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流参数论文-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

雷电流参数论文-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雷电流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输电线路,雷电流,特征参数,雷击位置

雷电流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1](2019)在《实测雷电流波形反演雷电特征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装在500kV运行线路上的雷电流全波形在线监测装置,获得了一次击于输电线路上的有效雷电流波形。对比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查询结果,该有效波形在时间、空间、幅值上与之基本一致。通过MATLAB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有效波形,并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比。借助电磁暂态仿真程序PSCAD,对雷击位置、雷电流幅值及波形特征进行反演,得到了有关雷电流的特征参数,如雷电流峰值、波前时间、半波时间等,从而实现了雷击位置的定位与雷电流的复现,并为雷电流仿真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5期)

何金良,杨滚,余占清[2](2017)在《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雷电流的获取方法,包括采用Rogowski线圈直接测量和利用闪电电磁场反推;分析雷电流幅值和波形的特性,并对当前的雷电监测设备智能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电气》期刊2017年03期)

吴安坤,张逸,曾勇,吴仕军,刘芸[3](2016)在《海拔高度对雷电流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参数作为雷电理论研究以及工程防护应用的基础,海拔高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容忽视。为此,采用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数据,填补闪电监测数据中缺乏的海拔信息,分析海拔高度变化对雷电流幅值、闪击频次、闪击密度、陡度等雷电流参数的影响。以贵州为例,提出幅值、陡度随海拔变化的拟合公式的同时,得到的结果:同一海拔高度的正极性雷电流幅值及陡度高于负极性,且随着海拔的上升,差值越大;正极性雷电流幅值、陡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负极性雷电流幅值、陡度随海拔上升而减小;在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对单位面积内的闪电频次数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6年06期)

卢萍[4](2016)在《环境参数雷电流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高能量放电现象,雷电流产生的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雷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逐渐上升。设计出有效的防雷系统,不仅需要确定影响雷电放电过程的一切参数,还要研究出在各种雷电参数下的雷电流模型,是雷电防护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到目前为止,很多研究者都在研究着雷电放电的模型。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雷电放电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雷电流放电与土壤电阻率、回击速度、通道半径、波头波尾时间、通道高度有关。本文分析了云南省有代表性的6个高频率雷发地:昭通、丽江、楚雄、德宏、文山、西双版纳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环境特点等因素。研究表明雷电放电不仅跟前人研究出以上参数有关,还与电荷量、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地表粗糙度)、纬度、经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参数雷电流模型,并与以前的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后,得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雷电在放电同时,伴随着强烈的电磁脉冲。本文以环境参数雷电流为基电流,用偶极子法推导了雷电流产生的空间辐射电磁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雷电电磁场空间分布做出分析研究,最后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以上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前人研究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研究分析,验证了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表明雷电放电不仅跟前人研究的回击速度、通道半径等有关,还跟雷击发生地的环境参数有关。该模型的提出为雷电防护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4)

刘刚,肖稳安,尹波,徐志敏[5](2016)在《基于磁光效应对雷电流参数测量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参数的测量对于研究雷电物理特性以及雷电防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测量雷电流参数,利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研发了一种利用光纤测量雷电流参数系统。该系统以光纤为介质,通过测量光波在磁光材料中偏振面在雷电流磁场作用下产生旋转的角度,来反推被测雷电流的大小。通过试验证明:该系统具备高灵敏度和抗扰度,能安装在接闪器上监测雷电流数据,并对雷电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样也适用于雷电流模拟发生器所产生雷电流的测量,对雷击灾害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提高准确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6年02期)

吴昊[6](2014)在《基于线路雷电流波形特征的雷击故障定位及雷电参数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线路延绵千里,线路走廊地形复杂多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由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占运行总跳闸次数的40%-70%,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传统人工巡线方式查找雷击故障点费时费力,可能造成长时间的供电中断,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损失。目前我国主要依据固定雷电参数进行防雷设计,缺少地形地貌、杆塔结构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准确反映线路防雷性能。因此深入研究输电线路雷击定位、雷电波传播及参数反演技术可为电网差异化防雷设计、雷击事故快速修复、雷电预警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针对本课题组设计的非接触式雷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独特测量方式,本文对传统线路故障测距单端法、双端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新型输电线路雷击定位方法。根据监测点处暂态电流初始行波到达时刻和极性确定线路雷击区间范围和折反射波来源,通过小波变换提取波头时刻,选择各雷击区间相应公式进行定位计算。仿真和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误差<0.5%,比传统测距精度更高;改进型双端法比改进型单端法定位误差更小,实用价值更高。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输电线路分布式雷击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基于初始行波极性差异对绕击未闪络、单相绕击闪络和单相反击叁种雷击类型进行判断。其次,根据各监测点初始行波模极大值时刻和极性初步确定雷击区间。对于绕击情况,提出了基于行波时间窗口能量比值的闪络故障判据及雷击侧、闪络侧区分方法。通过小波包变换提取波头时刻,选择各雷击区间相应公式进行雷击点和闪络点定位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改进型定位方法计算精度更高。分别基于中心差分、前向和后向差分以及特征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改进算法建立了单相传输线模型,结合EMTP-ATP和Matlab软件仿真,比较分析了各算法优缺点。在时域中采用动态电容模拟冲击电晕,在频域中采用拉式变换模拟集肤效应,建立了综合影响因素下的非线性有损传输线模型,并通过仿真和实例对该算法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建立了综合影响因素下的非线性有损传输线反演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模拟首端激励波形,但电晕影响和集肤效应造成的波头幅值信息缺失难以通过算法恢复。针对工程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不同雷击类型对应的杆塔分流特性,总结归纳了不同幅值、不同雷电流源对杆塔分流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定位结果,提出了雷击点处参数反演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家启[7](2013)在《基于LLS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参数是防雷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针对重庆地区闪电定位监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1999-2008年),利用GIS获取其高程属性,重点分析雷电流幅值、地闪密度、正闪比例以及不同雷电流幅值比例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大;正负极性地闪密度随海拔的上升呈幂指数减少;正闪比例在低海拔(<1 000m)地区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而在高海拔(>1 000m)地区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低幅值(0~100kA)闪电比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而高幅值(100~200kA)闪电比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雷电流参数与海拔变化的关系式,为雷电防护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束洪春,曹璞璘,张广斌,张斌,杨毅[8](2011)在《雷电流波形参数检测视角下的±800kV直流输电线路反击电磁暂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的角度出发,研究雷击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避雷线档距中央、杆塔外撑角和塔顶时传输系统的行波响应,依据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分析注入传输系统的雷电流在各电流通道中的电流行波波形。当雷击避雷线或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未造成闪络时,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暂态电流含有大部分雷电流上升沿响应;当雷击塔顶未闪络时,大部分雷电流经杆塔直接流入大地。发生雷击闪络时,传输系统受到雷电流激励和闪络故障附加激励先后2次冲击,其波过程可视为2次冲击在传输系统引起的行波暂态响应。绝缘子闪络时,雷电流上升沿行波已经离开绝缘子传播,绝缘子闪络电流波形上升沿与注入传输系统的雷电流上升沿相差甚远。当雷击避雷线或杆塔外撑角连接处造成闪络时,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暂态电流包含了绝大部分雷电流上升沿响应;在雷击塔顶造成闪络情况下,雷电流上升沿主要经杆塔流入大地,其他电流行波通道所含雷电流上升沿响应较少。无论雷击是否造成闪络,绝缘子闪络电流均不含有雷电流上升沿信息,故为了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需检测雷击点附近避雷线或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电流行波。(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1年09期)

李永福,司马文霞,陈林,杨鸣,覃彬全[9](2011)在《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参数是输电线路设计和改造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为进行雷电参数和雷电规律的统计,以国内某地区2007—2010年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利用全球数字高程数据填补了雷电定位数据中缺乏的海拔信息,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地闪密度、正闪比例等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增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于受到了雷暴云云底离地高度随海拔增大而降低和山区上行雷雷电流幅值普遍偏小等因素影响,正闪和负闪雷电流幅值均随着海拔的增加有所降低,并进一步得到了其均值对数随海拔变化的线性拟合关系式;负极性地闪密度随海拔的上升有大幅下降,高海拔区域负极性地闪密度仅为低海拔地区的1/3,而正极性地闪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却有较大增加;随着海拔的上升,正闪在总闪的比例有明显增大,增幅高达3倍;另外,水域对于雷电流相关参数影响较为显着,这可能是造成文中低海拔区域某些雷电参数与高海拔地区呈现出不同规律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束洪春,曹璞璘,张广斌,张斌,杨毅[10](2011)在《雷电流波形参数检测视角下±800kV直流输电线路导线绕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流波形参数主要集中于雷电流上升沿,为分析雷击输电线路后各个行波通道暂态电流所含雷电流上升沿信息,从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的视角,应用分布参数电路理论研究雷电绕击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行波响应,分析在雷击闪络和未闪络情况下,注入导线的雷电流在诸电流通道中的电流行波波形。雷电绕击导线造成闪络的波过程可视为雷电流注入和闪络故障附加激励先后两次冲击在导线和绝缘子所引起的行波暂态响应。根据闪络冲击发生于雷电流冲击峰值之前和之后,将闪络分为波前闪络和波后闪络,于此两种闪络情况下,分析不同电流通道暂态电流所包含的雷电流波前信息。考虑了冲击电晕和杆塔对导线和绝缘子暂态电流波形的影响。分析和数字实验表明:绕击导线发生波前闪络情况下,导线暂态电流不含雷电流的峰值(参数);而波后闪络情况下,导线暂态电流含有雷电流的峰值(参数);无论是波前闪络还是波后闪络,绝缘子闪络电流均不含有雷电流上升沿信息,雷电流上升沿信息只含于导线暂态电流,故为了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须检测雷击点附近导线的电流行波。(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雷电流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雷电流的获取方法,包括采用Rogowski线圈直接测量和利用闪电电磁场反推;分析雷电流幅值和波形的特性,并对当前的雷电监测设备智能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电流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实测雷电流波形反演雷电特征参数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9

[2].何金良,杨滚,余占清.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J].建筑电气.2017

[3].吴安坤,张逸,曾勇,吴仕军,刘芸.海拔高度对雷电流参数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2016

[4].卢萍.环境参数雷电流模型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5].刘刚,肖稳安,尹波,徐志敏.基于磁光效应对雷电流参数测量系统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6

[6].吴昊.基于线路雷电流波形特征的雷击故障定位及雷电参数反演研究[D].重庆大学.2014

[7].李家启.基于LLS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特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束洪春,曹璞璘,张广斌,张斌,杨毅.雷电流波形参数检测视角下的±800kV直流输电线路反击电磁暂态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

[9].李永福,司马文霞,陈林,杨鸣,覃彬全.基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流参数随海拔变化规律[J].高电压技术.2011

[10].束洪春,曹璞璘,张广斌,张斌,杨毅.雷电流波形参数检测视角下±800kV直流输电线路导线绕击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

标签:;  ;  ;  ;  

雷电流参数论文-彭珑,赵媛,马鑫晟,张超,胡应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