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的比较研究

推拿与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的比较研究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推拿联合疗法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经治的8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分别给予推拿及其联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中,1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中,2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5%,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消肿止痛、增强上肢功能的作用,能预防肌肉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推拿;针灸;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62-02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患者偏瘫侧肩、手、腕关节出现疼痛感,关节活动受限,血液循环障碍,运动时可加剧疼痛,甚或出现关节僵硬、皮肤和肌肉萎缩或痉挛以及不可逆转的肩手畸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2]。若仅实施康复运动治疗,患者往往难以耐受,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3]。所以,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此类患者,促使其早日康复。为此,笔者选择收治的8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分别给予推拿及其联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经治的8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和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发红、温度升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疼痛加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25±10.37)岁;病程介于6~46d之间,平均病程(14.16±2.47)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均为22例;年龄介于40~71岁之间,平均年龄(52.43±11.04)岁;病程介于7~44d之间,平均病程(15.23±2.52)d。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和病程均数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调整血压、血糖和血糖治疗,活血化瘀、改善脑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等脑卒中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同时给予康复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采用点、按、揉等手法按摩曲池、阳谷、手三里、肩贞以及合谷等穴位;扣拔周围韧带组织以及曲池、极泉和劳宫等穴位;揉拔三角肌、冈下肌、胸大肌以及肩胛下肌等部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由远及近牵引拔伸、屈伸指关节;采用分、合、挤、归等手法校正腕骨。

观察组在治疗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取中渚、后溪、合谷和鱼际等穴位,结合患者疼痛部位借助一次性无菌毫针应用平补平泻法针灸并适当调整,患者有酸胀感则为得气,留针30min左右。针灸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上肢、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等部位。

两组患者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完成后按照1.3项下的标准判定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是指患者肩手部疼痛和水肿等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如常,无肌肉萎缩;②有效是指患者肩手部疼痛显著缓解,水肿消失,关节活动轻微受限,仅手部小肌肉出现萎缩;③无效是指患者肩手部疼痛未见缓解甚或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出现严重萎缩。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按照标准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患者中,1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中,2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5%,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常在脑卒中后3周~3月之内出现,发病率在20%~30%之间[4]。最早可在发病后第3d发生,最迟为6个月。该病的发生与机械性压迫、早期肢体体位长期摆放不当、上肢长期缺乏运动、交感神经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周围性损伤和神经源性炎症等因素有关[5],可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和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异常改变。

肩手综合征发生初期病症往往不明显,易为患者所忽视。如活动受限较为轻微或疼痛早期无法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病情会继续发展,加重临床症状,不能忍受手或手指的压力,后期会出现关节肌肉萎缩畸形,丧失肩手关节活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肩手综合征属于“痹症”的范畴,气血瘀滞导致经脉闭阻为其主要发病机制。若仅实施康复运动治疗,患者往往难以耐受,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3]。所以治疗应以疏经通络和行气活血为原则。

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经络气血的功效,主动和被动运动关节和肌肉可将本体感觉冲动快速大量传输到中枢神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增加病灶供血量,能调节血液供应,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同时还能增强病灶处未坏死的大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活性,进而推动神经系统重塑,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肩手关节通利,有利于气血灌注全身,恢复脏腑经络功能,开启上肢痹关,进而发挥气行瘀散、消肿止痛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

本研究选择笔者经治的8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1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2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5%,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消肿止痛、增强上肢功能的作用,能预防肌肉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鸿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380-381.

[2]吴伟凡,袁中草,许文莉,等.针灸推拿联合疗法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42-43.

[3]熊云,艾尼瓦尔·买明.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气虚血瘀型肩-手综合征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86-87,96.

[4]朱慧,季淑凤.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C].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11:369-374.

[5]黄建华,马桂芝,陈雷.针灸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04.

[6]刘悦,王小寅,崔韶阳,等.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6-788.

标签:;  ;  ;  

推拿与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