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纪荣静,赵永辉,藏小彪,张静,王现青

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纪荣静,赵永辉,藏小彪,张静,王现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生理学,犬,心室肌细胞,分离

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文献综述

纪荣静,赵永辉,藏小彪,张静,王现青[1](2019)在《犬左室叁层细胞的分离和电生理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离耐钙犬左室叁层细胞的方法,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生理记录。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灌流装置,经主动脉左冠窦插管灌流带有左室前降支的犬心肌组织块,分离出单个耐钙心室肌细胞。先根据解剖部位将心室肌细胞分为内、中、外叁层;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流钳模式下,各层随机选取8个细胞记录动作电位(AP)、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_(Kr))、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_(Ks))、晚钠电流(I_(Na-L)),分析叁层的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分离状态良好的单个心室肌细胞率为90%以上,呈杆状,表面光滑,横纹清晰,边缘锐利,静止不动;内层(Endo)心室肌细胞没有尖峰-圆顶样形态,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APD_(90))最短;中层(Mid)心室肌细胞也有尖峰-圆顶样形态,但不如外层(Epi)细胞明显,APD_(90)最长;Epi心室肌细胞有明显的尖峰-圆顶样形态,APD_(90)介于Mid与Endo之间。在-30 mV电压下,Mid细胞I_(Na-L)电流密度较Endo、Epi的电流密度稍大,但无统计学差异;叁层细胞I_(Kr)的电流密度无明显差异;Mid细胞的I_(Ks)的电流密度在叁层心肌细胞中最小,Endo、Epi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更加易于操作,节约实验成本和时间,分离的细胞数量多、活性高;结合解剖部位和电生理特点,能有效鉴别各层心室肌细胞;成功分离出细胞,可用于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童敏,杨向军,李红霞,韩莲花[2](2011)在《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电生理特征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观察其搏动性,并探索其静息电位(RP)、自发性动作电位(AP)等电生理特征。方法用0.1%胰蛋白酶分离新生1~2 d SD大鼠心室肌细胞,并用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搏动情况;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RP、自发性AP及钠离子电流(INa)特征。结果光镜下见培养12 h后心肌细胞基本贴壁,培养至第5 d时85%左右的心肌细胞都有自发性搏动,搏动频率80次/分左右;记录到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RP为-85.34±4.15 mV,并可记录到同步产生的自发性AP,频率84±12次/分,而无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RP为-42.1±6.5 mV,未能记录到自发性AP;心室肌细胞INa的阈电位为-60mV。结论该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搏动比例高,同时证实了自发搏动性是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状态佳,并具有良好电生理特征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于涛,吴若彬,邓春玉,邓海,邝素娟[3](2010)在《犬左心房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及电生理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简单、稳定的犬左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灌流法及自制的冠脉插管装置。对分离得到犬左心房肌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瞬间外向整流钾电流(Ito)以验证其电生理特性。结果分离状态良好的单个左心房细胞率为70%~80%,呈杆状,边缘锐利,横纹清晰;电生理记录显示具备正常的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节约实验成本和时间,分离的活细胞产量高,质量好,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0年24期)

周彤,毛晓波,毛奕,柳强妮,曾秋棠[4](2009)在《细胞外液成分对耐钙心肌细胞急性分离及电生理记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外液成分对获取适于电生理研究的耐钙心室肌细胞及对L-型钙通道电流(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IK)记录的影响。方法家兔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酶解分离技术,心脏灌流前实验组细胞外液为正常台氏液,对照组细胞外液为无钙台氏液,观察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对获取适于电生理记录的单个耐钙心肌细胞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实验组分别以含BaCl2的台氏液及N-甲基-D-葡萄糖胺(NMDG)溶液作为细胞外液记录ICa-L及IK,对照组为正常台氏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心室肌细胞存活率和耐钙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71%±9.7%vs55%±10%;52%±7.9%vs39%±11%,n=10,P<0.05);实验组引出的ICa-L峰值电流大于对照组,且幅值稳定;实验组IK时间依赖性外向电流及尾电流随去极化时间延长增大作用更明显(1.39±0.05pA/pFvs0.53±0.14pA/pF;0.74±0.09pA/pFvs0.39±0.13pA/pF,n=10,P<0.05)。结论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有助于获取耐钙心肌细胞,以含BaCl2的台氏液及NMDG溶液作为细胞外液易于获得典型而稳定的ICa-L及IK。(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马瑞彦,肖颖彬,陈劲进,陈中山,陈鹏慧[5](2008)在《成年家兔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和电生理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成年家兔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电生理记录。方法麻醉后取出成年家兔心脏,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裂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后培养于DMEM培养基。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心房肌细胞进行鉴定,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内向钙电流和外向钾电流。结果本方法分离的心房肌细胞纯度和细胞存活率较高,并使用膜电钳技术成功记录了L-型钙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有效,细胞存活率高且为进一步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查定军,王智明,薛涛,林颖,邱建华[6](2008)在《应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神经元具有异质性的放电特征。上述结果提示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可用于体外培养耳蜗SG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研究,为开展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的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王军奎,崔长琮,官功昌,李宏波,冯新正[7](2005)在《兔心室肌细胞的急性分离及电生理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兔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多种电生理记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解分离技术获取单个兔心室肌细胞,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及多种膜电流。结果耐钙心室肌细胞的存活率在50%~60%,其静息膜电位在-80~90mV,并成功地记录到典型的动作电位及钾、钠、钙等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细胞存活率高且易于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马立[8](1995)在《全细胞记录观察培养嗅球M/T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功能对动物和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嗅觉过程是由嗅觉神经元(嗅上皮)把化学刺激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嗅球主神经元即M/T细胞对电信号进行初步的分析整合,再把电信号传递到嗅中枢。嗅觉系统各级神经元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嗅觉神经元的作用是把化学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嗅球M/T细胞的功能是初步分析、整合并传递电信号,嗅中枢的作用是对电信号进行高级归纳分析。本文实验内容是研究嗅球M/T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主要观察它的膜被动电特性和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特点。本文实验目的是①建立新生大鼠嗅球神元的原代培养方法,根据培养M/T细胞的大小、突起长短和通道电流的大小,明确这种培养细胞是否适合于Axopatch-1D膜片钳放大器做全细胞记录②比较全细胞记录和微电极记录M/T细胞的膜被动电特性的差异③明确培养嗅球M/T细胞存在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种类及其动力学和药物特性④根据M/T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推测其电活动的某些特点,从而有助于了解嗅觉信号在嗅球的传递和整合过程。 本文用新生Wistar大鼠做嗅球神经元原代培养,根据形态和大小选择M/T细胞。采用Axopatch 1-D膜片钳放大器在M/T细胞上做全细胞记录,观察和分析培养10-14天的M/T细胞的膜被动电特性、自发电活动、诱发动作电位和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电流。其结果如下: 1.嗅球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和M/T细胞的膜被动电特性: 嗅球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时间最长能持续到28天。培养八天后神经元可从形态和体积大小分为两群,一群数量较少,显锥形、有较长突起、胞体直径大于15微米的M/T细胞,另一群数量较多,显球形或双极形、突起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5-06-01)

孔德虎,祝延,马如纯,唐天序[9](1994)在《离体胰腺神经节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及细胞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细胞内记录研究猫离体胰腺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细胞的静息电位为-58;5±8.7mV(下同);膜的输入阻抗(R_m)、时间常数(τ)和膜电容(C_m)分别为68.6±5.1MΩ、3.4±0.2ms和50.8±3.9pF;当细胞内注入去极化电流引起的电紧张电位达阈电位水平时,所有的细胞都能爆发锋电位,阈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去极19.2±0.5mV,锋电位的幅度、超射值、时程分别为81.0±1.7mV、22.6±0.9mV和2.9±0.1ms。继锋电位后还出现一幅度为20.5±0.8mV的锋电位后超极化,刺激突触前神经时,在大部分细胞均能记录到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或顺向动作电位。f-EP-SP的幅值、时程及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8.9±0.7mV、25.8±1.9ms和0.48±0.04m/s。此外,在所有细胞都能观察到自发f-EPSP。f-EPSP由乙酰胆硷通过菸硷型受体引起。(本文来源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汪萌芽[10](1990)在《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建立脑 脊髓切片神经细胞内记录技术获得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院细胞电生理研究室经过数月准备,建成进行成年大鼠海马脑切片和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及其神经细胞内电位记录的实验台,并于11月2日成功地将微电极插入海马切片CA_1区神经细胞内,记录到膜电位和动作电(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观察其搏动性,并探索其静息电位(RP)、自发性动作电位(AP)等电生理特征。方法用0.1%胰蛋白酶分离新生1~2 d SD大鼠心室肌细胞,并用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搏动情况;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RP、自发性AP及钠离子电流(INa)特征。结果光镜下见培养12 h后心肌细胞基本贴壁,培养至第5 d时85%左右的心肌细胞都有自发性搏动,搏动频率80次/分左右;记录到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RP为-85.34±4.15 mV,并可记录到同步产生的自发性AP,频率84±12次/分,而无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RP为-42.1±6.5 mV,未能记录到自发性AP;心室肌细胞INa的阈电位为-60mV。结论该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搏动比例高,同时证实了自发搏动性是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状态佳,并具有良好电生理特征的重要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参考文献

[1].纪荣静,赵永辉,藏小彪,张静,王现青.犬左室叁层细胞的分离和电生理记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2].童敏,杨向军,李红霞,韩莲花.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电生理特征记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

[3].于涛,吴若彬,邓春玉,邓海,邝素娟.犬左心房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及电生理记录[J].广东医学.2010

[4].周彤,毛晓波,毛奕,柳强妮,曾秋棠.细胞外液成分对耐钙心肌细胞急性分离及电生理记录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

[5].马瑞彦,肖颖彬,陈劲进,陈中山,陈鹏慧.成年家兔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和电生理记录[J].心脏杂志.2008

[6].查定军,王智明,薛涛,林颖,邱建华.应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

[7].王军奎,崔长琮,官功昌,李宏波,冯新正.兔心室肌细胞的急性分离及电生理记录[J].心脏杂志.2005

[8].马立.全细胞记录观察培养嗅球M/T细胞的电生理特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

[9].孔德虎,祝延,马如纯,唐天序.离体胰腺神经节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及细胞电生理特性[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

[10].汪萌芽.细胞电生理研究室建立脑脊髓切片神经细胞内记录技术获得成功[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0

标签:;  ;  ;  ;  

电生理细胞外记录论文-纪荣静,赵永辉,藏小彪,张静,王现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