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76例临床疗效观察

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76例临床疗效观察

邱赏赐陈彬林志刚陈小琴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感染科,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五临床医学院366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3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6例为治疗组,56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用舒肝宁注射液20ml,每日1次,共28d。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30ml,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黄疸型);舒肝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32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127-0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ViralHepatitisB,CH-B)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黄疸大多为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明显,或合并一定程度的胆汁淤积改变造成的。所以,减轻肝脏炎症及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胆红素代谢促进胆汁排泄等是治疗的关键。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应用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型)7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黄疸型)患者132例为观察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相关标准。全部病例均有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并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疸、肝区叩击痛等体征;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总胆红素(TBIL)≥20umol/L,排除溶血、先天性疾病、药物性肝炎及其它梗阻性等疾病。将所选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6例,男性49例,女性27例,年龄16~68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14~59d;对照组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35岁,病程13~54d。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变化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对照组加苦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治疗28d。治疗组加舒肝宁注射液(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20ml,静滴,1次/d,连续治疗28d。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且两组依HBVDNA标记物水平,有抗病毒治疗指征,予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13观察项目: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主要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期间每2周监测一次。血常规、肝炎标识物、肝脏彩超等。用药期间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ALT、AST、TBIL恢复正常或下降75%以上;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ALT、AST、TBIL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变化,肝功能ALT、AST、TBIL下降未超过治疗前的50%或病情加重。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76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4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56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3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7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皮疹,占132%;有2例出现恶心感,占263%,均经稀释缓慢滴入后皮疹、恶心感消失。对照组56例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皮疹,占357%,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情况。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BIL、ALT、AST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x±s)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临床出现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等。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变性、坏死而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出现黄疸及转氨酶等的升高[1]。在治疗上除了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外,抑制肝脏炎症、改善胆红素代谢等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学认为,乙肝病毒是一种疫毒之邪,属于中医学中“胁痛”、“疫毒”、“黄疸”、“积聚”及“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由湿热疫毒之邪内侵,邪伏血分缠绵日久而致正气损伤,气血郁结,导致气血失调,肝脾肾亏损,终成虚实夹杂的病理表现。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肝,常多涉及脾、肾两脏及胆、胃、三焦等腑。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4]。主要的治疗包括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扶正、化瘀等。舒肝宁注射液是一种治疗肝炎的新型中药制剂,主要由茵陈提取物4g、栀子提取物3g、黄芩苷22g、板蓝根提取物5g、灵芝等提取物35g组成制成1000ml的棕红色的澄名液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保肝护肝的功效,还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免疫力。其中茵陈色原酮有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1],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保肝作用。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栀子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2],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其退黄机制较为复杂,能增加正常得酶活力,同时也能使降低的酶活力升高。黄芩、板蓝根有清热解毒作用,对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2]。灵芝含有人体需要的大量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双向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故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改善和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双向调节机体免疫,提高肝细胞耐缺氧能力,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因此,舒肝宁注射液在治疗肝炎的过程中可有效消除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且依本组资料所示,在加快消退黄疸治疗方面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黄疸型)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47,55(60):91-92

[3]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2

[4]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学组,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年1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3).

标签:;  ;  ;  

舒肝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黄疸的7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