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王敏侠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王敏侠

蒙阴县人民医院产科山东临沂2762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6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止血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止血效果理想,加上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改良B-Lynch缝合术;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modifiedB-Lynchsutureinthetreatmentofpostpartumhemorrhageofcesareansection.Methods:66casesofmaternalpostpartumhemorrhageadmittedfromourhospitalfromMarchtoFebruaryin2017werecollected.Thepatient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accordingtothedigitalparitymethod.TheThecontrolgroupwasgiventraditionalhemostatic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modifiedB-Lynchsuturetreatment.Comparisonofthetwogroupsofclinicaleffects.Results:Thetimeofhemorrhage,theamountofbleedingafter2hours,theamountofbleedingafteroperationand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anemia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B-Lynchsuturetreatmentiseffectiveinpatientswithpostpartumhemorrhageduetocesareansection,andtheeffectofhemostasisissmall,safeandreliable,andhashighpromotionvalue.

【Keywords】improvedB-Lynchsuture;cesareansection;uterinecontractionpostpartumhemorrhage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往往好发于剖宫产术后,特别是在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达12.80%,已跃升为诱发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据大量的临床数据[1]证实,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早期临床上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一般采取宫腔填塞止血法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此种方式较易继发感染,加上填塞止血有宫腔间隙的发生风险,一旦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便需行子宫切除,导致产妇永久丧失生育能力。改良B-Lynch缝合术主要是指在B-Lynch缝合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将以往使用的络制肠线采用可吸收线进行取代,能够有效预防缝线吸收脱落诱发的出血现象。现将我院采取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6例均为我院产科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术治疗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中年龄23~34岁,平均(26.83±2.49)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24例。观察组中年龄23~33岁,平均(26.84±2.48)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23例。两组产妇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缩宫素、止血药物、压迫止血以及子宫按摩等综合治疗,无效后,对照组给予传统宫腔填塞法进行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具体如下:术前经腹壁切口缓慢托出子宫,采用双手对子宫进行挤压按摩,随后观察出血是否有停止的趋向,以此作为评估B-Lynch缝合术治疗可靠与否的依据。若出血可控,则采用一根1号可吸收线从距离产妇右侧子宫切口下缘上方大约3cm处,同时距右侧缘大约3cm位置进针,在距离切口上缘上方大约3cm处,且距侧缘4cm左右位置出针。在距右侧宫角3~4cm左右位置垂直绕向后壁,操作的过程中需分别在宫底部以及子宫前后壁给予垂直褥式缝合3~4针,并将缝线充分固定于子宫。绕向后壁下方的针线在与前壁相对的部位进针至宫腔内,在左侧后壁下方与右侧相同的标志处出针。完成之后采用同一手段缝合左侧,于前方距切口左下缘下方3cm位置出针。最后对缝线两端进行加压拉紧,助手协助压迫子宫,打结。完成缝合,待观察到子宫下段切口无渗血,子宫颜色正常、阴道流血不多后对子宫切口进行连续缝合,并行常规关腹。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止血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产后24h出血量情况。统计两组术后贫血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对比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宫腔感染1例,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出现宫腔感染5例、宫腔形态异常1例、肠粘连1例、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429,P=0.0394)。

3讨论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在胎儿娩出后,产妇阴道流血量在24h内超过500mL的一种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道出血急、量多,严重者甚至可诱发休克,对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胎盘、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又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传统上通常给予宫腔填塞纱条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但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止血耗时长,导致总出血量大;填塞的过程中若有间隙,便会出现宫腔内出血但阴道不流血的假象,影响止血效果;此外,术后较易继发感染,增加产妇的痛苦。

改良B-Lynch缝合术主要由B-Lynch缝合法经改良而来,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压迫肌层血管,以达到减少剥离面积的目的。在治疗后,子宫主要表现为纵向压缩的状态,此种方式可有效减小子宫容积,加上缝线的加压能够对子宫持续发挥按摩的功效,而通过挤压交织于肌纤维间内的子宫壁血管,能够有效闭合血窦,进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的目的。在缝合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具有易吸收以及韧性强等特点的可吸收线,不会穿透蜕膜层,进而能够减少对宫腔的刺激,能够有效预防缝线吸收脱落诱发的出血现象以及后期宫腔感染的问题[2]。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显示,改良B-Lynch缝合术可以实现快速止血,能够在满足最终完全止血的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总出血量,降低术后贫血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与倪亚琴,艾小娥,江玲[3]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给予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止血效果理想,同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尼.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68-70.

[2]范巧丽,纪立平.改良B-lynch缝合术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532-533.

[3]倪亚琴,艾小娥,江玲等.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和预防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4):42-43.

标签:;  ;  ;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王敏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