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联盟形成论文-杨月辉

动态联盟形成论文-杨月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联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联网,合作式V2R通信,车联网骨干网,图划分方法

动态联盟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杨月辉[1](2013)在《车联网路侧单元动态联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车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交通安全,运输效率以及娱乐等相关的各种应用。为了支持这些应用,车联网提供两种专用的通信方式,即车-路通信与车-车通信,同时路侧单元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构成骨干网。在车-路通信中,由于车辆高速行驶,致使车辆与路侧单元通信的时间很短,只能下载若干种有限的数据,限制了路侧单元传播数据的能力。针对此问题,Walid等人提出一种合作式的车-路通信方式,并通过基于联盟博弈的联盟划分的方法,将骨干网划分成若干个联盟,一方面,通过在同一联盟内实施合作式车-路通信,发掘车联网中潜在的车-车通信数据交换能力,增加网络中数据传播的种类,提高路侧单元的数据传播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不同联盟间实施非合作式车-路通信,降低整个车联网骨干网中路侧单元的合作成本。本文通过分析联盟博弈方法,发现其存在易陷入局部优化和联盟划分时间较长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分别提出基于改进Kernighan-Lin的联盟划分方案(MKLs)与基于改进Fiduccia-Mattheyses的联盟划分方案(MFMs)来缓和局部优化,提高路侧单元的数据传播能力;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重边粗化的多级联盟划分方案(MHEMs)来缩短联盟划分的执行时间。当路侧单元的规模在2与15之间时,实验表明与非合作方案、全局合作方案以及联盟博弈方案相比较,基于改进KL的联盟划分方案(MKLs)使得路侧单元的平均收益分别最高可提高31.5%,14.3%,8.4%,同时基于改进FM的联盟划分方案(MFMs)使得路侧单元的平均收益分别最高可提高33.9%,17.2%,10.4%,有效提高了路侧单元的数据传播能力;与联盟博弈方案相比较,基于重边粗化的多级联盟划分方案(MHEMs)的路侧单元转换次数平均降低85.7%,有效缩短联盟划分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刘雷,刘冬,李南[2](2009)在《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形成动因的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形成的合约条件;然后从产出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并运用灰色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经济优势;再从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角度考虑,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实现的动态联盟方式优于市场方式。(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09年01期)

苏兆品,蒋建国,张国富,夏娜[3](2008)在《一种基于Agent诚实度的动态联盟形成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联盟形成是多Agent系统一个关键问题,主要着眼于如何在联盟内Agent间划分联盟的效用。但已有策略大都针对超加性环境,而对非超加性环境的研究却很少。文中提出了"Agent诚实度"的概念,并基于协商机制给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联盟形成策略。该策略在非超加性环境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形成任务求解联盟,及时满足系统需求。(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高珊珊[4](2007)在《我国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形成的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07年19期)

夏娜,张祺,蒋建国[5](2007)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动态联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节点间的协同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智能体理论的动态联盟是WSN协同的重要方法。由于WSN的能量资源受限,因此设计一种能量有效的动态联盟形成算法是关键。基于蚁群系统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具有"负反馈"特性的动态联盟形成算法,可以在保证一定联盟质量的前提下,将能量消耗平均到多个传感器节点上,从而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以延长网络存活时间,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仿真结果说明了算法在目标跟踪应用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8-01)

张军[6](2006)在《天津纳米研发形成动态联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张 军天津报道)今年以来,位于天津的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纳米科研机构的合作,目前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06-09-13)

苏艺,孙康,张盛开[7](2006)在《动态联盟形成与谈判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可转让效用的合作博弈中,T oen A rno ld和U lrich Schw a lbe提出了动态联盟形成及其吸收状态的模型:在联盟形成的动态过程中,当核心非空时,大联盟和核心是吸收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广了该模型:证明了Zhou L in谈判集是动态联盟形成过程的吸收状态之一,弥补了当核心是空集时,除了大联盟之外再无吸收状态的不足.该结果使得原模型更趋完善.(本文来源于《经济数学》期刊2006年01期)

曹杰,刘宁[8](2006)在《动态联盟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导致技术变革的加速,加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在这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的压力,因此单个企业的核心技术已不能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试制到零部件的生产、产品的装配、配送等方面即时满足客户需求。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即动态联盟应运而生。本文从动态联盟产生的背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目的是对动态联盟的内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祁红梅,黄瑞华[9](2004)在《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知识合作为主的动态联盟中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垄断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着重研究了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的内容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利益、契约和信任的激励框架,为解决动态联盟的核心矛盾及类似的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冲突问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04年04期)

李成刚,黄嵩,胡于进[10](2002)在《动态联盟的形成理论及其实现的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资源共享以获取最大利润的观点 ,提出动态联盟的创立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联盟实现的软环境 ,包括认证机制的建立、规制的制定以及盟员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本文来源于《湖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动态联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形成的合约条件;然后从产出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并运用灰色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经济优势;再从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角度考虑,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建立经济模型,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实现的动态联盟方式优于市场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联盟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月辉.车联网路侧单元动态联盟形成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刘雷,刘冬,李南.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形成动因的模型分析[J].企业经济.2009

[3].苏兆品,蒋建国,张国富,夏娜.一种基于Agent诚实度的动态联盟形成策略[J].系统管理学报.2008

[4].高珊珊.我国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形成的驱动因素[J].经济论坛.2007

[5].夏娜,张祺,蒋建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动态联盟形成[C].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6].张军.天津纳米研发形成动态联盟[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

[7].苏艺,孙康,张盛开.动态联盟形成与谈判集[J].经济数学.2006

[8].曹杰,刘宁.动态联盟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

[9].祁红梅,黄瑞华.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

[10].李成刚,黄嵩,胡于进.动态联盟的形成理论及其实现的软环境[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动态联盟形成论文-杨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