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效果分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效果分析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神经内科山东淄博255300)

【摘要】目的:探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单一阿司匹林用药方案,观察组40例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以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用药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605.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43-01

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因颅内动脉病变导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属于中老年人群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相关。如该病短期内多次发作且得不到及时科学的治疗,可能引发脑卒中。多项研究发现该病与脑小动脉的微栓塞密切相关,基于此,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阻断微小血栓形成,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1]。为探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理想药物治疗方案,本研究尝试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该病,并与单一阿司匹林用药方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治时间2016年4月-2018年6月。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的病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5岁、70岁,平均(55.8±8.2)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的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4岁、69岁,平均(54.9±8.4)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结合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并给予改善脑微循环、扩血管药物及降血压、降血脂、降血压等对症治疗措施。在以上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前者采用的用药方案为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具体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为每次100mg,每日1次,于饭前用适量温水送服,治疗周期为14天。后者采用的用药方案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氯吡格雷具体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为每次75mg,每日1次,与或不与食物同服。阿司匹林用药剂量和方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周期为14d。14d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14d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加以评定,同时对两组血凝指标进行检测。临床疗效以治疗总有效率的高低为观察指标,血凝指标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为具体观察指标。疗效具体评定标准如下: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3个月没有出现复发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发作频率和次数明显减少评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发作频率和次数增加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百分率[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疗效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对照组例数分别为18例、14例和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例数分别为30例、9例和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APTT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34.6±5.2)S比对照组(26.2±4.5)更高。两组FIB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2.1±0.3)g/L比对照组(3.4±0.8)g/L更低。两组PT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14.8±1.5)S比对照组(10.6±1.4)S更高。以上三项指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科学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脑缺血发作较为经济和简便的治疗方式。因微血栓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也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内容。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通过对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发挥抑制作用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其抑制环氧合酶合成具有不可逆性,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2]。而氯吡格雷可选择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受体结合,显著抑制由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Ⅲb/Ⅲa复合物的活化,另外其还能发挥对由ADP参与的血小板活化扩增的抑制作用,从而对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可发挥阻断作用,预防各类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中,协同治疗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采用分组研究的方式,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相比更高,且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方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及凝血指标的改善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方案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优选治疗方案予以采用。

【参考文献】

[1]滕春燕.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0例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0):1093.

[2]廖曦.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896.

标签:;  ;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