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析急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刘海燕(黑龙江省绥棱县人民医院15220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159-0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急性胃炎的发作情况比较突然,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正确诊断与治疗,有可能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

【关键词】急性胃炎诊断治疗

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内镜下可见到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甚至溃疡形成,多由于病原微生物或者毒素、药物、急性应激、缺血以及胆汁反流所引起。

1急性单纯性胃炎

1.1临床表现

发病急,常于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如同时合并肠炎,可出现脐周绞痛、腹泻,大便呈糊状或黄色水样便,不带脓血,一日数次至十数次。可伴有发冷、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体征可有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一般患者病程短,3~5天即可治愈。

1.2实验室检查

多数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沙门氏菌属感染者可轻度减少。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血培养阴性。

1.3诊断

(1)病史:有暴饮暴食、酗酒、进不洁食物或刺激性药物史。

(2)临床表现:发病急,突然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或伴腹泻,黄色水样便。

(3)实验室检查:血象基本正常,呕吐物或可疑食物细菌培养可证实致病菌。

如致病的毒性食物明确或食者集体发病,诊断为食物中毒。

1.4鉴别诊断

1.4.1急性阑尾炎:早期可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1.4.2胆囊炎、胆石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以右上腹为主,可放射至右肩、背部。查体时巩膜、皮肤黄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或可触到肿大的胆囊:血胆红素定量、尿胆检测有助于诊断。

1.5治疗

1.5.1一般治疗:祛除病因,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呕吐严重者禁食。

1.5.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葡萄糖盐水或补液盐,呕吐严重或脱水者应给予静脉补液。

1.5.3抗菌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但由细菌引起特别是伴有腹泻者,可口服小檗碱(黄连素)、吡哌酸、氟哌酸、庆大霉素等。小檗碱(黄连素)0.3g口服,每日3次;氟哌酸0.2g口服,每日2次;庆大霉素8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

1.5.4对症治疗:腹痛明显者可用解痉剂如颠茄片8mg,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或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内注射。副作用为口干。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胃食管反流、支气管炎患者,因服此类药能加重病情,应忌用。呕吐可用胃复安10mg,每日3次或吗丁啉10mg,每日3次。胃复安不能与阿托品或普鲁苯辛同时服用,否则效果会降低。胃糜烂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针对性地给予冰水洗胃、输血止血、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以及输液扩容、纠正休克等处理。

2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

2.1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是最突出的症状,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其特点是:①有服用有关药物或可导致应激状态的病史;②起病骤然,突然呕血、黑便,可出现在应激性病变之后数小时或数日;③出血量多,可呈间歇性、反复多次,常导致出血性休克,也可伴上腹部不适、烧灼感、疼痛、恶心、呕吐及反酸等症状。

2.2诊断

(1)病史:有服药史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2)临床特征:呕血或黑便为主要症状。

(3)实验室检查:X线钡餐检查常阴性。急诊(24~48小时内进行)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局限性或广泛性点片状出血,呈簇状分布,多发性糜烂、浅溃疡。好发于胃体底部,单纯累及胃窦者少见,病变常在48小时以后很快消失,不留瘢痕。

2.3预防与治疗

2.3.1高危人群:近年国外文献回顾分析大宗病例后,提出有以下特征者为高危人群:高龄(>55岁)、颅脑损伤或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败血症、机械辅助通气3天以上、多脏器功能不全、重度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肾等重要器官移植及其术后长期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近期有消化性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史、长期肠外营养等。

2.3.2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进食:早期进食可中和腔内胃酸,促进黏液分泌,增加黏液表面疏水性,促进黏膜上皮更新,对于不能进食者可行管饲。

2)抗酸剂: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于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效果确切。甲氰咪胍200mg,每日4次或每日800~1200mg分次静脉滴注;法莫替丁20~4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但对于通气支持的患者,由于胃内pH值上升,导致细菌数量明显增加,有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加重。

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效果同H2受体拮抗剂相当,且无明显副作用。

2.3.3治疗: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引起应激状态的原发病,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

1)补充血容量:5%葡萄糖盐水静脉输入,必要时输血。

2)止血:口服止血药如云南白药、三七粉或经胃管吸出酸性胃液,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100ml冷盐水中,每2~4小时一次。亦可在胃镜下止血,喷洒止血药(如孟氏溶液、云南白药等)或电凝止血、激光止血、微波止血。

3)抑制胃酸分泌:甲氰咪胍200mg,每日4次或每日800~1200mg分次静脉滴注;法莫替丁20~4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奥美拉唑40~80mg,每日2次,或者先予80mg静脉注射,然后每小时8mg静脉滴注。

3急性腐蚀性胃炎

3.1临床表现

在吞服腐蚀剂后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烧灼和窒息感,舌水肿、流涎与咽下困难,并有胸骨后和上腹部剧痛,亦可有持续呃逆、呕吐、咳嗽,发热可达38~39℃,呼吸困难,严重者呕吐物呈血性,出现虚脱、休克。胃壁损伤程度与吞服的腐蚀剂剂量、浓度以及胃内所含食物量有关。胃部病变轻者仅有充血、水肿和糜烂,常有黏膜内出血;重者可有急性溃疡、胃壁坏死甚或穿孔引起腹膜炎。

3.2诊断与治疗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诊断有赖于仔细地询问病史以及体检。在急性期内,禁忌X线钡餐、胃镜检查及洗胃,以避免食管、胃的穿孔。应立即给予蛋清或牛奶稀释。对强碱禁用酸中和,因为酸碱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可加重组织损害。强酸导致的腐蚀性胃炎在蛋清或牛奶稀释后可加用口服抗酸药。剧痛时可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镇痛。若有继发感染,应选用抗菌药物。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给予气管切开。急性期过后遗留的瘢痕狭窄可通过内镜或X线下介入或外科手术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军.急性胃炎大鼠F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及NOS在胃粘膜的分布[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2]胃炎与非处方药[N];医药经济报;2000年.

标签:;  ;  ;  

浅析急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