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信号处理论文-王帅

后端信号处理论文-王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端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带雷达,声光相关处理,脉冲压缩,多普勒处理

后端信号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16)在《宽带雷达的声光相关后端信号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声光相关处理技术运用到传统的雷达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可以使雷达信号处理具有比较高的信号工作带宽和比较高的信号并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了雷达信号的检测性能。本文针对宽带雷达声光相关的后端信号处理进行研究,通过提取雷达发射信号和回波信号经过声光相关处理以后的互相关函数,并基于本文提出的一个后端信号处理方案进行论述、分析和验证,最后捕获目标的距离信息和运动参数。本文首先介绍了宽带雷达声光相关处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声光相关后端信号处理的总体流程,说明了互相关函数提取的基本原理;然后阐述了常规多普勒雷达的后端数字信号处理在提取目标距离和运动参数中常用的模块,并通过模拟构建互相关函数数据对声光相关的后端信号处理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仿真验证。运用脉冲压缩、脉冲多普勒处理等后端信号处理技术,获得目标Range-Doppler图形。并通过预设不同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的案例进行仿真,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径向速度运动目标的Range-Doppler图,通过分析图中峰值的位置,从中得到和预设参数相符的目标距离、径向速度信息。最后详细做了后端信号处理各模块的硬件电路实验仿真及FPGA实验板验证。通过电路分析、电路模块选择、电路仿真和电路验证,以循循渐进地方式来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然后将各模块连接构成最终完整的后端信号处理电路,通过预设目标参数进行电路仿真,使数据以流水线的处理方式,依次通过脉冲压缩电路和脉冲多普勒处理电路,生成目标Range_Doppler图,并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在实验板上分步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最终的目标Range_Doppler图,通过与理论数据和仿真数据对比分析,证明本文设计的后端信号处理电路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8)

黄超,荣丽梅,谢光忠[2](2009)在《SAW传感器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声表面波(SAW)气体传感器原理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原理,重点设计了传感器的频率检测电路。该频率检测电路基于FPGA技术,利用VHDL语言对各电路子模块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用EDA软件QuartusⅡ完成了对电路的设计。该频率检测电路的测频范围为0.1~100 MHz。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相对误差较小,满足了SAW气体传感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13期)

李蜀霞[3](2008)在《基于ASIC实现雷达信号处理芯片的后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的发展,ASIC芯片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ASIC设计进入了以超深亚微米工艺为支撑的SoC时代。然而,超深亚微米工艺的引入以及系统芯片所具有的规模大、复杂度高、系统时钟频率快等特点,对传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传统的展平式(flat)版图设计方式来设计SoC芯片会导致工具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运行时间非常长,因此flat设计方式已经难以适用于系统芯片的设计,从而业界开发出了层次化(hierarchical)设计方式的版图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层次化设计方法的ASIC芯片后端设计流程。深入研究了布局规划、电源网络分配、时钟树综合、详细布线以及物理验证等后端设计关键技术。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结合SMIC的0.13μm工艺及Cadence公司的SoC Encounter自动布局布线工具,完成了一款500多万门的雷达芯片的后端设计。芯片的主要指标:(1)内部处理速度:250 MHz,I/O:125 MHz;(2)核心电压:1.2 V,I/O电压:3.3 V;(3)驱动电流:12mA;(4)规模:约515万门;(5)面积:约8mm×8mm;(6)平均功耗:3.5W(typical)。其层次化后端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布局规划、电源网络分配、硅虚拟原型设计、设计划分、子模块设计、顶层模块设计、设计合并及物理验证等。(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4-01)

周伟[4](2008)在《定位通信系统中后端信号处理的硬软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的快速发展,DSP+FPGA的数字硬件系统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SP+FPGA系统兼顾速度和灵活性,既满足底层信号处理要求,又满足高层信号处理要求。其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灵活,有较强的通用性,适合于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提高算法效率;同时由于其开发周期较短,系统容易维护和扩展,比较适合实时信号处理。本课题以定位通信系统为背景。该系统由主站机和用户机组成,定位主要是获得用户机的距离和方位角信息,采用单脉冲测角的工作原理来解算出用户机的方位数据;利用发射脉冲和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完成用户机的距离测量。而通过测量用户机应答脉冲和路的中频信号幅度与相位,完成通信信息数据的提取。系统要求主站机中的信号处理组件在定位时能解算出用户机的距离以及方位信息,并且通过RS-422串口实时上报给数据处理组件;而在通信时能将用户机应答的通信数据实时上报给数据处理组件。本人负责后端信号处理的设计与实现,完成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了定位通信系统主站机的信号处理组件的方案设计,选择了A/D(LTC2299)+FPGA(EP2S60)+FPGA(EP2C5)+DSP(ADSP-BF533)的实现方式。2.根据课题的具体要求,采用Caption CIS 10.0和PowerPCB6.0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和PCB板图的绘制。3.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完成了接口FPGA的软件编程,实现了模块的时序转换和信号控制。4.根据单脉冲二次雷达的和差比幅测角原理,利用MATLAB对接收到的定位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BF533的DSP程序设计,实现了一定精度的测角和对通信帧的处理。5.完成了系统调试,实现了对用户机的定位与通信,并通过外场实验考察了中等复杂地形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和通信误码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3-01)

后端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声表面波(SAW)气体传感器原理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原理,重点设计了传感器的频率检测电路。该频率检测电路基于FPGA技术,利用VHDL语言对各电路子模块编写了相应的代码,并用EDA软件QuartusⅡ完成了对电路的设计。该频率检测电路的测频范围为0.1~100 MHz。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相对误差较小,满足了SAW气体传感器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端信号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帅.宽带雷达的声光相关后端信号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黄超,荣丽梅,谢光忠.SAW传感器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

[3].李蜀霞.基于ASIC实现雷达信号处理芯片的后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

[4].周伟.定位通信系统中后端信号处理的硬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

标签:;  ;  ;  ;  

后端信号处理论文-王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