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市彝族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外省市彝族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马骏琦1韩庆2(1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团疾病控制中心841204)(2新疆库尔勒市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841204)

【摘要】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艾滋病外来务工彝族健康教育

我国现有流动人口约1.4亿,而其中农民工约为1.2亿人,占流动人口的85%[1]。由于该人群具有流动性大,多数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易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为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与性病知识的宣传普及,降低危险行为,减少感染机会,作者于2011年5-9月选择了2个彝族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在基线调查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效,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团区域内两个居住地所有登记在册、年龄在15-50岁的彝族农民工。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彝族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居住地、人员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域,抽取居住地所有彝族农民工为研究对象。

1.2.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艾滋病的认识、检测与治疗意愿、行为学、性病相关症状及处理、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等。问卷调查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开展。定性调查采取个人访谈,了解外来彝族农民工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高危行为态度及个人防范意识和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

1.2.3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后,根据外来彝族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现场健康教育。①专业人员培训:利用中午和晚上下班休息时间集中开展专题培训;②面对面宣传:采取现场座谈和个人访谈形式开展了面对面的健康教育,讲解防治知识;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深入建筑工地,把宣传资料送到农民工手中,在彝族人居住地显著位置和集中居住场所张贴宣传画,粉刷墙体标语,悬挂宣传条幅;④现场咨询检测:针对艾滋病预防、健康保健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动员有过高危行为的彝族农民工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⑤同伴教育:在彝族人居住地挑选了6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责任心强的小组长作为同伴教育辅导员,对他们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门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负责所在班组,特别是新来农民工的同伴教育。

2结果

2.1基本情况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分别获得有效调查问卷82份和87份,均为男性,以外省市彝族农民工为主。两组人员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2.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人群中,知道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传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会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的分别占86%、67%。

2.3行为学调查基线调查中,有30人最近一个月曾与异性发生过性关系,52人拒答;有关安全套使用情况,有69人拒答,10人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8人未使用安全套;对安全套使用频率,64人拒答,有时使用和每次都用者各5人。关于毒品问题,除9人拒答外,只有8人注射过毒品,但未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2.4性病相关症状及处理基线调查中,有13农民工在最近一年中出现排尿痛或烧灼感、尿道分泌物异常、生殖器上出现皮肤破损或增生物等性病相关症状,46人拒答;出现上述性病相关症状时,选择去性病专科医院就诊者占10.82%,综合医院占6.03%,私人诊占50.84%。

2.5定性访谈在被访谈的16名彝族农民工中,曾经听说过艾滋病的有6人,占37.50%。获取途径主要为“从电视上看过”、“常年在外打工,在别的省也接受过一些宣传,看过宣传资

3讨论

调查显示,开展健康教育前,彝族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非常低,通过健康教育,彝族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看,彝族农民工能全部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不高,如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此外,该群体多是来自山村的青壮年男性,处于性活跃期,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如26.52%拒答人群考虑可能也存在高危性行为外,有36.58%的彝族农民工曾有过婚外性行为,并且安全套使用率低,有12%的彝族农民工在最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可见,彝族农民工人群是艾滋病传播的脆弱人群,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传播对预防艾滋病蔓延十分重要。

在彝族农民工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该群体的艾滋病防控知识水平。针对彝族农民工特点,利用中午或晚上农民工休息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使参与的农民工80%以上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同时,对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彝族农民工适当发放一些小礼品,能使农民工参与热情高,合作性好,这一点在访谈过程中也充分得到了证实。

此外,本次调查显示,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宣传是彝族农民工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真正形成政府领导支持、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氛围。

参考文献

[1]刘雪荣,黄进,赵志武,王建明,张凤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2010-10-16.

[2]武俊青,姜宗敏,余冬保,等.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与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75-576.

[3]张巧利,林鹏,王晓霞,等.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5):386-389.

[4]叶菁,郑登峰,严子桂,等.建筑行业农民工AIDS相关知识现状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4):133-134.

[5]许辉,王育斌,宋世镇.建筑工人预防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5):127-128.

标签:;  ;  ;  

外省市彝族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