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能力论文-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

捕食能力论文-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捕食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蠋蝽,益蝽,草地贪夜蛾,捕食

捕食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1](2019)在《蠋蝽和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和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均属于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昆虫,其对鳞翅目,鞘翅目等农业害虫有着天然的控制力。两种捕食蝽具有刺吸式口器,能取食多种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已经见报道的取食对象包括农业上的多种害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e (Staudinger)和两色绿刺蛾Latoria bicolor Walker、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麻蝇Sarcophaga naemorrhoidalis Fallen等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入侵我国的暴发性害虫,目前已经扩散到我国多个省份。其幼虫可为害玉米、高粱、棉花、甘蔗等多种作物,成虫产卵量高,迁飞能力强。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笔者实验室在云南进行了益蝽和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适合性测验,田间调查和室内测试都证明两种捕食性蝽均能取食草地贪夜蛾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达60头。为评估两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控害能力,采取田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式,总结其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行为特征;并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它们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蠋蝽和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模型方程分别为:Na=1.344N/(1+0.423N),Na=1.512N/(1+0.325N);对草地贪夜蛾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175头,4.67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44,1.512;处理时间分别为0.315日和0.215日。试验证实蠋蝽和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两种捕食蝽的取食行为不同:蠋蝽的取食行为受猎物密度的影响小,总是吸食猎物直到草地贪夜蛾幼虫完全干瘪才停止取食,转而搜索第二头猎物。益蝽的取食则明显受到猎物密度的影响,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低时,益蝽会吸取猎物体液直到猎物干瘪才终止,再搜索第二头猎物;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高时,益蝽将第一头猎物致死后会收缩口针离开猎物,不再持续吸取猎物体液,而是开始攻击第二头、第叁头猎物,在短暂时间内捕杀大量草地贪夜蛾幼虫。(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2](2019)在《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33.100头、1.204和0.103h;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1.220头、1.075和0.582 h。七星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试验证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燕,王孟卿,张红梅,赵雪晴,尹艳琼[3](2019)在《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4](2019)在《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多异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10.393头、1.279和0.005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2.189头、1.167和0.016 d。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49.004头、1.854和0.004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8.260头、1.281和0.015d。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试验证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代晓彦,翟一凡,陈福寿,张红梅,王瑜[5](2019)在《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了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只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24 h内捕食量无显着差异(7~9头);5龄若虫和雌成虫平均取食时间(18.48和18.29 min)显着短于3、4龄若虫(45.94和43.795 min)。72 h内,未见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及以上幼虫。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时,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任何部位进行刺吸,当刺吸完一个部位后,迅速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刺吸,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剩表皮,呈干瘪状态。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有较大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付成,徐佳佳,王亚,易恋淳,肖林韬[6](2019)在《不同捕食者暴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运动能力与行为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鱼类的水中捕食者种类繁多,且不同捕食者在形态特征、活跃程度以及捕食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应对不同捕食者产生的捕食胁迫,或同时应对多种捕食者威胁,鱼类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反捕食策略,以获得最大的生存几率。为考察不同捕食者暴露对鱼类运动能力与行为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猎物鱼,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和胡子鲶(Clarias fuscus)作为捕食者,将中华倒刺鲃幼鱼分别在无捕食者、乌鳢暴露、胡子鲶暴露和双捕食者(乌鳢和胡子鲶同时存在)暴露环境中饲养两个月,随后分别测定了不同组中华倒刺鲃幼鱼的运动能力(临界游泳速度、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和快速启动逃逸能力)和行为特征(活跃性、隐匿行为和勇敢性)。结果显示:无论何种捕食者暴露均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活跃代谢率以及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无显着性影响。但在快速启动能力方面,相比对照组,胡子鲶暴露组和双捕食者暴露组快速启动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均表现出显着提高,而快速启动反应时滞仅胡子鲶和乌鳢暴露组显着缩短(P<0.05)。在行为反应上,与对照组相比,胡子鲶暴露组实验鱼活跃性和勇敢性均显着降低(P<0.05),但双捕食者暴露组未表现出任何行为的显着性变化。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捕食者暴露均会导致中华倒刺鲃幼鱼快速启动逃逸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参数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另外在行为上中华倒刺鲃遭遇胡子鲶胁迫时表现出降低活跃性和勇敢性的反捕食响应,这有利于降低其被捕食者发现的几率。但各种行为在双捕食者暴露环境下均未表现出显着变化,可能与两种捕食者同时出现时捕食者之间相互干扰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王燕,张红梅,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7](2019)在《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7、23.4、9.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1±0.133、1.247±0.116、0.984±0.159;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1)、(0.043±0.002)、(0.111±0.014)d。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9、22.5、8.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64±0.118、1.248±0.095、1.025±0.18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2)、(0.044±0.002)、(0.121±0.015)d。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雌雄成虫都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唐艺婷,王孟卿,陈红印,王燕,张红梅[8](2019)在《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671头、1.512和0.215d;益蝽偏食活猎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量大,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大时,益蝽将一头猎物刺吸致死后并不持续吸取,而是快速攻击其他猎物,这一特点对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十分有利。(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艺婷,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9](2019)在《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175头、1.344和0.315 d;蠋蝽锁定猎物后,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的头部、胸部或腹部各节刺入,当猎物尝试摆脱时蠋蝽随其移动,维持口针伸展刺入猎物体内的状态,直至猎物被征服失去活力;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吮吸持续时间较长,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躯干瘪后,蠋蝽才收回口针,继续搜索并攻击下一头猎物。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宫靖垚,陈科伟,温健,刘杰,朱永基[10](2019)在《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对昆虫的捕食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Wolff)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评估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采用捕食功能反应的方法,以黄粉虫作为中介猎物饲养的叉角厉蝽为对照,评价了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幼虫及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 3龄幼虫、5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两种饲料饲养的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人工饲料组饲养的各虫态叉角厉蝽与对照组的对黄粉虫幼虫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以及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7.20、9.20、14.60头,对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4.20、5.80、6.20头,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从取食猎物数量上来看,仍保持较强的捕食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捕食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评估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33.100头、1.204和0.103h;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1.220头、1.075和0.582 h。七星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试验证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食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蠋蝽和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3].王燕,王孟卿,张红梅,赵雪晴,尹艳琼.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4].孔琳,李玉艳,王孟卿,刘晨曦,毛建军.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5].代晓彦,翟一凡,陈福寿,张红梅,王瑜.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6].付成,徐佳佳,王亚,易恋淳,肖林韬.不同捕食者暴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运动能力与行为特征的影响[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7].王燕,张红梅,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J].植物保护.2019

[8].唐艺婷,王孟卿,陈红印,王燕,张红梅.益蝽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9].唐艺婷,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陈红印.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J].植物保护.2019

[10].宫靖垚,陈科伟,温健,刘杰,朱永基.人工饲料饲养的叉角厉蝽对昆虫的捕食能力评价[J].环境昆虫学报.2019

标签:;  ;  ;  ;  

捕食能力论文-唐艺婷,王孟卿,李玉艳,刘晨曦,毛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