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振动控制论文-贾京,王沁平,杨文卓

微振动控制论文-贾京,王沁平,杨文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科学装置,微振动控制,软土地基,隔振基础

微振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贾京,王沁平,杨文卓[1](2019)在《软土地区大科学装置微振动控制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微振动控制的设计难点;其次,提出了微振动控制分阶段设计的内容与实施方法,研究了进一步减小振动幅值的技术措施;最后,将现场实测结果与基于本文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且现场实测结果满足了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潘公宇,陈磊,李东,肖文强[2](2018)在《用于微振动控制的主动隔振单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空气弹簧低频减振特性良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微振动控制的主动隔振单元,并利用该隔振单元构建了6自由度减振平台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并对系统在最优控制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隔振单元构建的减振平台减振效果高达了20 d B左右,不仅对中高频扰力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而且对低频和超低频扰力能进行有效的隔振,对精密制造和测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4期)

郑雨[3](2018)在《隧道电子雷管爆破施工微振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城市中爆破施工对周围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采用电子雷管进行精细爆破施工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依托丰沙铁路改建工程,在北京石景山隧道内采用电子雷管进行微差毫秒延期爆破试验,控制掏槽孔延期时间8 ms,周边孔延期时间4 ms,并在邻近既有铁路线上布置测点进行振动监测。通过对振动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微差爆破减少爆破振动的原因,对以后类似工程电子雷管爆破施工可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杨永[4](2017)在《城际铁路暗挖隧道爆破开挖微振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振动控制爆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已在对爆破振动有要求的隧道中广泛采用。文章结合莞惠城际6标暗挖隧道下穿学校所采用的微振动控制爆破技术,针对如改善装药结构、优化爆破参数、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采用微差起爆技术、同一断面分区分次起爆等施工技术进行改进,通过工程实践,最终显着降低了爆破振速,使爆破达到预期效果,为今后类似隧道的爆破开挖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7年32期)

于开平,焦健,吴迎[5](2017)在《基于并联平台的卫星微振动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辨率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进程中必须要攻克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就是对卫星微振动的控制.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使用并联平台解决微振动控制问题方面的发展情况,主要是平台研制及性能情况对比,对比发现,基于并联平台的微振动控制技术我国目前相比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然后对并联平台的典型构型设计、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平台优化以及地面模拟试验等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最后对我国微振动控制技术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7年03期)

李龙,张永红,杨再玉,段金曦,宁鹏飞[6](2016)在《浅埋隧道下穿民房软弱围岩段微振动控制爆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交通事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浅埋铁路隧道工程也就越来越多。尽量降低爆破振动危害,有效解决爆破振动控制与隧道施工效率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浅埋铁路隧道爆破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湖南怀邵衡阳铁路岩面前隧道实际情况,提出的叁台阶四步开挖法、短进尺多循环、大空孔直线掏槽等综合减振技术,确保了隧道安全穿过复杂地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王超新,谢溪凌,张志谊[7](2016)在《基于压电驱动型Stewart平台微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仿真和模型实验研究基于压电驱动型立方体Stewart平台的微振动控制效果。在平台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Stewart平台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子结构频响函数综合方法获得,以考虑平台的固有振动模态。振动控制采用力积分反馈与自适应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平台的固有振动和周期振动。通过实验测试平台在5-200Hz范围内的振动控制性能,首先测试压电驱动型支腿的输出一致性,根据实测数据修正雅克比矩阵并确定内环反馈增益,然后应用滤波自适应控制算法实施控制,验证平台的微振动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5-200Hz范围内,压电驱动型Stewart平台,对于周期振动,振幅衰减最大可达30dB,对于随机振动,有效值衰减最大可达10dB。(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8-12)

王晓鹏,王海亮[8](2016)在《浅埋隧道下穿高压给水管道微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区间隧道爆破作业对地下高压给水管道的扰动,需对其进行微振动控制。针对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下穿DN1200高压给水管道,最近距离仅为8.9m、围岩Ⅳ~Ⅴ级的特点,结合爆破施工经验,进行了微振动爆破控制专项设计。通过选用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对爆破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爆破振动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爆破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尺为750mm时,选用150mm直径中空孔,环形布置掏槽眼,分炮次起爆的情况下,可将振速控制在1cm/s以下,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马俊[9](2015)在《用于微振动控制的隔振器分析和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隔振系统频响函数出发,得到系统最优频响表达式,然后根据最优频响条件,设计了一种用于微振动控制的隔振器,并通过实验测试隔振器的特性,获得了由隔振器和不同质量元件构成的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传递率。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设计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5年02期)

应祖光[10](2012)在《磁粘弹性体及其微振动控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简要介绍新型智能材料、即磁粘弹性体的制备;再介绍磁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给出其拉伸、压缩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说明大小变形时的特性;最后介绍磁粘弹性材料在微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可控复合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得到夹层梁与夹层板微振动的均方根速度谱指标,说明磁粘弹性复合结构的微振动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2年S1期)

微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空气弹簧低频减振特性良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微振动控制的主动隔振单元,并利用该隔振单元构建了6自由度减振平台系统,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并对系统在最优控制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动隔振单元构建的减振平台减振效果高达了20 d B左右,不仅对中高频扰力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而且对低频和超低频扰力能进行有效的隔振,对精密制造和测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振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贾京,王沁平,杨文卓.软土地区大科学装置微振动控制设计与实践[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2].潘公宇,陈磊,李东,肖文强.用于微振动控制的主动隔振单元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3].郑雨.隧道电子雷管爆破施工微振动控制技术[J].市政技术.2018

[4].杨永.城际铁路暗挖隧道爆破开挖微振动控制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

[5].于开平,焦健,吴迎.基于并联平台的卫星微振动控制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7

[6].李龙,张永红,杨再玉,段金曦,宁鹏飞.浅埋隧道下穿民房软弱围岩段微振动控制爆破研究[J].采矿技术.2016

[7].王超新,谢溪凌,张志谊.基于压电驱动型Stewart平台微振动控制[C].第十六届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王晓鹏,王海亮.浅埋隧道下穿高压给水管道微振动控制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马俊.用于微振动控制的隔振器分析和实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

[10].应祖光.磁粘弹性体及其微振动控制应用[J].环境工程.2012

标签:;  ;  ;  ;  

微振动控制论文-贾京,王沁平,杨文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