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

让学生体验

一、让学生真切地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罗祖兵[1](2021)在《灾难教育的含义、机制与策略——基于“反向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自信、坚强,勇往直前,懂得人生的价值,亦要让学生学会伤感、怜悯、内心柔弱,懂得生命的意蕴。此二者可分别称为"正向教育"和"反向教育"。灾难教育适合从反向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在此视角下,灾难教育是指通过让学生感受人类遭受的灾难,让其体悟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无力,借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增进其同情心、同理心的教育。反向教育视角下的灾难教育,其重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体会人类脆弱、无助、痛苦、绝望的一面,进而学会同情、学会关心,感受生命之渺小和人性之伟大;它通过加固基础的方式让学生变得更加坚强,更有道德,使其发展跃进新阶段,进入新境界。灾难教育以"非连续性"的方式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以情感转变为枢纽来带动"应灾素质"的提升,以"返回原点"为策略加固学生发展之基。要在实践中落实灾难教育,除树立正确的灾难教育观念和创新灾难教育形式外,还要善于运用情境体验、想象体验和行动体验等策略,以唤醒学生对他人的怜悯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张妙葵[2](2021)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千克、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将体验作为重要的过程性目标,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道理。以"千克、克"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即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丁怡婷[3](2020)在《小餐桌,大世界——江帆小学食育课程镜头扫描》文中指出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食育,既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食育课程之"小餐桌"课程,通过"优雅用餐"养成教育、"探索田野"技能教育、"趣味创编"生活教育等,让学生在"食育"中也能获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和谐发展。

胡萨[4](2020)在《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唤醒与激活价值观的“原初意义”——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文中认为当前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问题。究其根源,则是由于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原初意义"的忽视与遗忘。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把价值观当作不言而喻、既定现成的原则或方法,而是应当将价值观理解为源于"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社会生活需要,从而达成价值共识的历史发生过程。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不是传承接受现成价值观的能力,而是如何唤醒与激活学生内心关于价值观"原初意义"的体验和理解。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回到价值观产生的意义之源,参与价值共识达成过程,同时在情境中理解语言表达的价值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拥有"我们如何在一起"的意识与能力。

赵丽芳[5](2020)在《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文中提出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思考和关注,将自身所想付诸实践行动中,关注并关爱他人。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专业课以及基础课双重的压力,大多无暇顾及人的基本状态,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实事和其他人的动态大多不太关注,在教室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只注重回答问题时的技巧,没有注重观念的培育,这就会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利。本文就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进行论述。

耿毅[6](2020)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是在STEM教育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本文依据化学工程流程,结合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发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历史、艺术、人文等学科知识的项目课程——《制造多彩的世界》。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国画传统颜料制作”为研究载体,从工程、科学、人文角度,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对课程进行实践,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本研究得到的结论有:(1)系统训练的工程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工程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更加全面。(2)真实有意义的课题项目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多元化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单一模式评价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4)多融合角度下的学习,对学生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能对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金欣怡[7](2020)在《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发展应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信息意识、问题解决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其它文体相比,说明文的文体特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说明文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内容信息,还能培养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有效搜集、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信息能力,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语言能力,求实创新、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品格。2017年,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发行使用,其“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更是引发了教师对如何上好“教读课”以衔接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思考。然而,综观当前语文教学,说明文“教读课”的教学设计仍存在较大问题。本研究试图借助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的现状,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四个层面探索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使教师的说明文教学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第一章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对说明文“教读课”的相关要求加以解读,并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说明文单元编排分析、说明文“教读课”篇目分析和编者意图三个方面展开教材对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要求的分析,以期为教学设计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第二章基于对教师有关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情况的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并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论文第三章根据现状调查中教师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本部分以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为基础,参考PISA测试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通过对具体教学目标的分析,谈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内容上,本部分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角度探讨说明文“教读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并结合具体的课例研究说明文“教读课”的可教内容。论文第四章主要研究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上,本章笔者借鉴语文学者和专家们的多种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重点结合课标和教材对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关键点、说明文的特点和“教读课”的课型要求、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等方面,提出较为高效、清晰、合理的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的流程,并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加以具体分析说明;在教学方法上,本章对说明文“教读课”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求进行阐释,再结合具体文本举例说明比较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典型的说明文“教读课”教学方法。

敬清清[8](2020)在《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表达能力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至关重要。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还有待改进,写作教学的研究也有待增加。黄厚江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共生写作教学理论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借鉴意义。本文在黄厚江老师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现状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基于共生写作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以期达到改进写作教学现状,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写作教学参考的目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写作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对学情忽视,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调,写作指导重前轻后等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写作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利用以及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根据初中写作教学现状,结合共生写作教学理论,提出三条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策略,一是“生生共生——巧用生活素材,生成写作思路”,二是“读写共生——活用教材体系,激活写作方法”,三是“自我共生——常用写作半成品,促进作文升格”。在每一条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提出之后,再通过案例分析对本人的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实践进行分析说明。这一部分内容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条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实践分析进一步认识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最后对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明确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优势与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

于宏洋[9](2020)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科技逐渐发达,文化变得更加有影响力,数学学科也逐渐彰显出其自身的价值。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分,不仅承载着文化与思想,同时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大力提倡,不仅是对基础教育的一次革新,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如何扎根数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背后的难题。二次函数知识丰富,蕴含数学核心素养内容,所以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并且二次函数作为初中的重要函数知识,不仅是初等函数的重大分支,同时还衔接了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函数内容的学习非常困难,而二次函数无论从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无疑承担了难中之难。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二次函数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的相关知识,还能引领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达到核心素养养成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对二次函数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总结,获得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了解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课标中关于二次函数的学习要求与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的考察内容以及初高中二次函数的衔接内容,得到了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南地区中学二次函数的教学和学习情况,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学生二次函数的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初高中数学教师二次函数的教学情况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与分析,得到了教师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以文献研究为依托,以调查和访谈结果为依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的教学原则与策略,给出了二次函数单元教学及两个具体课时教学的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文的重点是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对教学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范兰珍[10](2019)在《以生活体验优化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课标同样强调:语文要在生活实践中学。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课堂教学。本文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谈谈生活体验增强阅读实效性的做法。一、紧扣现实,回归自然,加深体验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不束缚其发展。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依托现实,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生活,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深入理

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论文提纲范文)

(1)灾难教育的含义、机制与策略——基于“反向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灾难教育的内涵解析
    (一)灾难教育的含义
    (二)灾难教育的价值
二、灾难教育的机制分析
    (一)以“非连续性”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二)以情感转变为枢纽带动“应灾素质”提升
    (三)以“返回原点”为策略加固学生发展之基
三、灾难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灾难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创新形式,让灾难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
    (三)情境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灾难现场的悲壮
    (四)想象体验,让学生融入受灾者的情感世界
    (五)行动体验,让同情心在实践中得以巩固拓展

(2)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千克、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游戏中导入,初步体验重量
二、丰富活动体验,感知1千克
三、让体验更细腻,感知1克

(3)小餐桌,大世界——江帆小学食育课程镜头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缘起,浸润文化底蕴
二、课程体验,共臻自觉境界
    (一)“静悄悄”的餐厅文化塑造食育之德
    (二)“有意思”的歌谣创编领航食育之智
    (三)“超有心”的评价机制推动食育之美
三、课程延伸,葆有博大情怀
    (一)食知其源,农耕记忆
    (二)“一帆”园艺,农耕之美

(4)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唤醒与激活价值观的“原初意义”——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原初意义”的遗忘与唤醒
    (一)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原初意义”的忽视与遗忘
    (二)发生现象学对“原初意义”的回溯与追问
    (三)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原初意义”的回溯与唤醒
二、回溯与追问社会价值观的“原初意义”
    (一)追溯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原初意义”
    (二)价值共识的达成何以必要
    (三)价值共识的达成如何可能
三、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如何唤醒与激活价值观的“原初意义”
    (一)回到价值观产生的意义之源——体验“我们如何在一起”
    (二)引导学生参与价值共识达成的过程——学会“我们如何在一起”
    (三)通过语言表达唤醒价值观的“原初意义”——理解“我们如何在一起”

(5)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
    (二)职高生对于语文的态度
二、职高语文教学内容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人文关怀的开端——天地意识
    (二)人文关怀的觉醒——生命体验
    (三)人文关怀的发展——孝亲伦理
    (四)人文关怀的升华——审美体验
三、职业学校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培养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
四、结语

(6)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背景
        (一) 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 国内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0.3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0.4 研究目的
    0.5 研究思路
    0.6 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行动研究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文献研究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融合课程
        1.1.2 项目式学习
        1.1.3 课程开发
        1.1.4 工程素养
    1.2 有关文献数量的分析
    1.3 综合课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项目式学习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工程素养国内外研究
        1.5.1 国外研究进展
        1.5.2 国内研究进展(基础教育中的工程教育即STEM教育)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科学本质观
    2.2 问题解决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章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建构
    3.1 课程开发主题的确立
    3.2 课程开发目标
    3.3 课程开发设计思路
    3.4 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
    3.5 课程的编排设计
    3.6 课程的学习评价
        3.6.1 形成性评价
        3.6.2 总结性评价
第四章 开发课程的内容分析
    4.1 结合已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1.1 项目背景对兴趣的激发
        4.1.2 人文历史对知识的拓展
    4.2 通过工程师引导学习,加强工程素养的培养
        4.2.1 了解工程师工作,明确问题
        4.2.2 设计工程,体验工程师之路
    4.3 “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4.3.1 实验方案探索
        4.3.2 颜料调查研究
    4.4 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注重以评促教
        4.4.1 学生之间总结交流评价
        4.4.2 学生学习总评价表
第五章 课程的实践与评价
    5.1 课程实施对象
    5.2 课程实践过程
        5.2.1 学生课上的直观表现
        5.2.2 课程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5.3 课程评价
        5.3.1 学生的评价
        5.3.2 同行研究生的评价
        5.3.3 在职教师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系统训练的工程思维使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6.1.2 真实有意义的项目课程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6.1.3 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改善了学习方式
        6.1.4 多融合角度学习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入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7)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语文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分析
    第一节 语文课标对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课程基本理念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实施建议
    第二节 初中统编教材说明文“教读课”分析
        一、说明文单元编排分析
        二、说明文“教读课”篇目分析
        三、说明文“教读课”编者意图分析
第二章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目标及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内容学习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过程及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第一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确定的要求
        二、说明文“教读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二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内容设计
        一、说明文“教读课”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
        二、说明文“教读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第一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设计
        一、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二、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二节 说明文“教读课”教学方法设计
        一、说明文“教读课”教学方法选取的要求
        二、说明文教读课文教学方法的选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调查问卷
附录 2 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访谈问题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理论概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基本主张
        1.2.3 基本特点
        1.2.4 基本课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共生写作教学理论阐述
        1.3.2 共生写作教学课例研究
        1.3.3 共生写作教学应用研究
        1.3.4 研究总结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方法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2.1.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2.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2.2.1 教师写作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2.2.2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利用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3.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及实践
    3.1 生生共生
        3.1.1 巧用生活素材,生成写作思路
        3.1.2 教学实践——“写好心理活动”
    3.2 读写共生
        3.2.1 活用教材体系,激活写作方法
        3.2.2 教学实践——“写人要抓住特点”
    3.3 自我共生
        3.3.1 常用写作半成品,促进作文升格
        3.3.2 教学实践——“如何突出中心”
4.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反思
    4.1 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实施要求
        4.1.1 课前准备,提高教学效率
        4.1.2 理念学习,丰富教学艺术
        4.1.3 体验写作,积累写作经验
    4.2 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策略的优势
        4.2.1 落实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4.2.2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2.3 为初中写作教学提供有效的操作路径
    4.3 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实践的不足与今后的方向
        4.3.1 共生写作教学策略实践的不足
        4.3.2 今后改进的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核心素养
        2.1.2 二次函数
        2.1.3 教学设计
    2.2 相关文献研究
        2.2.1 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2.2 国内外关于二次函数的教学研究
        2.2.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2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二次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及教学现状
    3.1 二次函数在课标中的要求
    3.2 二次函数与中考之间的联系
    3.3 二次函数与高中内容的联系
    3.4 二次函数的教学现状调查
        3.4.1 调查对象
        3.4.2 调查设计
        3.4.3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3.4.4 教师访谈与结果分析
第四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原则与策略
    4.1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原则
        4.1.1 基本性教学原则
        4.1.2 现代性教学原则
        4.1.3 开放性教学原则
        4.1.4 系统性教学原则
    4.2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策略
        4.2.1 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4.2.2 发挥学生主体,经历自主建构
        4.2.3 互动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
        4.2.4 培养文化能力,提高数学情感
第五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5.1 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教学方式分析
        5.1.3 教学流程与课时安排
    5.2 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5.2.1 案例“二次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5.2.2 案例“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5.3 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5.3.1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评价与反思
        5.3.2 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评价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附件

(10)以生活体验优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紧扣现实,回归自然,加深体验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强化体验
三、联系生活,再现场面,深化体验
四、依托现实,展开想象,升华体验

四、让学生真切地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灾难教育的含义、机制与策略——基于“反向教育”的思考[J]. 罗祖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千克、克”教学为例[J]. 张妙葵. 小学教学参考, 2021(08)
  • [3]小餐桌,大世界——江帆小学食育课程镜头扫描[J]. 丁怡婷. 教育视界, 2020(25)
  • [4]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唤醒与激活价值观的“原初意义”——基于发生现象学的视角[J]. 胡萨. 教育研究, 2020(08)
  • [5]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 赵丽芳. 课外语文, 2020(19)
  • [6]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工程融合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制造多彩的世界》为例[D]. 耿毅. 苏州大学, 2020(02)
  • [7]初中说明文“教读课”教学设计研究[D]. 金欣怡.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研究[D]. 敬清清.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二次函数教学研究[D]. 于宏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以生活体验优化教学[J]. 范兰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11)

标签:;  ;  ;  ;  ;  

让学生体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