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靳洪刚,高飞,陈忠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靳洪刚,高飞,陈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语习得,汉语习得,句法加工,ERP数据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靳洪刚,高飞,陈忠[1](2019)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第二语言句法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EEG技术为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加工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EEG脑电技术以及ERP数据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作用及贡献。首先,介绍EEG脑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别是ERP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其次,反思、回顾近年来基于ERP数据研究结果的二语句法习得实证研究;再次,通过文献回顾,系统讨论ERP句法习得数据如何帮助我们分析、解释实时在线的二语句法加工及习得过程,特别是与二语习得领域相关的叁个根本问题:1)不同二语学习经验、环境、年龄能否改变大脑加工方式及神经结构 2)二语ERP研究能否证实二语教学与学习方式具有改变大脑加工方式及神经结构的作用 3)二语与一语的结构相同性或相似性能否预测二语学习者脑神经加工以及习得方式?最后,从二语及汉语习得的理论及方法论两个角度提出ERP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金鹏,李雪,谭曦,杜渐,赵明阳[2](2019)在《喜情绪诱导调节阈下抑郁人群情绪认知损伤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阈下抑郁是指介于健康与抑郁症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因其未满足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非药物治疗。本课题组前期构建喜情绪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个体情绪。从认知层面探索该方案对阈下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损伤的调节作用,可阐明情绪诱导这类干预方法的作用机制。目的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索阈下抑郁人群的情绪认知功能损伤以及喜情绪诱导方案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3月,依据ERP试验差异性检验要求招募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44人。依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为健康组17人,阈下抑郁组27人;阈下抑郁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分为未干预组13人、干预组14人。对所有被试进行ERP试验。干预组在试验前按中医情绪诱导方案进行喜情绪诱导。ERP成分(N2、P3)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刺激类型(正、中、负)为组内因素,组别(健康组、未干预组、干预组)为组间因素,采用Greenhouse-Geisser修正违反球形假设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应用于方差分析后的两两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未干预组正性刺激时P3波幅降低,中性刺激时P3潜伏期延长(P<0.05);经过喜情绪诱导后,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正性刺激时P3波幅升高、P3潜伏期延长,中性刺激时N2波幅降低、P3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阈下抑郁个体存在情绪认知功能损伤,喜情绪诱导方案可对其进行有效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35期)

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3](2019)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基本视觉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视觉能力和特点。方法:选取25名10~12岁ASD儿童作为试验组,另选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通过半视野速示法,考察ASD儿童的视觉系统左右两侧枕叶发育特征。结果:①刺激产生的ERP各成分(P1, N2)特征明显;②行为数据显示,ASD儿童的反应时显着延长、正确率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对无意义的视觉刺激编码加工阶段、检索提取阶段等方面,可能存在劣势。试验组儿童可能存在视觉功能左右侧加工功能分离不明显,使得加工功能的准确率较低,效率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秦中朋[4](2019)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瞻记忆的年龄效应,又称前瞻记忆的年老化,是前瞻记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发现,前瞻记忆随年老化的损伤程度可作为MCI进展为痴呆的预测指标。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来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于前瞻记忆年老化神经电生理机制相关电位指标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ERP技术应用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与年龄相关的前瞻记忆变化和认知衰退与额叶和顶叶等多个脑区作用有关,N300,P200和PP是前瞻记忆年老化的ERP常用指标。故在以后的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传统中医理论结合ERP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法,以探讨其深层次认知加工机制和早期神经电生理客观敏感成分,并验证中医药在预防、诊断、治疗认知功能衰退方面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寻求脑老化的早期诊断因子和有效防治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盼[5](2019)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垂体瘤患者情绪能力障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临床一般表现为肿瘤压迫产生的症状及内分泌学异常表现。但近年随着对垂体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垂体瘤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在这些认知功能损害中,情绪能力障碍在垂体瘤患者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课题通过对垂体瘤患者情绪理解及调节能力的研究,了解垂体瘤患者情绪能力的改变以及经鼻碟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情绪能力的影响,并尝试探究这种改变的内在神经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临床确诊并最终行经鼻碟肿瘤切除术的垂体腺瘤患者28例,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被试28例。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选取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库中的消极、中性和积极刺激图片各50张,对28名垂体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6月分别进行情绪图片刺激任务,对28名健康对照被试重复相同任务。使用美国NeuroScan公司64导联Ag/AgCl电极帽采集脑电数据,将获得的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获得被试任务ERPs图形及相应脑电地形图。选取N170及LPP为目标成分,以F3,Fz,F4,C3,Cz,C4,P3,Pz,P4为目标位置电极,对垂体瘤术前、垂体瘤术后及健康对照被试N170及LPP成分平均波幅进行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的ANOVA方差分析,P<0.05为显着统计学标准,P<0.01为极显着统计学标准。研究结果:所有被试在不同类型图片刺激下均被引出显着N170和LPP成分,对两种目标成分平均波幅进行ANOVA分析示:N170成分:不同分组被试,健康对照组N170波幅(-1.58μμV)大于垂体瘤术前及术后波幅(-0.98 μ V,-0.29 μ V),F(2,81)=26.86,p<0.01。在健康对照组及垂体瘤术后组内,情绪(消极、积极)图片刺激(-1.80 μV、-0.38 μ V)引起较中性更大的波幅(-1.04 μV,-0.10,p<0.05),且消极图片刺激均引最大的波幅(-2.18 μV,-0.69 μV,p<0.01),而垂体瘤术前组无此种统计学差异。在所有被试中,Pz所显示的枕部电极均表现出最大N170波幅(-2.29 μV,-1.46μV,-0.83μV,p<0.01)。LPP成分:在健康对照组及垂体瘤术后组内,情绪(消极、积极)图片刺激(1.30μV、1.20μ V)引起较中性更大的波幅(0.47μμV,0.74μ V,p<0.05),而垂体瘤术前组无此种统计学差异。垂体瘤患者组内比较,情绪图片在垂体瘤患者术后组(1.20 μ V)引起较术前组(0.98 μV)更大的LPP。在健康对照组及垂体瘤术前组被试中,Pz所显示的枕部电极均表现出最大LPP波幅(2.06 μ V,1.25 μV,p<0.01),左侧(F3、C3、Z3)电极有较右侧(F4、C4、Z4)记录到更大LPP。研究结论:垂体瘤患者情绪理解及情绪调节能力出现异常。经鼻碟垂体瘤切除术,能部分改善患者情绪理解及调节能力,但不能使之恢复正常水平。垂体瘤以及经鼻碟切除术,也会引起大脑情绪功能区改变,其内在的神经机制值得更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宁,王晶[6](2018)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的消费者废旧手机回收方式选择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消费者选择废旧手机回收方式的态度与行为决策。以20名大学师生作为被试,刺激事件(以图片形式呈现)包括二手商贩/个体维修商手机回收、手机运营商设点回收和基于O2O电商平台手机回收3类手机回收方式。被试分别完成60张测试图片的实验任务。被试在评估选择过程中产生了LPP波形,并且不同刺激事件诱发的LPP波幅有明显差异。其中,在中央顶区,以手机运营商设点回收方式所诱发的与情绪有关的LPP波形,在400~500 ms窗口内,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手机回收方式;在枕区,基于O2O电商平台手机回收方式所诱发的与认知有关的LPP波形,在700~800 ms窗口内,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手机回收方式。该实验进一步验证了LPP成分与刺激的重要性、态度评估、注意、记忆、情绪与认知等因素有关,与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曹成龙[7](2017)在《基于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技术对垂体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垂体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证据表明术后影像学全切除或/和激素水平正常的垂体瘤患者仍存在认知受损。因此探索不同类型垂体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可能的神经机制意义重大。本课题是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对垂体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从神经电生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垂体瘤患者认知功能加工异常的神经机制。认知功能范围广泛,本研究着重探讨患者的抑制控制和注意自动加工能力变化。已有研究证实Go/Nogo刺激诱发的N2和P3成份均跟抑制控制有关,N2nogo反应了冲突监控的加工,P3nogo与抑制过程的后期阶段相关。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研究人脑前注意加工的经典事件相关电位。由表情诱发的视觉通道MMN被称为表情MMN(Expression Mismatch Negativity,EMMN)。EMMN 反映了大脑对表情信息加工的前注意探测能力。因此,本研究采用Go/Nogo任务范式探讨垂体瘤患者的抑制控制机制,采用EMMN探讨垂体瘤患者对表情的前注意自动加工机制。方法:被试组共纳入26例患者,分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共叁组,(男性11例,女性15例;27.9±2.8岁)。对照组选择26名健康志愿者(男性12例,女性14例;27.2±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分以下两个部分:一、垂体瘤患者抑制控制加工异常的电生理证据1.1:刺激材料和实验过程:E-prime系统呈现刺激,刺激为单叁角形和双叁角形。刺激依次出现在屏幕中央,该实验一共叁个阶段,每个阶段有60个Go刺激和40个Nogo刺激。要求受试者看到双叁角形(Go刺激)尽快尽准确地按键,看到单叁角形(Nogo刺激)则不按键。1.2:数据记录:64导的Ag/Agcl电极帽,记录额中央脑电(Fz,FCz,Cz;10-20国际标准化系统)Go/Nogo波幅。1.3:统计学分析:两组的Nd2、Pd3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统计显着性标准。二、垂体瘤患者表情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的证据2.1:刺激材料和实验过程:使用“偏离-标准-反转”范式,指示受试者目光聚焦(“+”)的变化,并忽略两边面部表情变化。2.2:数据记录:64导的Ag/Agcl电极帽。记录电极位点(P7,P8,01,02;10-20)2.3:统计学分析:EMMN波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统计显着性标准。结果:第一部分研究显示:1.1:行为学垂体瘤患者组的反应时为365ms,实验对照组的反应时为370ms,P=.15,两组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跟对照组的准确率也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95.4%,对照组 96.5%,P=.85)1.2:ERP对照组的Nd2波幅(-1.8uV)要明显大于垂体瘤患者的Nd2波幅(-0.5 μV;F(1,50)=8.8,p<0.01)。正常对照组的Nd2潜伏期(210ms)要显着小于垂体瘤患者的Nd2潜伏期(252ms;F(1,50)=4.9,p<0.05)。正常对照组的Pd3的波幅(1.7μV)和垂体瘤患者的Pd3波幅(1.5μV;p>0.1),两组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Pd3潜伏期(310ms)要快于垂体瘤患者的Pd3潜伏期(360ms;F(1,50)=5.2,p<0.05),两组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研究显示:2.1:ERP:ANOVA分析EMMN平均振幅,组间主效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50)= 4.052,p<0.01;partialη 2 = 0.51。对照组早期EMMN的振幅(-0.48 μV)显着大于实验组早期EMMN振幅(-0.24 μV)。组别与面孔刺激任务的交互作用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F(1,50)= 3.052,p<0.05;partialη 2 = 0.32。对照组中,表情面孔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悲伤面孔的EMMN振幅-0.72μV,高兴面孔的EMMN振幅-0.24μV;p<0.01)。垂体瘤患者组,面孔表情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悲伤表情的EMMN振幅(-0.32μV),高兴表情的 EMMN 振幅(-0.22 μ V;p = 0.72)。结论第一部分实验结论:反映冲突监测的N2成份的Nogo效应在实验组中显着降低。此外,实验组中反映冲突抑制的Pd3组分潜伏期延迟。垂体腺瘤患者的抑制性控制功能出现了障碍。第二部分实验结论:实验组中,垂体腺瘤患者的EMMN较小或缺乏,其反映了垂体腺瘤组中的前注意加工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宋立升,杨卫敏,李春波,陈美娟,禹顺英[8](2016)在《新事件相关电位诊疗干预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康复中的推广应用——附10家推广单位资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引进并应用新事件相关电位(ERP)诊疗新技术,在上海及全国10家单位临床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预警评估中进行推广。方法:对上述10家单位,累计764例初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申请ERP检查患者的P_(300)、MMN、P_(50)、N_(400)和CNV等诱发电位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初发和复发其异常检出率。结果:1.本组初发精神分裂症P_(300)、MMN、P_(50)、N_(400)、CNV的平均异常检测率分别为51.0%、48.5%、61.2%、53.7%和59.4%。2.本组复发精神分裂症P_(300)、MMN、P_(50)、N_(400)、CNV的平均异常检测率分别为57.7%、57.7%、67.7%、58.9%和70.1%。结论:P_(300)、MMN、P_(50)、N_(400)和CNV组成的新ERP诊疗干预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康复中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韩亮[9](2016)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针灸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以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针灸机制的试验设计、临床应用、不同穴位针灸的疗效等方面对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针灸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6年05期)

樊瑞文,肖娟,柳金英,常静玲[10](2016)在《事件相关脑电位与功能磁共振成像融合技术在探索大脑认知功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是宇宙中复杂的物质,如何更好地揭示大脑的奥秘一直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多种先进的、非侵入的检测手段不断涌现,为深入探索大脑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了契机。大脑认知功能具有十分抽象、难以具象化的特点,使得同时获取大脑的时空信息成为当今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事件相关脑电位与功能磁共振成像(ERP-f MRI)融合技术以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双重优势,逐渐被引入探索大脑认知功能的研究中,为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着重阐述ERP-f MRI融合技术在探索人脑认知功能研究中的优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阈下抑郁是指介于健康与抑郁症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因其未满足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非药物治疗。本课题组前期构建喜情绪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个体情绪。从认知层面探索该方案对阈下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损伤的调节作用,可阐明情绪诱导这类干预方法的作用机制。目的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索阈下抑郁人群的情绪认知功能损伤以及喜情绪诱导方案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3月,依据ERP试验差异性检验要求招募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44人。依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分为健康组17人,阈下抑郁组27人;阈下抑郁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分为未干预组13人、干预组14人。对所有被试进行ERP试验。干预组在试验前按中医情绪诱导方案进行喜情绪诱导。ERP成分(N2、P3)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刺激类型(正、中、负)为组内因素,组别(健康组、未干预组、干预组)为组间因素,采用Greenhouse-Geisser修正违反球形假设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应用于方差分析后的两两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未干预组正性刺激时P3波幅降低,中性刺激时P3潜伏期延长(P<0.05);经过喜情绪诱导后,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正性刺激时P3波幅升高、P3潜伏期延长,中性刺激时N2波幅降低、P3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阈下抑郁个体存在情绪认知功能损伤,喜情绪诱导方案可对其进行有效调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靳洪刚,高飞,陈忠.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第二语言句法习得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汉语教学.2019

[2].张金鹏,李雪,谭曦,杜渐,赵明阳.喜情绪诱导调节阈下抑郁人群情绪认知损伤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3].袁凤云,姚克勤,廖可人,唐诗迪,何胜昔.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基本视觉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4].秦中朋.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于前瞻记忆的年老化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5].马盼.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垂体瘤患者情绪能力障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6].张宁,王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的消费者废旧手机回收方式选择决策研究[J].工业工程.2018

[7].曹成龙.基于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技术对垂体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8].宋立升,杨卫敏,李春波,陈美娟,禹顺英.新事件相关电位诊疗干预技术在精神分裂症社区防治预警康复中的推广应用——附10家推广单位资料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

[9].韩亮.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针灸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

[10].樊瑞文,肖娟,柳金英,常静玲.事件相关脑电位与功能磁共振成像融合技术在探索大脑认知功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

标签:;  ;  ;  ;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论文-靳洪刚,高飞,陈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