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状态反馈论文-杨冬梅,陈金莹

切换状态反馈论文-杨冬梅,陈金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换状态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ipschitz条件,自适应控制,非线性切换奇异系统,稳定性

切换状态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杨冬梅,陈金莹[1](2019)在《非线性切换奇异系统的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满足Lipschitz条件的非线性奇异切换系统的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的设计问题.首先,研究单输入非线性奇异切换系统的基本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控制器旨在稳定系统;然后,以单输入非线性奇异切换系统所呈现的具有自适应增益和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调整增益的机制为基础,将其扩展为多输入奇异切换系统的跟踪问题,设计了自适应控制方法;最后,采用Matlab方法做了数值仿真来说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控制器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并且在实践中很容易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巍[2](2019)在《基于状态反馈及切换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谐振状态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一次侧的快速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分析与系统的所有可能配置相关联的参数特性,生成状态平面。基于变换器的开关特性和开关微分方程的状态平面,设计了开关控制器。定义了切换面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切换面的控制方式。与其它传统的控制器相比,该控制策略复杂性低,可实现实时系统谐振状态跟踪,对于负载变化与互感变化造成的系统谐振偏移具有更高的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有效实现了系统谐振状态实时跟踪,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9年01期)

孟繁玲[3](2016)在《时变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换广义系统是一个控制领域的研究方向,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广义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切换规则的引入,使得切换广义系统的研究极具挑战性。目前,关于切换广义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依然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对切换广义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在第1章中,首先对切换系统、广义系统以及切换广义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作了简要概述,同时给出了时滞系统的研究现状。在第2章中,给出了时变时滞切换线性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首先,给出了自治切换广义系统指数容许且具有H∞干扰抑制水平的充分条件。其次,设计适当的切换规则和状态反馈控制器,并且给出了时变时滞切换线性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在第3章中,给出了时变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首先,给出了 自治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指数容许且具有H∞干扰抑制水平的充分条件。其次,设计适当的切换规则和状态反馈控制器,并且给出了时变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在第4章中,给出了不确定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首先,给出了自治不确定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指数容许且具有H∞干扰抑制水平的充分条件。其次,设计适当的切换规则和状态反馈控制器,并且给出了不确定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控制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在第5章中,总结全文的工作,并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陈旋,陈金香[4](2016)在《离散时间切换双时标系统的建模与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参数不确定性的线性离散时间双时标系统,将奇异摄动理论和切换理论相结合,建立离散时间切换双时标系统(DSTTSs)动态模型,切换理论的引入主要解决系统中参数不确定性部分对系统模型精确度的影响。主要讨论了离散时间双时标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以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利用谱范数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方法,将上述一系列问题都将归结为求解与摄动参数ε无关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并采用实例仿真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6年06期)

梁文才[5](2015)在《动力定位船状态反馈H∞切换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陆地矿产资源日益消失殆尽,人类开始把精力转移到拥有地球总面积70%的海洋环境中,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也由浅海逐渐向深海式发展,这就要求船舶可以在复杂变化的海洋环境下稳定工作,所以有必要寻找一种控制策略在外界工况变化时,使得动力定位船可以安全航行。由于动力定位作业船只在航行作业过程中通常受到不确定性外界扰动的干扰,而H∞切换控制在处理这类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干扰抑制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所以本文为动力定位船设计了一种状态反馈H∞切换控制策略,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根据切换规则提供的切换指令,选择某一子系统的控制器来满足控制需求,提高动力定位控制器适应大范围海况变化的能力。本文以动力定位船舶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一组鲁棒H∞切换控制器用于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中,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组的渐近稳定性。根据H∞稳定性理论,通过求解相应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推导出切换控制器的增益矩阵,进而在变化的外界海洋环境下进行船舶定点控制的仿真验证。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首先基于船舶特性,建立船舶运动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然后,建立了包括风、浪的一阶干扰和二阶干扰以及海流的数学模型,最后在MATLAB仿真环境下根据对某海况下船舶运动的轨迹分析进行了船舶运动模型以及环境干扰模型的验证。第二,动力定位系统鲁棒H∞控制器的设计。由于鲁棒H∞控制器在抵抗扰动方面的优越性能,本节为动力定位系统设计了在某一海况下的鲁棒H∞控制器,并与传统所设计的控制器效果作对比,证明了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在抵抗扰动方面性能优越。第叁,海况连续变化下动力定位系统的状态反馈H∞切换控制。以海浪有义波高值的变化作为标准,将每一级海况下的系统模型看作子系统,为每一个子系统设计与之对应的控制器,根据切换规则,选择与之对应的子系统进行工作,从而满足在海况变化时系统的整体控制性能。由于实际船舶模型的不确定性存在,在先前模型中加入不确定性项,得到带有不确定性补偿输入的动力定位切换系统。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一组状态反馈控制器以及对应的切换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在海况变化过程中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即设计的切换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船舶在变化海况下切换稳定。经过研究与实验,表明本文所采用的H∞切换控制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多海况下动力定位船的切换稳定性。本课题所得结轮对以后动力定位船安全航行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12-01)

殷文月,程新功,宗西举,张静亮[6](2015)在《叁相APF的切换系统建模与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率开关的动作使得叁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成为一种典型切换仿射系统。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仿射模型和切换系统全局稳定理论的叁相APF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叁相APF切换仿射模型,为各个切换子系统选取合适的公共李亚普诺夫(Lyapunov)函数,据此划分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域,构造基于状态反馈的切换规则保证系统在切换控制下二次稳定,从而实现了电流和电压的统一控制。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佟日[7](2015)在《离散时间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换系统是由一组带有参数的连续或离散的子系统以及控制它们进行切换的切换信号所组成的混杂系统。它可以用在工程系统模型中来改变其动力结构和环境因素。对切换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稳定性上,因为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更好运转的基础,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在实际生产中,很多设备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正常工作,由于子系统的稳定性并不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还取决于所选取的切换策略,再加上时滞、不确定性等影响,所以,对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往往比较复杂,这也使其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状态反馈的方法对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根据稳定性原理,二次稳定的定义,设计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利用状态变量替换、Schur补引理及LMI工具箱等方法,研究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将分别对带有时滞项,不确定项以及时滞项与不确定项混合的切换系统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了混杂系统和切换系统的概念,重点说明了切换系统的研究价值,并且对切换系统常常伴随着的时滞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现状说明,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带有时滞的离散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问题,首先利用状态变量替换的方法去掉系统的时滞项,再根据Schur补引理以及切换系统稳定性原理,构造状态反馈控制器来研究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状态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第叁章研究了带有不确定项的时滞切换系统保成本控制问题,首先,介绍了系统二次稳定、系统成本上界以及保成本控制率等定义,结合一些能够消去不确定项的引理及切换系统稳定性原理,利用构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方法给出稳定性的四个定理。第四章研究了带有不确定项的多时滞切换系统容错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在处理放缩问题上常见的两个引理,接下来,针对于系统执行器失效问题以及在状态反馈时产生时滞的问题,设计了有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容错控制,给出了对应的定理。在每章后都有数值算例来验证其结果有效性,在文章最后给出结论,并对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2)

杨昕[8](2014)在《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H_2/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换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在相应的切换规则下共同构成,包含了连续的动态过程和离散的动态过程.此类系统克服了单个控制器的不足,利用可行的切换策略,使之更适用于复杂的工程实际应用.H2范数和H∞范数是控制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将H2控制和H∞控制理论相结合,进而得到H2/H∞混合控制理论.在工程实践中,H2/H∞混合控制不仅降低了H∞控制的保守性,同时使系统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系统的稳定性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本文将讨论一类切换系统受不同类型扰动情况下的H2/H∞混合控制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切换系统在适当切换律下的稳定性,以及系统状态反馈H2/H∞控制可解性问题.针对切换系统的每个子系统都不稳定的情况,分别应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和多Lyapunov函数方法,通过设计适当的切换规则,分别给出系统状态反馈H2/H∞控制可解的充分条件,并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H2/H∞状态反馈控制器.针对切换时滞系统,设计切换律,考虑在此切换律下的状态反馈H2/H∞控制可解性问题.基于多Lyapunov函数理论,通过讨论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相应的状态反馈H2/H∞控制器,得到切换时滞系统满足状态反馈H2/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在切换时滞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不确定参数项,进一步研究不确定切换时滞系统的切换律设计问题,以及在此切换律下的状态反馈H2/H∞控制可解性问题.利用多Lyapunov函数方法,定义相应的性能指标,设计H2/H∞状态反馈控制器,给出不确定切换时滞系统满足状态反馈H2/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进一步可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4-01)

刘丽丽,张庆灵,杜昭平[9](2014)在《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网络控制系统状态反馈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的网络控制系统,根据网络的时延特性,结合被控对象为广义切换系统的特点,在传感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进行系统建模,然后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多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系统的稳定性,并设计了保证时延切换广义网络控制系统渐近稳定的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杨坤,沈艳霞,纪志成[10](2013)在《不确定非线性时变时滞切换广义系统的H_∞记忆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一类同时具有时变时滞和非线性扰动的不确定切换广义系统的鲁棒H_∞控制和记忆状态反馈镇定问题.假设不确定参数项范数有界的情况下,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相应的切换规则,给出了闭环系统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的鲁棒H_∞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使得系统是具有鲁棒H_∞干扰抑制水平γ可切换镇定的.然后,利用Matlab中的LMI工具箱对数值算例进行求解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卷)》期刊2013-07-26)

切换状态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一次侧的快速鲁棒控制策略。通过分析与系统的所有可能配置相关联的参数特性,生成状态平面。基于变换器的开关特性和开关微分方程的状态平面,设计了开关控制器。定义了切换面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切换面的控制方式。与其它传统的控制器相比,该控制策略复杂性低,可实现实时系统谐振状态跟踪,对于负载变化与互感变化造成的系统谐振偏移具有更高的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有效实现了系统谐振状态实时跟踪,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换状态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杨冬梅,陈金莹.非线性切换奇异系统的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巍.基于状态反馈及切换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谐振状态跟踪[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9

[3].孟繁玲.时变时滞非线性切换广义系统的指数容许和状态反馈H_∞控制[D].东北大学.2016

[4].陈旋,陈金香.离散时间切换双时标系统的建模与状态反馈控制[J].新型工业化.2016

[5].梁文才.动力定位船状态反馈H∞切换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6].殷文月,程新功,宗西举,张静亮.叁相APF的切换系统建模与状态反馈控制[J].控制工程.2015

[7].佟日.离散时间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8].杨昕.切换系统的状态反馈H_2/H_∞控制[D].辽宁大学.2014

[9].刘丽丽,张庆灵,杜昭平.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网络控制系统状态反馈镇定[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杨坤,沈艳霞,纪志成.不确定非线性时变时滞切换广义系统的H_∞记忆状态反馈控制[C].第叁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B卷).2013

标签:;  ;  ;  ;  

切换状态反馈论文-杨冬梅,陈金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