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硬度论文-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

微观硬度论文-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硬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成形修复,激光增材制造,K418高温合金,微观组织

微观硬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1](2019)在《激光成形修复K418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对K418合金进行了成形修复,研究了其微观组织与硬度。结果表明,修复K418合金由基体区、热影响区与激光修复区组成,分别由形貌、大小及数量不同的γ-FeCr_(0.29)Ni_(0.16)C_(0.06)基体相、γ′-Ni_3Al相及碳化物相组成;铸造基体区与修复区呈紧密的冶金结合,修复区组织呈沉积方向外延生长的柱状晶及连续的层带状结构。在同一沉积层中由于存在粗大树枝晶区与细小树枝晶区而具有不同的硬度。铸造基体区、热影响区与激光修复区的平均硬度值(HV)分别为432.4、499.4、490.6。(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梁加淼,王利民,何卫,汤超,吴细毛[2](2019)在《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机械破碎Al-7Si-0.3Mg合金粉末为原料进行高能球磨,对不同球磨时间的合金粉末进行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表征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能球磨导致共晶硅颗粒从微米尺度细化到亚微米尺度,颗粒形状从多面体转变成圆形,颗粒内部有层错生成。随着球磨时间逐渐增加到60 h,合金粉末平均颗粒尺寸从134mm逐渐下降到22mm,Al(Si, Mg)基体晶粒尺寸从438 nm降低到23 nm,粉末显微硬度从HV 93增加到HV 289。粉末硬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球磨导致的晶粒细化(细晶强化作用),此外,球磨过程中硅颗粒的细化以及球磨引起的Mg、Si原子在基体内固溶度的增加也有利于粉末硬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一俏,赵骧[3](2019)在《扫描速率对激光直接金属沉积M2高速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激光金属沉积(DLMD)设备,以不同的激光扫描速率在2Cr13不锈钢基板上制备出M2高速钢块体试样,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DLMD激光扫描速率的增加,M2高速钢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碳化物析出体积总量减少。碳化物以M6C、MC和M2C为主,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M2C型碳化物体积分数增加,洛氏硬度也增加,明显高于传统铸造高速钢的(54~56 HRC)。(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0期)

汪认,付宇,刘雪松[4](2019)在《激冷和空冷下A356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加工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对空冷和激冷下的A356铝合金进行试验,研究加工区内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冷下加工区横截面的宽度较空冷要窄,加工区组织由细小等轴晶粒组成;与空冷相比,激冷下晶粒更加细小及均匀,且第二相粒子数量有所增加。激冷和空冷下加工区内的显微硬度相对均匀,其值分别约为98、86 HV。(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8期)

甘政涛,李恒阳,Sarah,J.Wolff,Jennifer,L.Bennett,Gregory,Hyatt[5](2019)在《基于自组织映射的增材制造中数据驱动式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镍基高温合金的增材制造(AM)中设计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驱动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物理模型、实验测量和数据挖掘方法。该模拟基于计算热流体动力学(Ct FD)模型,可以获得热行为、凝固参数(如冷却速度)和凝固层的稀释率。根据计算出的热信息,可利用经过充分测试的力学模型估算枝晶臂间距和显微硬度。通过实验测定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与模拟值进行比较验证。为了实现过程-组织-性能(PSP)关系的可视化,模拟及实验数据集被输入到数据挖掘模型——自组织映射(SOM)中。在多目标下,工艺参数的设计窗口可以从可视化映射中得到。这种被提出的方法可用于AM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工艺过程。过程、组织和性能之间的数据驱动联系可能会有利于在线过程监控控制,从而获得理想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4期)

许弘睿,李瑞卿,张立华[6](2019)在《退火工艺对AlCuCr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AlCuCrFeNi多主元高熵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AlCuCrFeNi铸态以及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后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AlCuCrFeNi合金在铸态下是由枝晶内富Cr、Fe元素的BCC固溶相、枝晶间富Al、Ni的B2相以及枝晶间富Cu的FCC固溶相组成,并伴有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AlFe_(0.23)Ni_(0.77),铸造硬度值约为(465±10) HV。随着退火温度升高,Cu元素发生扩散,FCC相变得粗大,合金的硬度值降低到400 HV左右,与铸态硬度相差不大,说明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高温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4期)

茶丽梅,孙宗宗,张勇,林欣,张羽[7](2019)在《二次退火时间对TNM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TNM(Ti-Al-Nb-Mo)合金中热处理条件与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关联.将合金样品先在1 270℃下退火后,再分别于800℃保温500、1 000和2 000 h.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具有不同二次退火时间样品的物相、微观形貌及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α2+γ)层片团边界逐渐粗化,界面处出现更多的βo和γ组成的网络状组织;同时在α2层片内出现更多的纳米级βo颗粒,使单个α2层片中出现α2/βo/α2结构.由于βo颗粒的硬度较大,且层片内的α2/βo界面可以阻碍位错的运动,所以TNM合金的硬度随着二次退火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孝国,李秋书,郭璐,宁小丹,孟嘉楠[8](2019)在《区熔式定向凝固技术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ridgman定向凝固系统对7075铝合金进行区熔式定向凝固试验,研究了感应加热温度(887~998℃)、拉伸速率(20~50μm/s)对凝固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定向凝固后,组织由原始枝晶形貌转变为等轴或近等轴柱状晶;当感应加热温度998℃且拉伸速率40μm/s时,得到的柱状晶形貌稳定,尺寸均匀,硬度最高。在参数范围内拟合的感应加热温度与试样硬度的线性关系式为HB=0.055T+15.5(T为温度)。(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3期)

张秋道,朱海琴,李昀臻,李辉[9](2019)在《Zn含量及时效工艺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时效处理工艺和Zn元素的添加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运用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不同成分体系实验铝合金的相变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维氏硬度仪等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Zn元素的添加对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相演变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固溶处理后,3种实验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均随自然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初期的硬化速率高,随后逐渐减慢直至稳态,Zn元素的添加提高了自然硬化效应;相比于固溶处理,预时效处理后的No.1~3铝合金自然时效后硬度值分别降低了5 HV、9 HV和8 HV,Zn元素的添加影响了Mg、Si原子的团簇行为,有效地消减了自然时效硬化效应;人工时效处理后,No.1~3铝合金的硬度值分别增加了13 HV、27 HV和33 HV,Zn元素的添加促进了人工时效过程β″相的强化析出,提升了人工时效硬化能力。(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冲,李红菊[10](2019)在《Ni含量对AlCrCuNi_xT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AlCrCuNi_xTi(x=0.2、0.4、0.6、1.0)高熵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EDS分析仪的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计对合金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x=0.2、0.4和0.6时,合金物相主要由FCC1、FCC2和BCC相组成,当x=1.0时,合金物相主要由FCC1和FCC2相组成。合金硬度随N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硬度(HV)由430降低至386。(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6期)

微观硬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机械破碎Al-7Si-0.3Mg合金粉末为原料进行高能球磨,对不同球磨时间的合金粉末进行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表征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能球磨导致共晶硅颗粒从微米尺度细化到亚微米尺度,颗粒形状从多面体转变成圆形,颗粒内部有层错生成。随着球磨时间逐渐增加到60 h,合金粉末平均颗粒尺寸从134mm逐渐下降到22mm,Al(Si, Mg)基体晶粒尺寸从438 nm降低到23 nm,粉末显微硬度从HV 93增加到HV 289。粉末硬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球磨导致的晶粒细化(细晶强化作用),此外,球磨过程中硅颗粒的细化以及球磨引起的Mg、Si原子在基体内固溶度的增加也有利于粉末硬度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硬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激光成形修复K418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梁加淼,王利民,何卫,汤超,吴细毛.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9

[3].杨一俏,赵骧.扫描速率对激光直接金属沉积M2高速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4].汪认,付宇,刘雪松.激冷和空冷下A356铝合金的搅拌摩擦加工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19

[5].甘政涛,李恒阳,Sarah,J.Wolff,Jennifer,L.Bennett,Gregory,Hyatt.基于自组织映射的增材制造中数据驱动式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设计[J].Engineering.2019

[6].许弘睿,李瑞卿,张立华.退火工艺对AlCuCr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7].茶丽梅,孙宗宗,张勇,林欣,张羽.二次退火时间对TNM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孝国,李秋书,郭璐,宁小丹,孟嘉楠.区熔式定向凝固技术对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9].张秋道,朱海琴,李昀臻,李辉.Zn含量及时效工艺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10].陈冲,李红菊.Ni含量对AlCrCuNi_xT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标签:;  ;  ;  ;  

微观硬度论文-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