前面临诸多困境虽是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却也不单是辽宁省体育发展的问题。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领会,需突破过往体育体制的藩篱,在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根源上探寻体育发展与变革的内在动力,并从理论上升为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史入手,对我国以及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界定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以及辽宁省的非奥运项目的价值进行剖析,包含丰富辽宁省体育文化内容、促进辽宁省全民健身发展、满足辽宁省学校体育需求、推动辽宁省体育事业开展、推进辽宁省现有体育制度完善、助推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在辽宁省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对辽宁省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对现阶段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动向的解析,从辽宁省赛事发展、各市非奥运项目发展进程、辽宁省高校非奥运项目发展状况、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和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对文化传播、发展手段以及发展平台进行深描和剖析,同时通过对比数据剖析辽宁省特别是省内各市的非奥运项目发展动态,并进一步推导出制约其发展的诱因,从外在与内在两个维度进行阐述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制定与资金投入失衡、社会关注度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场地器材短缺、场馆开放力度不足、人才输送受阻、竞赛开展程度低等突出矛盾与问题,为非奥运项目与辽宁省体育事业协同发展提供分析依据;基于以上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对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提供四大发展战略,即:运用赛事、依托高校、围绕社区促进“木桶理论”短板问题的解决;将自组织发展模式推广到高校协会、社区居民组织;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叁位一体的多元中心治理模式;借助“影响力理论”激发项目发展活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琬婷,于文谦[9](2018)在《非奥运项目群众化与竞技化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奥运项目作为"项目群",各单项发展路径很难一以贯之,其未来发展必将在群众化和竞技化中有所倾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非奥运项目专家分析得出的17个项目特征属性词汇,对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所列非奥运项目协会中包含的37个非奥运单项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趣味性、娱乐性和消遣性是非奥运项目的共性,且叁性特征较为强烈。同时得出以下结论:定向运动、掷球、飞镖、门球、登山、健身气功、毽球、轮滑、钓鱼、风筝、桥牌、象棋适宜走"群众化"发展路径;极限运动、摩托艇、摩托运动、汽车运动、滑水运动、体育舞蹈、软式网球、国际象棋、围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适宜走"竞技化"发展路径;航空运动、龙舟、武术、壁球、保龄球、潜水、电子竞技、台球、无线电、信鸽、舞龙舞狮、健美操、健美、拔河适宜走"竞群结合"发展路径;其中航空运动、龙舟、武术、壁球、保龄球、潜水走"主竞副群"的发展路径;而舞龙舞狮、健美操、健美、拔河走"主群副竞"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桑云鹏[10](2018)在《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奥运会项目在体育荣誉贡献、文化特质认同、平衡竞技体育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在经费筹措路径、管理梯队建设、项目布局分布上尚存劣势。社会良好运行态势、群众多元体育需求、体育强国战略为其发展提供了外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赛事瘦身改革和国际竞赛标准带来的威胁。综合各种因素,提出了开拓型、争取型、抗争型、保守型4种战略及具体措施,为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准确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择优路径提供导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非奥运项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非奥运项目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一度受阻。为促进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目前单中心治理模式下非奥运项目发展现状的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深入剖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从政策导向、资金输送、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目前非奥运项目存在管理层面呈现边缘化、经费渠道具有局限性、文化软实力挖掘被搁浅以及管理主体间互动匮乏等问题。提出由政府主导,社会、企业、个人相辅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即管理范式的转变触动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顶层设计、多元化拓宽非奥运项目的经费来源、文化传承与发扬实现非奥运项目发展的"软着陆"和主体间的多维互动促进非奥运项目管理主体的交互作用等发展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奥运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廷晓.非奥运项目多主体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于萌,张廷晓.多中心治理理论视域下非奥运项目发展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

[3].王骞.新常态下我国竞技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9

[4].兰弼麟,范尧,刘健松.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非奥运项目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

[5].张廷晓,于文谦.非奥运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

[6].张廷晓,于文谦.非奥运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C].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2018

[7].张廷晓,于文谦.社会治理视域下非奥运项目组织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

[8].张伟.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9].张琬婷,于文谦.非奥运项目群众化与竞技化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

[10].桑云鹏.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

标签:;  ;  ;  ;  

非奥运项目论文-张廷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