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高校论文-李非凡

省部共建高校论文-李非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省部共建高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京津冀,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社会网络分析

省部共建高校论文文献综述

李非凡[1](2019)在《高校科研合作网络及演化研究——以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研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方法 /过程]笔者基于CNKI检索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的26所高校在2008年—2017年发表的合着论文数,运用定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 net绘制科研合作网络图谱,从而探讨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现状及演化规律。[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发现,高校科研实力强劲是形成科研合作的基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在科研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地域聚集特性是影响科研合作关系强弱的主要因素;各类大学归属于不同的块模型,占据不同位置和角色,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合作经过10年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动态演化的网络。(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青刚[2](2019)在《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省部共建高校实践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学研协同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出的创新路径,同时也是省部共建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亮点和特色。省部共建高校如何实现政策、资源、人才的高效转化,打破校内校外的资源壁垒,多渠道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释放省部共建高校科研和人才的活力,探索出高校实践教学的特色路径,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于洪良[3](2019)在《做强省部共建高校 打造省域高校“梦之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校省部共建工作在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对高校省部共建以及山东省部共建高校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省部共建高校的努力方向,即夯实共建基础、突出示范引领、提高贡献产出。(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04期)

郭钟群,汪小平,吴建奇[4](2018)在《省部共建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省部共建高校中很多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但是对于土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够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土木工程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发现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43期)

乔燕,黄雪梅[5](2018)在《省部共建背景下经济发达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省部共建可以解决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就业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总结了省部共建后,高层次人才引进出现了人数增长、学科多样、档次提升等特点,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高校与地方政府双方互惠互利的耦合。新契机出现的同时,人才的引进也存在不平衡、未致用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瓶颈成为继续关注探讨的主题。(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13期)

徐吉洪,张乐天[6](2018)在《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过程、动力、特征与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运行十多年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政策演进过程来看,省部共建经历了探索、突破与深化叁个时期。从政策动力学来看,省部共建是国家重大战略协同驱动与我国教育政策内在缺陷双重作用的结果。从政策特征来看,省部共建具有过程的渐进性、参与者的多元性、方式的协同性和内容的全面性等特征。从政策实质来看,省部共建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共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高校与政府间的博弈。(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王红[7](2018)在《省部共建高校再添一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红)河南再添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昨日,省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协议共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至此,河南省部共建高校总数已达11所。根据双方合作共建协议,省政府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郑州航院的支持力度,把学校列为河南省重点建设(本文来源于《郑州日报》期刊2018-01-09)

朱永虹,张万红,钱丽[8](2017)在《研究型高校创新、技术转让、产业间结构升级联动效应分析——基于“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1986年至2016年"211"及省部共建高校创新投入、技术转让、产业结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高校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间结构升级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驱动作用乏力,但是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需求强劲。研究据此建议,探索成果转化多种渠道、精确对接市场需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以促进技术创新扩散、驱动经济发展转型。(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李晓航[9](2017)在《创新办学模式提升科教水平 聚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全媒体 李晓航)10月12日至13日,2017年全国省部共建高校工作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市委书记张国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江(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7-10-15)

时杨[10](2017)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某省部共建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保障作用、力求达到激励效果的一种教育经费使用体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开始于1994年,但直至2006年才得以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2013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从2014年9月起,向新入学的研究生收取学费,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实施全面收费制度。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省部共建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9月以来入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样本,对该学院叁年来实施的奖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研,对进一步优化改革提出思路与设想。(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7年35期)

省部共建高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学研协同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出的创新路径,同时也是省部共建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亮点和特色。省部共建高校如何实现政策、资源、人才的高效转化,打破校内校外的资源壁垒,多渠道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释放省部共建高校科研和人才的活力,探索出高校实践教学的特色路径,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省部共建高校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非凡.高校科研合作网络及演化研究——以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高校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2019

[2].李青刚.产学研协同视角下省部共建高校实践教学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9

[3].于洪良.做强省部共建高校打造省域高校“梦之队”[J].山东教育(高教).2019

[4].郭钟群,汪小平,吴建奇.省部共建高校土木工程实验室建设及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8

[5].乔燕,黄雪梅.省部共建背景下经济发达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

[6].徐吉洪,张乐天.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过程、动力、特征与实质[J].高等教育研究.2018

[7].王红.省部共建高校再添一所[N].郑州日报.2018

[8].朱永虹,张万红,钱丽.研究型高校创新、技术转让、产业间结构升级联动效应分析——基于“211”及省部共建高校经验数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李晓航.创新办学模式提升科教水平聚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N].徐州日报.2017

[10].时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某省部共建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

标签:;  ;  ;  ;  

省部共建高校论文-李非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