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理论论文-王宏宇,王瑞华

扫描理论论文-王宏宇,王瑞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扫描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误差分析,误差传播,激光扫描,点云处理

扫描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宇,王瑞华[1](2019)在《误差理论在叁维激光扫描点云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误差传播定律反映了直接观测量的中误差对间接观测量中误差的影响,通过叁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点云数据本身的精度和后续处理的精度与可靠性对各种工程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基于此,将误差理论和误差传播定律应用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上,分析了点云数据的误差来源及传播规律。采用点云数据实例演示了提高点云数据处理精度的过程,通过实例实验进行高压塔数据的配准,验证了ICP算法的可行性以及误差范围符合要求。(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高国峰[2](2019)在《基于模式理论的宽角度扫描相控阵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控阵天线具有灵活的波束控制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旋转控制方式。然而传统的平面微带相控阵天线扫范围受限,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相控阵的发展。近年来,拓展相控阵天线波束覆盖范围和有效工作带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基于微带贴片天线谐振模式理论,对相控阵天线实现宽角扫和拓展有效工作带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同时综述了相控阵天线拓展扫范围和展宽带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后续论文章节进行了安排;第二章主要述了微带天线的模式理论和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扫机理。主要是:常规矩形微带贴片的模式理论、场分布以及模式的辐射方向图。后面介绍了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本章为后续设计宽带、宽角扫相控阵供了理论依据;第叁章主要介绍了两款基于模式理论设计的宽波束单元及其相应阵列天线的设计。首先基于矩形贴片的改进型TM_(20)模式构建宽波束天线单元,实现了一维宽角度扫。区别于常规的TM_(20)模式,本文通过改变贴片表面电流分布,弥补了在边射方向的辐射零点,构建了宽波束单元,并构建阵列实现了一维宽角扫。同时在单元之间添加了金属化过孔,保证了单元之间较好的隔离。其次,基于不同贴片的不同模式相互补充,利用矩形贴片的TM_(10)和TM_(01)模式和圆形贴片的TM_(21)模式相互结合,构建联合宽波束单元,实现了二维宽角扫。矩形贴片的TM_(10)和TM_(01)模式可以在弥补圆形贴片TM_(21)模式在边射方向辐射零点的同时保证极化的一致性。最后对上述两款天线阵列进行加工。对上述加工样机的S参数和辐射方向图进行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第四章基于波导结构中不同模式,出了通过两种模式的相互混合,拓展了天线单元的工作带宽,构建宽带宽波束单元,并构建阵列实现一维宽带宽角扫。单元四周的金属柱实现了阵列扫过程中天线单元相互之间较好的隔离,保证了在扫过程中一定有效的工作带宽。第五章总结了本论文的上述工作,同时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5)

肖轶平[3](2019)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控制系统的研制及高信噪比光片荧光成像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场光学显微镜可以实现对活体生物组织和细胞的远场、无损伤、非侵入及实时的探测和成像,对生命科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imulated emission of depletion,STED)等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基础平台。软件控制系统是共聚焦显微镜正常工作的核心部件,本论文主要对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控制系统进行研制,同时考虑构建STED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的发展需求,对软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编写。本论文研制的成像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系统设计与研制思路,分别实现了扫描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系统操作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扫描控制模块采用叁维纳米平移台实现对样品的移动,纳米平移台的控制通过调用API接口函数实现纳米级别的精准移动。在实验过程中可采用S型扫描方式和Z型扫描方式对样品进行采样。数据采集模块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作为微弱荧光信号的探测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采集卡(Time-correc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TCSPC)对光子进行计数,采用一种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采集卡的原理实现可控积分时间的光子采集方法,对APD输出的信号进行像素时间积分。在系统操作模块中,主要研究内容为协调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采集卡(TCSPC)和叁维纳米平移台的时间同步控制。数据处理模块对每个像素的光子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图像构建和数据存储。本论文自主开发的一套智能化点扫描成像系统,实现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协调了叁维纳米平移台、TCSPC数据采集卡、单光子探测器的工作,实现扫描方式、光子数采集、数据存储、图像构建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通讯。贝塞尔光束的光片荧光显微镜因高轴向分辨率、宽视场成像等优势,使得贝塞尔光束成为光片荧光显微成像的重要照明方式,但因为贝塞尔光束的轴向旁瓣较高,引起焦面以外的荧光激发,降低了图像的信噪比。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减成像的方法去除贝塞尔光束的旁瓣,即将具有类似旁瓣分布的扩展的实心贝塞尔光束和环状贝塞尔光束对样品两次成像,再使用这两个图像进行差分,从而较好的消除了旁瓣,信噪比和对比度得到改善,图像质量也得到了增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4)

吴信林[4](2019)在《两袖青蛇斗胆粗 文墨辉映相益彰——书法家杨谔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扫描》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谔在书法艺术实践上可谓笔走龙蛇显大气,书艺倜傥蕴仙气;在书法理论探索上可谓耕耘不断着等身,问鼎兰亭理论奖。其成功之处还在于观得千剑便识器,袖有青蛇胆自粗。杨谔,男,196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通市书协副主席、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第八届全国展,论文(本文来源于《中关村》期刊2019年02期)

常宇[5](2019)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可行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生活起居也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对此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它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本文主要阐述利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中的研究和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6](2018)在《探寻“两路”精神深度厚度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60多年前,11万筑路大军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书写公路建设奇迹,开凿出了川藏、青藏公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筑路人奋勇拼搏,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铸就了 “两路”精神丰碑;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承传统,以路为家,不断丰富和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报》期刊2018-12-06)

马宁蔚,任培龙,何忠旭,刘鹏佩[7](2018)在《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快递包裹自动扫描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物质-场模型对包裹自动扫描设备进行分析,并通过技术矛盾、物理矛盾解决问题,实现对快递包裹上条码的360°扫描,无需人工摆放调整扫描方向,实现分拣全自动化。(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14期)

金攀,屠大维,张旭[8](2018)在《水下同步扫描叁角测距成像理论建模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同步扫描叁角测距成像系统水下应用时,考虑不同介质界面的折射效应,通过理论建模,得出水下同步扫描叁角测距成像系统的空间叁维坐标测量关系表达式。分析了基线距离、接收透镜焦距等系统主要参数对距离测量分辨率的影响,以及成像探测器长度对测量范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基线距离和接收透镜焦距,有利于提高距离测量分辨率,增加成像探测器长度,有利于增大系统测量范围,为水下同步扫描叁角测距成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文,徐轶杰[9](2018)在《理论建构与专题研究互推共振:2017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扫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嘉乐的整理,2017年度发表的社会史相关学术论文多达千余篇,涵盖主题涉及社会史通论、社会结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环境·医疗与社会救济、日常生活·礼俗与信仰以及口述史等类别。如此之多的论文数量,体现出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盛与发展。为了展现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热点与走势,我们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文章,旨在梳理和探讨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到底关注了哪些热点问题,呈现何种研究走势,同时对现有研究展开追问,以给出未来研究开展方向的建议。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年份。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和发展以来,社会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的显学而备受推崇,无论是古代社会史研究抑或近代社会史研究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与其相比,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则不过是近些年的事情,但是它已经萌发出勃然的生机,因为它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社会转型空前剧烈、社会建设全面提速的客观需要,实践呼唤着我们从历史研究中汲取经验,从历史的视角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作出规律性的解读。就2017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来看,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以人为本"的立场,并对"同质化"、"碎片化"的研究现象作了反思,这无疑对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此前我们已与《河北学刊》携手策划了两组有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年度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即《进展与趋势:2015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深化与拓展:2016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河北学刊》2017年第5期),均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本组专题讨论是此前讨论的继续,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对中国社会史研究同人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许杰[10](2018)在《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误差修正理论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热成像系统可以在不接触被测物体的情况下,对微小样品的形状和温度进行观测,因此在生物医学、科研实验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期本课题组研制了光学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但系统的微扫描误差较大,对机械、光学加工精度要求严格,不利系统的产品化和实用化。为此,本文重新设计加工了一种新型高精度微扫描器,并与原有显微热成像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得到了高精度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为进一步减小系统的微扫描误差,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力,本文研究提出了两种减小微扫描误差的算法。首先,基于微扫描和机械设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分辨力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文中介绍了高精度微扫描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相关的参数设计,并对系统设计加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其次,为进一步减小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微扫描误差,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梯度的微扫描误差修正算法,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成像图像的质量,减小了系统微扫描误差,优化了系统性能。最后,将微扫描图像预处理思想引入到微扫描误差修正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预处理的微扫描误差修正算法,利用二阶过采样法将非标准2×2微扫描图像处理成标准2×2微扫描图像,然后基于局部梯度的微扫描误差修正算法,对微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及误差修正,使系统的空间分辨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微扫描误差得到进一步降低。本论文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高精度的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整体设计的有效性。为减小系统微扫描误差,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两种微扫描误差修正算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改善了系统的成像质量,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分辨力。论文对高分辨力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进一步的硬件化,可望得到高分辨力、低成本、快速性好的显微热成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扫描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控阵天线具有灵活的波束控制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旋转控制方式。然而传统的平面微带相控阵天线扫范围受限,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相控阵的发展。近年来,拓展相控阵天线波束覆盖范围和有效工作带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基于微带贴片天线谐振模式理论,对相控阵天线实现宽角扫和拓展有效工作带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同时综述了相控阵天线拓展扫范围和展宽带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后续论文章节进行了安排;第二章主要述了微带天线的模式理论和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扫机理。主要是:常规矩形微带贴片的模式理论、场分布以及模式的辐射方向图。后面介绍了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本章为后续设计宽带、宽角扫相控阵供了理论依据;第叁章主要介绍了两款基于模式理论设计的宽波束单元及其相应阵列天线的设计。首先基于矩形贴片的改进型TM_(20)模式构建宽波束天线单元,实现了一维宽角度扫。区别于常规的TM_(20)模式,本文通过改变贴片表面电流分布,弥补了在边射方向的辐射零点,构建了宽波束单元,并构建阵列实现了一维宽角扫。同时在单元之间添加了金属化过孔,保证了单元之间较好的隔离。其次,基于不同贴片的不同模式相互补充,利用矩形贴片的TM_(10)和TM_(01)模式和圆形贴片的TM_(21)模式相互结合,构建联合宽波束单元,实现了二维宽角扫。矩形贴片的TM_(10)和TM_(01)模式可以在弥补圆形贴片TM_(21)模式在边射方向辐射零点的同时保证极化的一致性。最后对上述两款天线阵列进行加工。对上述加工样机的S参数和辐射方向图进行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第四章基于波导结构中不同模式,出了通过两种模式的相互混合,拓展了天线单元的工作带宽,构建宽带宽波束单元,并构建阵列实现一维宽带宽角扫。单元四周的金属柱实现了阵列扫过程中天线单元相互之间较好的隔离,保证了在扫过程中一定有效的工作带宽。第五章总结了本论文的上述工作,同时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扫描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宇,王瑞华.误差理论在叁维激光扫描点云处理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9

[2].高国峰.基于模式理论的宽角度扫描相控阵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肖轶平.激光扫描共聚焦控制系统的研制及高信噪比光片荧光成像理论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吴信林.两袖青蛇斗胆粗文墨辉映相益彰——书法家杨谔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扫描[J].中关村.2019

[5].常宇.叁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可行性理论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6]..探寻“两路”精神深度厚度温度[N].中国交通报.2018

[7].马宁蔚,任培龙,何忠旭,刘鹏佩.基于TRIZ理论设计的快递包裹自动扫描装置[J].河南科技.2018

[8].金攀,屠大维,张旭.水下同步扫描叁角测距成像理论建模及仿真分析[J].应用光学.2018

[9].李文,徐轶杰.理论建构与专题研究互推共振:2017年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扫描[J].河北学刊.2018

[10].许杰.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误差修正理论与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8

标签:;  ;  ;  ;  

扫描理论论文-王宏宇,王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