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文化论文-曹京燕,卢忠萍

中央苏区文化论文-曹京燕,卢忠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央苏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央苏区廉政文化,伦理价值,借鉴意义

中央苏区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曹京燕,卢忠萍[1](2019)在《中央苏区廉政文化的当代伦理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廉政文化建设创造的廉政文化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属性。中央苏区廉政文化既是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又是群众性文化,具有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组织功能。蕴含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政党伦理,清正廉洁、行事为民的行政伦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公共伦理价值。为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提供了伦理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建国[2](2019)在《反陋俗文化视域下的中央苏区革命宣传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时期,孽生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陋俗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央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通过出版革命报刊书籍,扩展了反陋俗文化的宣传阵地;通过形式多样易于宣传的标语口号,增强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丰富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形式;通过大众化的革命宣传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驱动了反陋俗文化工作。我们党通过宣传革命思想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陋俗文化斗争,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革命阶级觉悟和革命政治水平,实现了广泛的革命政治动员,推动了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形势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曹月柱[3](2019)在《农村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处于农村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中,面对主要在农村进行革命的现实境遇,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性、辩证地对待农村传统文化,汲取其对革命文化培育的积极价值,克服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创造性地推进革命文化与其融合发展,创建中央苏区所特有的新型革命文化,铸就了苏区精神的文化基因。(本文来源于《老区建设》期刊2019年12期)

汪淑君[4](2019)在《中央苏区音乐文化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是由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中国解放事业而浴血拼搏的过程中开辟的面积最大的根据地,它的地域主要包括江西的赣南、福建的闽西和赣粤闽边。1927年,在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部队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号进入井冈山,红军革命奋斗时期就此开始。中央苏区的中心是江西瑞金,在革命精神、战争背景等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中央苏区产生了一种新型的音乐文化,这种文化沐浴着马列主义的阳光雨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洗礼,在中国共产党的统筹指导下,在苏维埃政府的关怀和培育下,中央苏区音乐文化茁壮成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央苏区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宝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中央苏区军民的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的精神,同时也向后人昭示着战争岁月不可磨灭的精神痕迹。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形式多样,主体明确,政治指引性强,这些音乐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音乐财富。同时,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价值对于推进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宣传普及,坚持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更好的结合到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文艺相结合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音乐文化,是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的过程,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塑造引领社会主义风气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因此,研究中央苏区的音乐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广泛搜集和整理中央苏区音乐史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轨迹、历程以及红军革命的历史背景,对中央苏区音乐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探讨,笔者将其划分为六个主要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做出了系统而全面的叙述,在选题依据的基础上,明确表达了本文价值所在,并将现有的学术体系和探究方向一一呈现,为本文的研究奠定背景材料。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一共从叁个方面进行分解阐述,分别是初创时期、成长时期以及繁荣时期。试图分析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开展的各项音乐活动,来更加透彻的了解整个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第叁部分分别从政治教育的功能、宣传动员的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的功能叁个方面重点论述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功能。通过不同角度的剖析,探讨其对各个地区红军、农民和敌军的作用,以及中央苏区音乐文化是如何配合革命运动而进行不断发展的。第四部分主要叙述中央苏区音乐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分别是革命音乐同革命斗争生活相结合、高度强调文艺作品的思想教育作用、歌曲表现形式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以及工农大众直接参与文艺创作的又一创举。第五部分是研究和探讨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具体从音乐史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两个方面入手,同时总结苏区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审美价值、传承价值及教育价值。第六部分是笔者对于保护和推广中央苏区音乐文化所提出的分析、理解与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总体情况结合中央苏区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研究,并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历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同时对中央苏区音乐文化的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中国当代审美价值、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青青[5](2019)在《江西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基于新时代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江西建设文化强省背景下进行的实证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调研对象,实地考察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兴国将军园、大余"南方叁年游击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地,收集了大量赣南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第一手资料,经整理、讨论、分析,总结了江西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深入分析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江西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江西省制定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政策和策略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5期)

刘波[6](2019)在《中央苏区红色体育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色体育文化伴随着革命渗透到了军事、生产和生活之中,不仅是苏区军民的娱乐休闲项目,更是激发军民斗志、体现勇敢和拼搏精神的文化活动。现如今,红色体育文化所彰显的革命意识、团结奋斗意识以及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都是当代社会所需求到文化内容,因此,本文以此为题,对构建中央苏区红色体育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吴珍平,周洁[7](2019)在《中央苏区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闽西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在依法开发、内涵研究、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缺乏整体性、一体化开发理念以及大众化、品牌化、产品化、产业化不强等问题。新时代,应创新开发运用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善用传播方式,挖掘拓展运用价值,以实现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闽西红色文化资源。(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董志新[8](2019)在《中央苏区时“《孙子》罪案”论争的现代启示——兼论毛泽东继承孙子兵学文化遗产的历史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毛泽东因引用《孙子兵法》军事原则指导革命游击战争,遭到"临时中央"的"左倾"领导者强烈反对,双方发生激烈论争。毛泽东曾被剥夺政治军事领导权。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据理力争,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孙子兵学传承方向明确、方法科学、步入坦途,成为构建抗日战争战略和革命战争战略的有机成分和重要部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毛泽东探索到的增益文化自信、磨砺思想武器、贯彻批判精神、适应实际需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有启示意义和助推作用。(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冯裕强[9](2019)在《回望中央苏区的“文化扶贫”》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位于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的中段与南段之间,大体在粤闽赣叁省交会处,气候环境恶劣,经济生产落后,群众文化水平低下,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面宣传,在这样的人文自然环境中开展革命斗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着了解人们思想文化水平,更好地动员群众参与到革命中来,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他撰写的重要调查论文都收集在《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一书中,包括《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9年01期)

陈学红[10](2019)在《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口述史的价值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是土地革命时期苏区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作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要手段的口述史,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口述史在研究、宣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中央苏区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央苏区时期,孽生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陋俗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央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通过出版革命报刊书籍,扩展了反陋俗文化的宣传阵地;通过形式多样易于宣传的标语口号,增强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丰富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形式;通过大众化的革命宣传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驱动了反陋俗文化工作。我们党通过宣传革命思想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陋俗文化斗争,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革命阶级觉悟和革命政治水平,实现了广泛的革命政治动员,推动了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形势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央苏区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曹京燕,卢忠萍.中央苏区廉政文化的当代伦理价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黄建国.反陋俗文化视域下的中央苏区革命宣传工作[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

[3].曹月柱.农村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建设研究[J].老区建设.2019

[4].汪淑君.中央苏区音乐文化价值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5].李青青.江西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6].刘波.中央苏区红色体育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7].吴珍平,周洁.中央苏区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董志新.中央苏区时“《孙子》罪案”论争的现代启示——兼论毛泽东继承孙子兵学文化遗产的历史经验[J].滨州学院学报.2019

[9].冯裕强.回望中央苏区的“文化扶贫”[J].党史文苑.2019

[10].陈学红.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口述史的价值与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中央苏区文化论文-曹京燕,卢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