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干特征论文-杨利贞,杨贵森,冯丽,黄磊

枝干特征论文-杨利贞,杨贵森,冯丽,黄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枝干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蒸腾,枝干液流,环境因子,时滞效应

枝干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利贞,杨贵森,冯丽,黄磊[1](2019)在《荒漠人工植被区柠条和油蒿枝干液流的时滞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5-9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观测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内柠条和油蒿的茎干液流速率,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将柠条和油蒿液流速率与对应的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数据进行逐行错位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柠条和油蒿的液流速率与各个环境因子具有较一致的日变化趋势,但均提前于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而滞后于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5-9月生长季,柠条液流速率提前于饱和水气压差15-45min,风速90-180min,土壤温度30-60min,空气温度120-180min,而滞后于太阳辐射0-60min,相对湿度60-120min;油蒿液流速率提前于饱和水气压差0-30min,风速0-30min,土壤温度0-30min,空气温度0-30min,而滞后于太阳辐射0-30min,相对湿度120-180min。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的综合气象影响因子与柠条和油蒿液流速率进行回归分析,包含时滞效应的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提高了7.19%和38.32%,从而提高了液流速率数值模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人才·科技·绿色·共享论文集》期刊2019-06-17)

田璐洋,李春友,张劲松,孟平,高峻[2](2011)在《秋冬季节大叶女贞枝干液流的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扩散(TDP)等观测技术,于2009年秋季和初冬季(9-12月)在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大叶女贞主干和分枝液流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取3个分枝进行液流测定,枝干直径大小顺序为主干>分枝1>分枝3>分枝2。结果表明:(1)大叶女贞的主干和各分枝液流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观测期内主干与分枝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主干与各个分枝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33和0.997;(2)主干的液流峰值明显大于各分枝,这与主干向各分枝提供水分的事实相符;(3)各分枝的液流峰值和平均液流速率表现为分枝1>分枝3>分枝2,这与分枝枝条的直径大小排序一致,说明枝条越粗液流速率越大,而与分枝的方位关系不明显;(4)分枝2的直径最小,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分枝的直径越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越弱;(5)连续晴天各分枝的液流速率之和与主干的液流速率在量值上相近,且二者变化规律相同;(6)外界因素对各分枝液流速率影响比对主枝影响大,降水后温度、太阳辐射越低各个分枝液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1年02期)

葛红,余红丹,汪佑宏,徐鑫,王瑞[3](2009)在《悬铃木枝、干材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悬铃木干材与枝材进行比较研究,为小径材、枝桠材等低等级的木材充分利用打下理论基础,对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求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悬铃木枝、干材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枝、干材纤维长度、直径、双壁厚、胞腔径和长宽比平均分别为1.441、1.380 mm,17.833、16.317μm,9.388、8.543μm,8.445、7.794μm和83.964、89.395,两者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显着。枝、干材纤维壁腔比和柔性系数分别为1.180、1.168和0.477、0.478,两者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奚如春,马履一,樊敏,李丽萍,孔俊杰[4](2007)在《油松枝干水容特征及其对蒸腾耗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油松枝条和茎干组织水容特征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树体水容对蒸腾耗水的影响,为油松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水分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枝条水容日变化表现为先减低后回升,枝条水容与水势呈二项函数关系.②在季节变化上,水容受土壤和环境水分的影响,6月份枝条水容值比9月份大.③在空间上,不同冠层和不同方位的枝条水容有差异,其中,下部枝条水容值比上部的稍大,东南部的水容值比西北部的稍大;不同树干高度液流通量的变化受边材面积大小的影响,自基部沿树干高度递减;在白天树干茎段累计水容下位要比上位大,但树干水容的亏缺可以在晚间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④在对蒸腾耗水的调节上,树体上位组织的储存水首先被耗散,依次拉动下位,直至根系主动吸水.(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奚如春,马履一,王瑞辉,徐军亮,李丽萍[5](2006)在《元宝枫等3个树种枝干水容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元宝枫、油松、侧柏等3个树种枝条和树干水容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枝条水容值的日变化均表现为自6:00开始先行递减,12:00或14:00后缓慢回升,直至18:00上升至一定数值,其季节变化为雨季大于旱季;3个树种树干水容值的日变化也表现为先降后升,但其季节变化为雨季小于旱季;树干水容要大于枝条水容,而且上部枝干水容的日变化较中下部的变化明显.树体枝干水容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林木与环境水分的关系,对蒸腾耗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枝干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热扩散(TDP)等观测技术,于2009年秋季和初冬季(9-12月)在河南省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大叶女贞主干和分枝液流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取3个分枝进行液流测定,枝干直径大小顺序为主干>分枝1>分枝3>分枝2。结果表明:(1)大叶女贞的主干和各分枝液流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观测期内主干与分枝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主干与各个分枝液流速率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33和0.997;(2)主干的液流峰值明显大于各分枝,这与主干向各分枝提供水分的事实相符;(3)各分枝的液流峰值和平均液流速率表现为分枝1>分枝3>分枝2,这与分枝枝条的直径大小排序一致,说明枝条越粗液流速率越大,而与分枝的方位关系不明显;(4)分枝2的直径最小,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分枝的直径越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越弱;(5)连续晴天各分枝的液流速率之和与主干的液流速率在量值上相近,且二者变化规律相同;(6)外界因素对各分枝液流速率影响比对主枝影响大,降水后温度、太阳辐射越低各个分枝液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枝干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杨利贞,杨贵森,冯丽,黄磊.荒漠人工植被区柠条和油蒿枝干液流的时滞特征分析[C].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人才·科技·绿色·共享论文集.2019

[2].田璐洋,李春友,张劲松,孟平,高峻.秋冬季节大叶女贞枝干液流的动态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1

[3].葛红,余红丹,汪佑宏,徐鑫,王瑞.悬铃木枝、干材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

[4].奚如春,马履一,樊敏,李丽萍,孔俊杰.油松枝干水容特征及其对蒸腾耗水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5].奚如春,马履一,王瑞辉,徐军亮,李丽萍.元宝枫等3个树种枝干水容特征[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  

枝干特征论文-杨利贞,杨贵森,冯丽,黄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