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审美论文-李薇

大众化审美论文-李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化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美大众化,美育,民族文化,“互联网+美育”

大众化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李薇[1](2019)在《审美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美育实践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大众化时代,艺术生产、创作、欣赏、分享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下,核心矛盾在于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审美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外来文化产品挤占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空间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当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审美教育,全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美的生活世界,协同政校行企生合力打造"互联网+"智慧美育,丰富个体审美体验。从内容与渠道双重维度,增强美育实效性,解决审美消费带给大学生的现实困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树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文化主体和文化创新意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完成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5期)

马强[2](2019)在《重新建构的审美思维——论电视舞蹈的大众化“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以蒙太奇组接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称之为电视舞蹈。电视舞蹈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也是舞蹈与电视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蔡晓静[3](2019)在《民族声乐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日趋定格、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当下,人们对民族声乐的各种演唱方法与表演形式逐步融合,使其具有艺术歌曲流行化、民族唱法美声化、流行歌曲艺术化等特点,使民族声乐朝着大众化、流行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音乐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净化大学生心灵、健全自身人格、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但是,当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审美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立足在民族声乐大众化趋势下,对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5期)

谈慧,胡铁强[4](2019)在《韩剧《请回答1988》的大众化审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生活类题材韩剧《请回答1988》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家庭生活类题材韩剧的代表,此剧体现明显的大众化审美趋势。从大众化角度分析这类型韩剧受欢迎的原因,在于文化影响下的创作、市场运作生产制作及消费语境下的商业化追求。家庭生活类题材韩剧兼顾了大众审美标准和韩国社会需求,局限在于忽视了文学创作的人文性与艺术性。(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4期)

张贤[5](2019)在《审美教育视野下美声歌曲的大众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声是西方声乐艺术的主流唱法,于20世纪初引入我国,一百多年来,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传承努力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然而,受到各种各样原因的限制,尽管美声歌曲有着十分优美的旋律,却并不被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仍然属于小众化作品。这种情况与美声歌曲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是不相匹配的。本文从美声歌曲的发展及特点入手,深入分析了美声歌曲大众化的现状及矛盾,围绕如何发挥美声歌曲优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美声歌曲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改变美声目前的窘迫状况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3期)

吴传景,刘凯[6](2019)在《汉画艺术的审美大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时期,我国绘画艺术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时期,汉画艺术作为两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承袭先秦绘画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特色艺术体系和绵远流长的艺术价值。汉画艺术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从传统历史尘埃中走向现代,需要充分挖掘其大众化审美特色,使其与普通大众建立紧密的联系。本文在简要分析汉画艺术形式和审美大众化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汉画审美大众化的具体思路和特色,以期推动汉画艺术的新时期发展。(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1期)

黄思敏[7](2018)在《符号化与大众化:景观社会语境下审美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这个世界乃至人的存在本身已成为视觉化的存在。中国社会也开始蔓延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当今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呈现也衍生为消费主义的发展,随之也引起审美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基本审美需求发生改变,符号化、大众化是其主要趋势。而审美也出现新的转向:一是精英与大众两大审美主体之间正逐渐变得平等,二是审美客体的象征化和虚拟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8期)

陈红[8](2018)在《基于民族声乐的大众化趋势谈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多种民族声乐表演形式与各类演唱方法逐步融合,使得民族声乐演唱表现出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以及美声唱法民族化等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体现了民族声乐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确保民族声乐在大众化发展趋势中保持正确的审美取向,其应当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民"的形式表现"韵"的内容坚持走大众化综合的多元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8年02期)

李薇[9](2018)在《审美大众化时代阿多诺审美救赎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大众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审美主体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审美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的价值指向。从审美救赎的必要性来看,阿多诺主张以审美达成个体解放与社会清明,启发当代审美应发挥提升个体境界、重振审美风气的重要作用。从审美救赎的可能性来看,阿多诺提倡艺术与生活保持距离,昭示当代审美应以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遏制交换价值,抵御物欲私欲,成为商业消费的制衡力量。从审美救赎的可行性来看,阿多诺美学理论遭遇内在逻辑悖论和外在现实压力的双重困境,导致审美乌托邦幻灭,启示当代审美应以开放包容的对话姿态,建构多元共生的审美体验,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生态环境,由此实现主体自觉的本初要义,完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领风气的时代使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范旭青[10](2017)在《审美教育视野下的美声歌曲大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美声作为主流唱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时代,为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种完整、系统、科学的歌唱方法,我国于20世纪初将其引入,并于百年间不断地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歌唱家在国际舞台上屡摘桂冠,足以说明我国在声乐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是令人亟待深思的是:美声作品及美声歌者并不被当下社会的多数人接受和喜爱。因此,作为一个美声研习者,笔者殷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对改变美声目前的窘境做一些微薄的的贡献,努力使大众能认可美声唱法、喜爱美声歌曲。本文以美声“美”在哪里、怎样能被大众认可美声之“美”为切入点,解决如何让美声歌曲被更大地推广到大众的问题。从四个部分对此进行细致深入研究:首先,以鸟瞰的形式对本文的选题目标及意义、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试图进行统揽。其次,以美学作为工具、以审美教育为指导来阐述美声的美,并按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美学之美、美声唱法之美、美声歌曲的语言之美、美声的美学之美四方面进行专门的论述。再次,笔者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得出了详实的论据,从大众审美的文化、大众对美声歌曲的认知调查、提升大众对美声歌曲的审美认知叁个方面来试图提升受众对美声歌曲的审美能力,列举了目前被大众熟知且广为传唱的作品,并力所能及地分析了这些作品被“成功”传唱的原因,从歌唱语言大众化、表达方式大众化、歌唱体裁大众化、传播方式大众化四个方面来提升审美。最后要从美声歌曲的普及教育、美声的发展及推广进行阐述,并对美声歌曲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大众化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以蒙太奇组接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称之为电视舞蹈。电视舞蹈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也是舞蹈与电视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化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李薇.审美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美育实践管窥[J].齐鲁艺苑.2019

[2].马强.重新建构的审美思维——论电视舞蹈的大众化“转型”[J].北方文学.2019

[3].蔡晓静.民族声乐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路径[J].四川戏剧.2019

[4].谈慧,胡铁强.韩剧《请回答1988》的大众化审美趋势[J].文教资料.2019

[5].张贤.审美教育视野下美声歌曲的大众化[J].当代音乐.2019

[6].吴传景,刘凯.汉画艺术的审美大众化研究[J].美术文献.2019

[7].黄思敏.符号化与大众化:景观社会语境下审美的转向[J].北方文学.2018

[8].陈红.基于民族声乐的大众化趋势谈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J].民族音乐.2018

[9].李薇.审美大众化时代阿多诺审美救赎论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范旭青.审美教育视野下的美声歌曲大众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7

标签:;  ;  ;  ;  

大众化审美论文-李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