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徐美芳(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214400)

【摘要】目的:介绍近10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状况。方法:从辩证分型、分期治疗等方面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时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期、辩证、随症相结合,选择合理适当的针法选穴,是提高治愈率、避免后遗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06-01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称“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应用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或神经封闭等,严重者早期可行手术治疗,但临床疗效难以肯定,尤其是急性期后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本病独具特色,尤其是针灸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费用低廉的优势。现将近10余年来国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面瘫[1]是人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及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呙噼”。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眼歪斜主要系该3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2.临床分期

目前大多数医家均认为,发病半年以上尚未治愈的面瘫患者,可称为陈旧性面瘫,或称面瘫后遗症。[2]

3.辩证分型

目前临床医生及研究学者对周围性面瘫证型的认识、划分标准各相不同,李伟岐将面瘫分为风寒阻络型、内热侵袭型、阳明热盛型、肝胆火逆型、气血亏虚型和中气不足型。何树槐等及其同仁将面瘫分为风寒痹阻型、风寒侵胃型、肝胆湿热型和肝肾亏虚型。李玉梅将面瘫分为外邪壅络型、肝胆湿热型和淤血阻络型。吕小桃将面瘫分为风寒型、肝胆上亢型和肝肾阴虚型。但不管如何分型,其治疗均应标本兼顾,疏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补虚泻实。[3]张旭霞[4]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辩证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热毒炽盛型。

4.辩证分期分型治疗

黄氏[5]分期治疗面瘫患者150例,认为面瘫早期(发病1周内)、中期(发病1-4周),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之脉,病邪表浅,所以采用多针浅刺法,患者有效率均达90%以上。杨氏等[6]分期治疗面瘫患者282例,治愈率87.6%。认为急性期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循环,减少神经受压,患部不宜针刺,应以循经远取为主,且取穴宜少不宜多,手法宜轻不宜重,得气即止。恢复期主要是快速使神经传导恢复和加强肌肉收缩;后遗症期神经恢复无望,建议考虑神经移植或整形手术。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面部采用透刺法,手法不宜太重,用平补平泻法。朱氏[7]对急性期患者亦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对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患者有效率达97.7%。吴美倩[8]治疗面瘫38例。急性期取睛明、阳白、鱼腰、攒竹、太阳、下关、颧髎、承泣、迎香、颊车、地仓、人中、夹承浆、合谷。静止期及恢复期取阳白、头维、睛明、太阳、承泣、下关、颧髎、地仓、颊车、迎香、合谷,上唇歪加人中,下唇歪加夹承浆。治疗为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1.58%。祝恩智等[9]治疗40例,急性期取主穴风池,施以捻转泻法;静止期取主穴合谷,施以捻转泻法;恢复期施以毛刺法,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0%。李虹[10]治疗50次。急性期选合谷、太冲穴直刺,用泻法,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攒竹穴采用无痛快速浅刺法。恢复期第2-6周选用地仓配颊车穴、阳白透鱼腰配攒竹穴。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结果:痊愈率68%,总有效率100%。刘洋等[11]采用多针浅刺法分期治疗。发展期取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合谷;静止期取阳白、攒竹、四白、迎香、人中、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合谷;恢复期双侧取穴,患侧取穴同静止期取穴,健侧取下关、颊车两穴。加刺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针刺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患者总有效率达98.81%。

5.总结

辩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亦是其较之现代医学最大优势之所在。目前大多针灸医师,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分期论治为主。分期施治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治”的思想。本病的发生,正气不足,脉路空虚是其本,风、寒、热、痰、淤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肌肉弛缓不收是其标。其治疗原则多为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病变初期,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正虚邪实,宜扶正祛邪,取穴宜少,针刺应浅,手法宜轻,留针应短;发展期邪气盛,风寒之邪中经络,邪气入里,正邪相搏,针刺以泻法为主,引邪外出;恢复期邪气已衰,正气亦虚,正虚邪恋,多用透刺法,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筋脉得养,口眼歪斜渐可复止。当然,综观上述文献,可见常规针刺手法优势主要体现在早期面瘫的治疗上。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的取穴,大多以面部腧穴及合谷、太冲、风池等为主。

总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期、辩证、随症相结合,选择合理适当的针法选穴,是提高治愈率、避免后遗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宝.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8):747.

[2]吴明胜.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71.

[3]杨梅坤.面瘫针灸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06,19(11):47

[4]张旭霞.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6):49.

[5]黄錾文.分期治疗面瘫150例临床总结.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366-367.

[6]杨连松,王京善,杨莎莎.分期针刺加TDP中频电治疗周围性面瘫28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9):611-612.

[7]朱荣英.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6):6.

[8]吴美倩.分期针刺治疗面瘫3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7):408.

[9]祝恩智,杨忠影.分期针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352.

[10]李虹.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18-19.

[11]刘洋,孙慧丽,孙晶.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48-749.

标签:;  ;  ;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