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级硫酸铜论文-王莹,王玉超,李光明

饲料级硫酸铜论文-王莹,王玉超,李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饲料级硫酸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硫酸铜,GB,34459,氧化还原

饲料级硫酸铜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王玉超,李光明[1](2018)在《GB 34459—2017《饲料添加剂硫酸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熊嘉文[2](2015)在《从硫化铜矿制取饲料级硫酸铜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焙烧浸出法对中品位硫化铜矿的工艺条件,以及经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品位达89%),再制取饲料级硫酸铜的工艺。通过适当的焙烧温度,可大大降低硫酸耗量,使铜浸出率达98%,铜的总回收率大于94%。(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5年10期)

黄达军[3](2014)在《饲料级硫酸铜的检测与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铜是畜禽饲料所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类添加剂。从2013年11月9日到2014年5月5日,在某饲料有限公司检测了9个批次到厂硫酸铜原料、25个批次的饲料级硫酸铜产品,主要检测硫酸铜原料及产品的主含量、卫生指标,保证其符合国家标准。硫酸铜在饲料中作为铜矿物质的添加剂,能够满足动物的补充需要,为了使产品的流动性更佳,品质更有保证,并能够保证混合的均匀,同时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不会降低,提高产量。试验公司安装了生产饲料级硫酸铜的新设备,改进了加工工艺。(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4年11期)

王海静,朱风华[4](2012)在《叁氯乙酸法与硫酸铜法测定饲料真蛋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饲料真蛋白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分别利用叁氯乙酸沉淀蛋白和硫酸铜沉淀蛋白与凯氏定氮法对27个饲料原料样品及6个饲料成品料进行真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检测1个样品所用时间,叁氯乙酸法比硫酸铜法少8 h25 min;检测费,叁氯乙酸法比硫酸铜法少10.16元;鱼粉、羽毛粉、鱿鱼粉、菌体蛋白、花生磷脂粉、虾片、DDGS、味精蛋白、豆粕、玉米、花生粕、膨化大豆、苜蓿草、鸡蛋蛋清、乳猪饲料、日本对虾饲料和半滑舌鳎饲料测定真蛋白时可用叁氯乙酸法代替硫酸铜法,以节省时间、人力及物力,味精渣、生物蛋白、肉骨粉、牙鲆饲料和麸皮用叁氯乙酸法测定真蛋白不能取代硫酸铜法。(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2年11期)

贾涛,张连彦,孙志文,周艳飞,李伟革[5](2010)在《原子荧光法测定饲料级硫酸铜中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1砷的简介1.1砷元素砷是一种非金属类型元素,英文名称:Arsenic,元素符号:As,相对原子质量:74.92。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叁氧化二砷的形态存在,此外还以硫化物矿石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和砷黄铁矿(FeAsS)等。最常见的化合物为砷的氢化物(AsH3)或称胂,砷以叁价和五价状态存在于生物体中,叁价砷在体内可转化为甲基砷化合物。1.2砷的代谢吸收(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贾涛[6](2010)在《标准加入法检测饲料添加剂硫酸铜中铅含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饲料中铅超标直接导致被饲喂动物的内脏、肌肉、骨骼中铅含量超标,而人食用这一类的动物肌肉组织制品食品后,会造成神经系统受损。本文以原子吸收结合标准加入法检测饲料原料硫酸铜中铅的含量。经试验,此方法重复性好,且r≥0.9999,检测回收率≥99.0%,标准偏差≤0.63%。(本文来源于《饲料广角》期刊2010年06期)

李存国[7](2009)在《饲料中硫酸铜超标引起猪中毒的诊治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铜是动物饲料中常用的矿物质添加剂,在猪及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更是不可缺少,但在配制生产饲料的过程中添加量如果超过动物机体实际需要量,就会引起动物机体中毒,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临床表现以消瘦、少食或不吃、呕吐、腹泻等为明显特征。现将猪饲喂硫酸铜含量超标的饲料所引起中毒的诊治及预防简介如下。(本文来源于《养殖技术顾问》期刊2009年07期)

冯晓萍,冯毅[8](2009)在《太阳能干燥饲料级硫酸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饲料级硫酸铜所采用的气流干燥工艺所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太阳能干燥硫酸铜技术。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箱式太阳能干燥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太阳能干燥饲料级结晶硫酸铜的工艺条件;在通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均日产量为2 t/d的200 m2的饲料级硫酸铜太阳房干燥系统进行了节能及环境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干燥硫酸铜是可行的;干燥过程中有效解决飞尘污染及噪音问题;每年节省燃煤量约12.85 t;年节省电量为35200 kW.h。同时减少CO2总排放量80.02 t,节能与环保效应显着。可见,利用太阳能干燥硫酸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马金妙,潘金忠[9](2007)在《饲料级硫酸铜含量测定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铜作为畜禽养殖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特别是在促进畜禽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07年24期)

何学谦[10](2007)在《浓缩饲料中硫酸铜的添加对猪适口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用浓缩饲料中大剂量的添加硫酸铜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食量,将60日龄DLY叁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每个重复6头,配制不同硫酸铜含量的浓缩饲料与能量饲料混合。分别饲喂各试验组动物。通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叁个指标的测定比较,得出若不充分考虑适口性的问题,加大硫酸铜的用量会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生长速度。(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07年09期)

饲料级硫酸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焙烧浸出法对中品位硫化铜矿的工艺条件,以及经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品位达89%),再制取饲料级硫酸铜的工艺。通过适当的焙烧温度,可大大降低硫酸耗量,使铜浸出率达98%,铜的总回收率大于9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料级硫酸铜论文参考文献

[1].王莹,王玉超,李光明.GB34459—2017《饲料添加剂硫酸铜》[J].无机盐工业.2018

[2].熊嘉文.从硫化铜矿制取饲料级硫酸铜工艺研究[J].江西建材.2015

[3].黄达军.饲料级硫酸铜的检测与生产[J].畜禽业.2014

[4].王海静,朱风华.叁氯乙酸法与硫酸铜法测定饲料真蛋白比较[J].饲料研究.2012

[5].贾涛,张连彦,孙志文,周艳飞,李伟革.原子荧光法测定饲料级硫酸铜中砷的含量[J].饲料研究.2010

[6].贾涛.标准加入法检测饲料添加剂硫酸铜中铅含量的探讨[J].饲料广角.2010

[7].李存国.饲料中硫酸铜超标引起猪中毒的诊治及预防[J].养殖技术顾问.2009

[8].冯晓萍,冯毅.太阳能干燥饲料级硫酸铜的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09

[9].马金妙,潘金忠.饲料级硫酸铜含量测定浅析[J].饲料工业.2007

[10].何学谦.浓缩饲料中硫酸铜的添加对猪适口性的影响[J].畜禽业.2007

标签:;  ;  ;  ;  

饲料级硫酸铜论文-王莹,王玉超,李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