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穆春梅

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穆春梅

山东德勤招标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变革计划经济时期概预算定额管理体制,深入推行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对接国际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在现实实践确遇到了诸多的难题导致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模式推行进度极为缓慢,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此,本文依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根据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管理控制办法的认知,分别从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等五个阶段进行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精细化

引言

我国工程造价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从最初引进国外的概预算体系,到建立自己的概预算体系,再到现阶段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清单计价体系。相应工程造价管理也从最初的计划经济政府监管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为了有效管理和合理控制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节约社会资源,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也历经变革,近几年正处于由静态的核算型造价控制到动态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转型阶段,本文就对当前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要点作一个详细梳理。

1、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预算作用

建筑企业需要紧跟市场政策的变化,才能确保工程的正常、有序的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预算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同时保障了资金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资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1.2投资作用

全过程造价控制不仅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对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为建筑企业提供可靠的、预见性的市场分析,帮助建筑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投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水平。

1.3实现工程的综合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阶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控制成本,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1.4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

全过程造价控制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各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中存在的隐蔽问题,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效果,同时还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2.1投资决策阶段

工程造价管理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起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常见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一阶段与设计、招标投标阶段被称为施工实施开始前项目的前期工作阶段,长期以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忽视前期工作阶段造价管理,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施工阶段。造成前期工程咨询单位不能够独立、公正、科学的进行投资估算。因此,我们要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各主要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选择投资项目,准确客观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详细定义项目建设标准、规模、选址,在工程技术和设备应用上要适用原则,兼顾先进与经济性。与此同时,做好项目建设编制投资估算,这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依据,要做好相关的审查评估工作。

2.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大体包括最终决策后的初步设计投资概算及其随后的设计主体包括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的投资费用概算和预算活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可操作性差的突出特点使得造价管理在设计阶段大多处于失控状态。究其缘由,一方面由于设计责任归属关系使得国内设计人员较多的侧重于技术设计,设计保守,基本不会去考虑经济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源自于设计人员或者设计单位为了盲目追求安全保守以及设计收费利益的问题。对此,构建一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政府部门三方责任主体造价控制沟通机制和工作方法是解决当前设计阶段失控状态的关键和必然选择。比如政府部门将经济性审查列入工作监管范围,加快标准制定和推广,还比如设计单位既要重视安全和技术因素,同时也要重视设计阶段经济因素,树立高质量高标准服务理念,改进设计方式。

2.3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强度和效果直接作用于工程项目产品价格的形成,影响其价格的走势,对构建和完善建筑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其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业主为了赶工期,选择在发包条件不成熟时进行招投标行为,与此同时,评标方法的不完善导致恶性竞争频繁出现,不仅扰乱了正常市场价格,还会对后续施工操作带来质量隐患。对此,要认真编制全方位科学的招标文件,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引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编制详细工程量清单,高度重视资金时间增值转化关系,创新评标方法,注重对技术标和投标报价的评审管理。

2.4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也称为正式施工阶段,当前我国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体现为施工前理论的“全方位”以及施工阶段的不一致问题,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设计修正调整缺乏规范化流程,造成设计变更事后算账的问题出现,由此出现结算超预算,导致前期阶段准备的特别是招投标的无效性。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造价控制,其一,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队伍水平,强调管理人才的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其二,规范合同管理,发挥合同管理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关键性制度作用。其三,深刻认识造价、工期、工程质量三者关系作用,严把材料设备价格关;其四,突出重视设计变更管理的正规化;其五,监理队伍的管理问题,比如监理队伍对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正负影响等等,重点在于把监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来。

2.5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1)竣工结算。按照本文的思路,由于引入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在施工阶段初期就已完成了施工图纸的查漏补缺,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设计变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图预算的准确度。加上在施工阶段进行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变洽签一单一结的工作机制,均为项目竣工后快速办理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施工图预算±变洽签费用的结算模式能够顺利实现。极大地提高了竣工结算办理效率,缩短了结算周期,减少了结算纠纷,且项目投资更加可控。(2)工程造价指标分析。结算完成以后,需要对成果进行数据分析,丰富专业数据库,为后期的新建项目提供数据支持。目前,通常需要分析的指标数据有工程量指标、常用分部的单方造价指标、造价组成百分比指标等。(3)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要求,也是对造价行业成果的积累与再利用。项目结束后需要对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归档。

结束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房地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相关行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理念不断地冲击着造价行业,为此我等同行当持续精进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6):186-187.

[2]佘桂平.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32):33-34.

[3]廖力臻.基于BIM-5D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标签:;  ;  ;  

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穆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