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肠孤样病毒论文-曾伟伟,王英英,尹纪元,汤亚方,李莹莹

呼肠孤样病毒论文-曾伟伟,王英英,尹纪元,汤亚方,李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呼肠孤样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呼肠孤样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曾伟伟,王英英,尹纪元,汤亚方,李莹莹[1](2019)在《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叁种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叁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叁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叁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叁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叁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叁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_(50)/mL)=23.629X-536 174(qPCR,拷贝/mL)(R~2=0.996)、Y(IFA,TCID_(50)/mL)=20.318X-575 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_(50)/mL)=1.161X-1 176(IFA,TCID_(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6期)

黄波[2](2019)在《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广西马山县周鹿镇某养殖场出现疑似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病例,发病率在10%以上,死亡率30%左右。剖检病死鸭可见明显肝脏坏死、出血、脾肿大等特征。为了确诊病因,取病鸭肝脾等组织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经典型鸭呼肠孤病毒检测无任何扩增片段,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检测具有298 bp的特异性片段;将送检的鸭病料组织加灭菌生理盐水经研磨过滤后取上清接种10日龄鸭胚,在接种后72~96 h死亡,收集鸭胚尿囊液做PCR检测,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阳性;将收集的鸭胚尿囊液攻毒健康7日龄雏鸭5只,1.0 m L/只,7 d后5只雏鸭全部死亡。综合判定鸭场发生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做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积极采用疫苗做好免疫预防,同时改善饲养环境,经常消毒,从源头上杜绝鸭呼肠孤病毒的发生和流行。(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11期)

杨杰,徐闻,杨正虎,张晓晓,周吟[3](2019)在《昆虫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呼肠孤病毒主要包括质型多角体病毒(Cypovirus,简称CPV)、昆虫非包涵体病毒属(Idnoreovirus)以及迪诺维纳病毒属(Dinovernavirus)。为了确定几种昆虫呼肠孤病毒在进化上的关系,对几种病毒属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和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做了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迪诺维纳病毒属和CP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中,迪诺维纳病毒属和CPV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吴阳开,范文胜,张雪莲,李智丽,郭锦玥[4](2019)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σB蛋白基因特征、二级结构预测及其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QY株σB蛋白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QY株和25株参考株的σB蛋白编码序列,通过Mega 6.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使用Datamonkey软件进行选择压力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QY株σB蛋白二级结构功能及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NDRV QY株与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DRV)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4.9%~98.9%,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仅为66.5%~68.4%和67.6%~68.4%;选择压力分析显示,σB蛋白承受净化选择压力,但存在一个正向选择位点;σB蛋白属于亲水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结构预测分析显示,σB蛋白具有α-螺旋、β-折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等丰富的二级结构;表位分析显示,σB蛋白含有潜在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成功进行了QY株σB蛋白的基因特征和结构功能预测及其细胞表位分析,为深入了解该蛋白的免疫学特性及研发NDRV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Chen,Xue-ming,Li,Tong-tong,Chen,Xiao-dan[5](2019)在《σA蛋白表位在鸭和禽呼肠孤病毒感染中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 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一员,基因组由10个分节段的双链RNA构成;DRV目前分为经典型番鸭呼肠孤病毒(Classical muscovy duck reovirus,C-MDRV)和新型呼肠孤病毒(New duck reovirus,N-DRV)两类。C-MDRV病,又称为番鸭肝白点病,俗称"白点病"或"花肝病",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出现大量针尖大小的坏死点。N-DRV病,又称"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以肝脏不规则出血、坏死,心肌出血、脾脏肿大斑块状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各种品种鸭(如番鸭、半番(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潘书磊,黄一帆,吴异健[6](2019)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的现状,对2018年11月前中国知网数据库的177篇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发表刊物、研究机构、作者信息以及研究主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发表期刊整体质量较高,研究机构和作者以福建农林大学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占优势,对病原学、致病机理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对免疫学和防控技术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李晨,莫晶,舒莉萍,吴西军,许键炜[7](2019)在《呼肠孤病毒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溶瘤病毒呼肠孤病毒3型(Reovirus 3,Reo3)致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eo3感染HL60细胞,设未感染的HL60细胞为对照组,病毒感染48 h后,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MOI的病毒对HL60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中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活化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用PKR特异性抑制剂2-氨基嘌呤(2-AP)作用HL60细胞24 h后,Reo3感染HL60细胞48 h,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OI为1的Reo3作用于HL60细胞48 h后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细胞存活率为(24.333±3.396)%,细胞凋亡率为(29.96±2.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Reo3的HL60细胞PKR、 p-PKR、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采用2-AP预处理的HL60细胞感染Reo3后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PKR磷酸化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亦下降(P<0.05)。结论溶瘤病毒Reo3作用HL60细胞可以引起PKR的活化,导致HL60细胞的凋亡。(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许烨琦,王龙龙,徐宁,喻飞,王浩[8](2019)在《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开展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准备实验材料,同时探讨并构建一种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实验构建了VP38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38,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后利用IPTG (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8mol/L尿素溶解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利用制备的抗体探究Grass carp reovirus-104(GCRV-104)感染后VP38在翻译水平的表达动力学;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对抗体进行评估;构建VP38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VP38,转染至草鱼性腺(Grass carp ovary,GCO)细胞内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重组VP38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制备的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既能够识别重组VP38蛋白,也能够识别GCO细胞感染GCRV-104后表达的VP38蛋白;GCRV-104感染后72hVP38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与亚细胞定位结果一致;VP38在感染的前期微量表达,感染中后期大量表达。本研究制备的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较好的特异性,为构建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效迎,宋华丽,张超,李莉,孔祥会[9](2019)在《草鱼呼肠孤病毒和草鱼的干扰素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草鱼出血病给草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病毒性病原是草鱼呼肠孤病毒。文章首先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和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方面总结了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然后介绍了呼肠孤病毒的生活周期和致病机理;最后概述了草鱼的干扰素抗病毒免疫的最新进展,从草鱼呼肠孤病毒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两个方面来阐述草鱼出血病的发病机理,以期为研究和防控草鱼呼肠孤病毒病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5期)

王茹,鲍恩东[10](2019)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株筛选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引起禽类常见传染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原。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发展,毒株变异性大,传统疫苗株对其保护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我国养禽业的发展。ARV具有泛嗜性,病鸡脾脏、滑液、腱鞘、气管、肠内容物均可作为病毒分离的材料。本试验对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间自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地家禽养殖场采集的疑似呼肠孤感染鸡的组织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经RT-PCR、FA、EM等方法对所分离到的ARV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探究了ARV分离株的血凝性及其致病性,通过动物回归试验,比较各分离毒株毒力强弱和攻毒后排毒期,通过免疫保护试验验证传统疫苗株对新分离毒株保护效果,试验验证各分离株的理化特性。综合试验结果从分离株中筛选疫苗株,经CEF细胞增殖病毒液,制备油乳灭活疫苗。与传统疫苗株对比,采用SPF鸡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从免疫后抗体水平、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对2株病毒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分析评价。1AR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组织病料中成功分离出6株ARV,试验结果显示,各毒株均无血凝性,EM观察病毒粒子大小约为70~80 nm左右;分离毒株与ARV单抗反应均呈现强阳性信号;各分离毒株在LMH、CEF细胞上均可增殖,但LMH细胞对其更为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各分离株攻毒后均可引起受试鸡出现发病症状,但呈现出的毒力强弱不同;泄殖腔拭子检测部分分离株攻毒后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检测的几株ARV在攻毒24h后即可从粪便中检测到感染性病毒粒子,攻毒后首周是病毒粒子脱落的高峰期,第2周粪便排毒量明显减少,部分毒株粪便排毒期可持续2周以上;理化检测结果显示,各毒株对氯仿不敏感,对胰酶轻度敏感,耐热性较好,50℃处理1 h对各毒株病毒滴度无显着影响,各项理化特征符合ARV特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传统疫苗对6株ARV分离株均无法产生完全保护。同时,相较于其它毒株,分离毒株RPVA1306和RPVA1307免疫组与对照组发病情况差异较小且发病情况更为严重更具研究和应用价值。该结果验证了分离株的致病性,丰富了ARV毒种库,证实了传统疫苗对新分离毒株无法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为ARV新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2ARV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有多种ARV疫苗应用于ARV的预防,但临床上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本试验通过测定ARV各分离毒株的TCID50和ELD50,结合动物回归及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筛选出2株毒力较强毒株RPVA1306和RPVA1307,经细胞增殖,制备油乳灭活疫苗。与传统疫苗株对比,采用SPF鸡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从抗体水平、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对2株病毒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对原毒株保护效果最佳,其中RPVA1306对2种分离株保护率均能达到80%以上,免疫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呼肠孤样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3月,广西马山县周鹿镇某养殖场出现疑似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病例,发病率在10%以上,死亡率30%左右。剖检病死鸭可见明显肝脏坏死、出血、脾肿大等特征。为了确诊病因,取病鸭肝脾等组织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经典型鸭呼肠孤病毒检测无任何扩增片段,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检测具有298 bp的特异性片段;将送检的鸭病料组织加灭菌生理盐水经研磨过滤后取上清接种10日龄鸭胚,在接种后72~96 h死亡,收集鸭胚尿囊液做PCR检测,表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阳性;将收集的鸭胚尿囊液攻毒健康7日龄雏鸭5只,1.0 m L/只,7 d后5只雏鸭全部死亡。综合判定鸭场发生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做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积极采用疫苗做好免疫预防,同时改善饲养环境,经常消毒,从源头上杜绝鸭呼肠孤病毒的发生和流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肠孤样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曾伟伟,王英英,尹纪元,汤亚方,李莹莹.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叁种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淡水渔业.2019

[2].黄波.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9

[3].杨杰,徐闻,杨正虎,张晓晓,周吟.昆虫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J].生物化工.2019

[4].吴阳开,范文胜,张雪莲,李智丽,郭锦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σB蛋白基因特征、二级结构预测及其细胞抗原表位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5].Chen,Xue-ming,Li,Tong-tong,Chen,Xiao-dan.σA蛋白表位在鸭和禽呼肠孤病毒感染中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应用[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6].潘书磊,黄一帆,吴异健.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文献统计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2019

[7].李晨,莫晶,舒莉萍,吴西军,许键炜.呼肠孤病毒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许烨琦,王龙龙,徐宁,喻飞,王浩.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9

[9].孙效迎,宋华丽,张超,李莉,孔祥会.草鱼呼肠孤病毒和草鱼的干扰素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10].王茹,鲍恩东.禽呼肠孤病毒疫苗株筛选及免疫原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呼肠孤样病毒论文-曾伟伟,王英英,尹纪元,汤亚方,李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