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徐家慧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徐家慧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而且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得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在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E、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E/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左房内径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与Ⅰ级、Ⅱ级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此类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时,对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影像学评价手段,值得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

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高血压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容易引起肾、心与脑等脏器出现器质性的变化。在临床治疗中,既要对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等进行预防,又要警惕气促与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时,需要重视患者的动脉血压上升情况,防止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1]。我院采用彩超诊断,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现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而且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得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54岁-83岁,均值(70.14±1.25)岁。研究组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54岁-82岁,均值(70.21±1.25)岁;心功能分级:Ⅰ级为27例,Ⅱ级为23例,Ⅲ级为10例。两组在年龄及性别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的方法

采取西门子x300型的彩超诊断,P5-1纯净波单晶体探头。两组患者都实施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取患者侧卧的体位,将探头置于患者心尖位置,对患者左心房的收缩末期内径/LAD与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Dd进行观察,应用双平面SimPson方法对左室射血的分数值/LVEF进行测量。同时经脉冲的多普勒,选取心尖的四个腔切面,获取二尖瓣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值,然后通过多普勒对二尖瓣的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度/Ea峰值进行测量[2]。

1.3观察的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LAD/左房内径等[3-4]。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开展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进行检验;若对比差异显著,则表现为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房内径为(50.72±6.3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78.26±7.29)mm、E/Ea为(14.39±3.02)、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4.28±5.36)%;参照组患者以上指标分别为(34.82±4.26)mm、(46.37±4.83)mm、E/Ea为(7.01±2.31)、(68.75±6.34)%。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比较研究组中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心脏彩超诊断结果

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E/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左房内径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与Ⅰ级、Ⅱ级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Ⅰ级、Ⅱ级心功能患者E/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左房内径互相比较,差异比较显著,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与Ⅰ级、Ⅱ级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Ⅰ级、Ⅱ级心功能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以后,同样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这种疾病在机体静息的状态下,会出现舒张压升高与收缩压上升的表现,而高血压心脏病属于漫长发展的过程。在高血压病症发病早期,容易引发左室肥厚与心脏的左心房变大等情况,左室肥厚并发左心衰竭会致使患者血压上升,继而形成恶性的循环。在临床上,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衰竭属于常见心律失常病症,在我国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衰竭患病率约为0.4%,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达到3%,所以老年人群属于高危人群由于高血压疾病容易引起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而左室肥厚并发左心衰竭会引起高血压,导致疾病陷入恶性循环中。长时间高血压容易增加循环阻力,而左室为克服阻力,要将收缩加强,这就会造成左心室渐渐产生代偿性的左室肥厚症状。

近几年,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常用诊断方式为心脏彩超,并且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心脏彩超的诊断,可以充分显示患者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等级心功能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次研究中两组在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E、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E/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左房内径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与Ⅰ级、Ⅱ级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这提示,彩超诊断可有效评价患者心室舒张功能。

综上,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发左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时,对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作为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影像学评价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汤千军.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J].延边医学,2015,10(4):213-214.

[2]朱婕,靳芳芳.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9(14):41-41.

[3]宋立娜.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心脏彩超诊断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103-104.

[4]孙艳欣,罗欢,陈立军.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51-51.

标签:;  ;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徐家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