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张洋

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张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像识别,多点触摸软件,人机交互软件,多点触摸技术

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洋[1](2014)在《混合现实的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机交互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寻求更加自然、灵活的交互方式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多点触摸技术吸引了众多的科研开发人员与消费者,而近期的众多产品更是说明:多点触控技术正逐渐取代PC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人机交互中混合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展示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观众通过多种不同的互动方式来获取新颖有趣、深入全面的互动体验。因此混合现实的多点触摸人机交互平台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与用户群体。在多点触控领域,基于光学感应原理的多点触控系统设计是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分支,并出现了几个成熟的技术并在产品中得以应用。多点触控平台虽然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操控流程,但是纯虚拟的交互平台因为缺乏真实的物理触感也为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相比下传统的操作控件如键盘、鼠标,拥有良好的物理触感,无需观看也可以进行流畅的操作。因此本论文提出混合现实的人机交互软硬件平台。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识别算法与人机交互软件平台,不但能够对手指触摸进行反馈而且可以识别本课题特制的混合现实多点触摸物理控件MTW (Multi-Touch Widget)也可以进行良好的交互。最后以此为基础研发了基于叁种不同光学触摸技术的完整的具有混合现实特点的多点触摸人机交互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多点触摸技术中IRS (Improved Recognition System)识别算法的设计多点触摸技术中的识别算法是整个平台的基础,只有稳定可靠的识别算法,才能为人机交互软件提供准确的手指、手势与混合现实多点触控物体控件的信息数据。在本章节中详细阐述IRS识别算法的设计,其中包括多点触摸图像识别算法设计与目标监测算法设计。并阐述了混合现实多点触控物体控件MTW (Multi-Touch Widget)的设计方案与IRS针对MTW的识别方法。最终实现IRS不但可以识别手指信息,还可以对真实物体控件MTW进行识别与触控定义。2)基于IRS识别算法的UMOT混合现实人机交互软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现阶段国内外并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基于多人的大尺寸的支持混合现实的人机交互软件平台。本文基于IRS识别算法提供的手指与MTW触摸信息,研究并设计了UMOT混合现实多点触摸人机交互软件平台。本章节详细阐述了UMOT人机交互平台针对多人多点触控,MTW触控的全新交互方式与功能,及其软件平台架构设计、引擎架构设计。3)混合现实人机交互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一个稳定高性能的人机交互硬件平台是IRS识别算法与UMOT人机交互软件平台用来部署并发挥功能的重要硬件支持。本文着重研究叁种不同光学多点触摸技术,并针对性的进行人机交互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叁种光学多点触摸技术分别为激光平面多点触摸技术、光学多点触摸框技术与FTIR多点触摸技术,这叁种技术具有易于部署、稳定可靠、物体识别等特殊优势。该人机交互平台能提供良好的多用户人机交互体验,并具有良好的产学研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4)总结在文章的最后,综合讨论了本系统的实际功能与运行测试情况,提出了未来对此的改进与完善之处。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8)

俞允恩[2](2010)在《软硬件混合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视频会议各种技术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以软硬件混合的方式构建农行嘉兴分行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想,并对系统框架和软硬件视频系统之间的连接做了设计,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以部分实施。(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4)

郭荣华,李斌,庄镇泉[3](2008)在《基于混合量子遗传算法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综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软硬件协同综合是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综合利用启发式算法和演化类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混合量子遗传算法(HQGA)来解决软硬件协同综合问题,提高了求解质量和搜索效率,降低了计算代价。实验结果表明HQGA对软硬件协同综合问题的有效性:在得到相近结果的条件下,HQGA计算时间较量子遗传算法缩短50%以上;在计算相同代数的条件下,HQGA求解质量较量子遗传算法平均提高10%以上。(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张文明[4](2008)在《CPU/FPGA混合系统中软硬件任务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重构计算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由传统的基于微控制器的体系结构向软硬件混合系统结构发展。在一个复杂嵌入式应用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硬件任务的并行性特点,因此对灵活性要求高的部分用软件实现,而运算密集型的任务可以用硬件实现并在FPGA上执行。软硬件混合系统的出现,有助于设计开发人员挖掘应用自身的并行性,从而满足用户对系统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软硬件混合系统对系统开发设计方法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必须同时对高级编程语言和硬件描述语言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传统的开发人员往往仅熟练掌握其中一类语言,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基于这一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一个软件任务向硬件任务转化的工具HTTM,该工具可以将C语言编写的程序自动转化为对应功能的硬件描述语言程序,使得开发人员仅采用高级语言就可以开发可以运行在软硬件混合系统上的应用,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设计难度,提高了设计效率。HTTM以C语言源程序为输入,首先将其转化为扩展的有限状态机的表示以解析程序本身的潜在并行性。该表示进一步被转化为扩展的BIF语言,并根据指定的规则生成对应的VHDL语言程序。生成的VHDL程序可以交付硬件集成环境进行仿真和综合。实验表明HTTM满足预定的设计目标,生成的RTL级VHDL程序在ISE仿真环境下的测试表明功能正常。论文最后对HTTM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6-01)

郑媛媛[5](2008)在《支持透明软硬件编程的混合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于可重配置计算技术的FPGA器件等的快速发展和普遍使用,FPGA中实现的硬件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改变自身的结构从而完成不同的功能,多个硬件结构也可以在FPGA中换入换出。依靠这种技术,抽象出硬件任务的概念。同时,CPU+FPGA混合平台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软硬件灵活划分的开发环境。软件和硬件在CPU+FPGA混合平台下,都具有了灵活复用的特点,可以同等的对待。这样硬件任务的概念作为和软件任务对等的实体就应运而生了。CPU+FPGA混合平台促进了软硬件的融合,可重配置技术的发展抽象出了硬件任务的概念,使之被纳入混合操作系统的管理范围。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来,在混合操作系统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没有合适的硬件调度器去实现硬件任务的调度,硬件任务的管理对操作系统上层开发人员不透明,需要了解底层的硬件细节;二是混合操作系统没有统一的软硬件编程模型去支持其开发。本文从这两点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在研究软硬件编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取出可以和混合系统相结合的特性,修改原型操作系统设计实现一个透明的软硬件协同调度的混合系统,同时该混合系统支持软硬件的统一编程模型。本文选用了CPU+FPGA目标平台XC2VPR30,混合编程模型和混合操作系统的原型分别采用Impulse C和μC/OS-ⅡV2.70。本文的修改工作主要基于μC/OS操作系统,借用Impulse C通信接口进一步封装,实现在操作系统上软硬件通信的透明化;添加了硬件任务等相关的数据结构和硬件调度器,实现对软硬件任务的协同调度。同时本文还对Impulse C的库函数里的通信轮询机制进行了修改。最终构建支持软硬件透明编程的混合系统,使得混合操作系统上层开发管理人员可以无区别的用高级语言去实现软硬件的开发与管理。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根据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工作,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6-01)

王雅娜,樊天放,曾碚凯,王娴[6](2006)在《使用离散能量传递算法的软硬件混合叁维渲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叁维图像处理能力是目前CAD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处理的速度与图像的质量一直是叁维软件无法兼得的两项指标。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即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叁维显卡和CPU的资源并使用全新设计的光能传递算法来提高叁维系统的整体运算和显示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6年18期)

焦毅,罗晖,国成林,吴百锋[7](2006)在《基于事件驱动的软硬件混合监测系统——嵌入式系统辅助设计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以事件驱动软硬件混合监测系统实现的辅助设计技术,适应于采用IPcore技术、基于平台的嵌入式系统自动化设计。给出了该系统的原理、架构及其重要部分的设计实现,包括事件驱动工作原理、硬件单元的组成、软件单元的各模块及EAT等。该监测系统允许从不同的抽象层面(如系统功能级)精确观察并分析待测系统的行为,为复杂系统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6年13期)

罗怡桂,栾静,顾君忠[8](2005)在《混合实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综合算法及其组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一个混合实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综合算法COSMT及其组件的设计方法,从而能够生成混合实时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结构,并且能够在SystemC仿真环境下进行软件与硬件的协同设计与调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5年06期)

李强,施光林,吕刚[9](2004)在《混合电动轿车CAN总线系统软、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的CAN总线通讯网络应用于解决混合电动轿车中众多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复杂通讯;给出了混合电动轿车CAN总线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方法,以及混合电动轿车CAN应用层协议的制定策略。(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04年02期)

廖志凌,李天博,刘国海[10](2003)在《基于TMS320F240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系统软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网电力谐波治理有重要意义。采用单片机控制时系统实时处理要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该文介绍了一种并联型混合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基于TMS320F240DSP开发套件,给出了系统硬件设计电路,采用脉宽调制(PWM)定时器下溢中断工作方式,设计控制系统主程序和中断服务子程序,采用TMS320F240DSP汇编语言编程方便和直观,运算精度高,控制器参数调整方便,易于实现各种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3年35期)

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视频会议各种技术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以软硬件混合的方式构建农行嘉兴分行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想,并对系统框架和软硬件视频系统之间的连接做了设计,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以部分实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洋.混合现实的人机交互软硬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俞允恩.软硬件混合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组建[C].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3].郭荣华,李斌,庄镇泉.基于混合量子遗传算法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综合算法[J].量子电子学报.2008

[4].张文明.CPU/FPGA混合系统中软硬件任务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8

[5].郑媛媛.支持透明软硬件编程的混合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8

[6].王雅娜,樊天放,曾碚凯,王娴.使用离散能量传递算法的软硬件混合叁维渲染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6

[7].焦毅,罗晖,国成林,吴百锋.基于事件驱动的软硬件混合监测系统——嵌入式系统辅助设计新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8].罗怡桂,栾静,顾君忠.混合实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综合算法及其组件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5

[9].李强,施光林,吕刚.混合电动轿车CAN总线系统软、硬件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

[10].廖志凌,李天博,刘国海.基于TMS320F240的混合有源电力滤波系统软硬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

标签:;  ;  ;  ;  

软硬件混合系统论文-张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