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县论文-赵娣

岩溶县论文-赵娣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空间分布

岩溶县论文文献综述

赵娣[1](2014)在《典型岩溶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碳汇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随着森林植被、土壤等生态系统碳相关的研究的深入,森林是地面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但在全球碳源和碳汇的总量上,研究者发现存在不平衡,即存在遗漏汇,且认为北温带森林的固碳功能被忽视。但现阶段国内外对森林碳库的巨细及分布情况尚存在很大的争议性,还有较多有待研究的地方。岩溶地区作为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上覆盖的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意义很大,但目前对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碳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选取典型岩溶县——酉阳县作为研究区域,区域内碳酸盐岩覆盖面积达67.5%,其森林植被是重庆市乃至西南林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遥感卫星影像、酉阳县1:10000地形图和2002年森林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在ArcGIS9.3操作平台上通过目视解译获取2011年森林林地小斑图、酉阳县矢量化地形图。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运用SPSS17.0、Excel等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多目标函数拟合,最终确定了酉阳县各树种生物量和蓄积量转换的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酉阳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和近10年酉阳县碳储量动态变化,探索了酉阳县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酉阳县森林植被近10年呈碳汇功能,其中天然林碳储量在总碳量中占绝对优势;各树种中马尾松、柏木和杉木的碳汇功能明显;在各龄组中幼龄林在全县森林植被碳汇中贡献最大,这说明随着人工林的发展和幼龄林的生长,酉阳县森林植被的碳储量还有增长潜力。通过研究酉阳县森林植被碳密度在空间分布的特点,得出碳密度在空间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所导致的。人类活动影响大的区域森林植被碳密度小反之碳密度大,说明森林植被的保护在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本文还对比了酉阳县和其他非岩溶区县碳密度的差异,分析了岩溶县碳密度小的多种原因。最后根据酉阳县不同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现状及原因,对酉阳县各区的森林发展提出了建议。本研究材料齐全、数据精度高,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本研究建立的植被生物量和蓄积量转换公式是第一次在岩溶区县进行实地测量后创建的,对岩溶区县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为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提出的酉阳县森林植被分区发展经营意见对酉阳县林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01)

李新雄,黄松龄[2](2009)在《我区出台农村环境治理保护新举措 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75个岩溶县综合治理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本文来源于《农家之友》期刊2009年04期)

张战仁[3](2008)在《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分析了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在综合分析岩溶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08年07期)

张战仁[4](2008)在《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岩溶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岩溶生态脆弱区。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方式使原本脆弱的环境更加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胁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要使岩溶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树立大资源观,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实证分析,试图使人们对岩溶县经济增长与各种资源要素的相互关联机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为提高岩溶县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案及理论指导借鉴。首先,对国内外自然资源、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资源观指人们对于资源的内涵、作用等的看法或观点。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资源概念,说明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人们对于资源的认识,经历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演进过程和路径,资源观也由小资源观转变为大资源观。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资源观理论,从各资源要素投入的协调关系上,综合分析各岩溶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分析发现:在耕地严重不足及其他经济社会资源又未系统科学开发的条件下,人口的急速增长,结果导致人们只有违背自然规律滥用土地资源,从而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现代资源要素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岩溶县普遍存在着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于支撑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难题。最后,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广西各岩溶县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教育发展等进行长期动态协调关系实证分析。通过对岩溶县经济增长与各资源要素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土地资源禀赋与岩溶县经济增长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从整体上看,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岩溶县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决定意义,不过与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构成矛盾的是,土地资源禀赋对岩溶县经济增长影响不显着;第二,教育的发展对岩溶区经济增长影响甚微,则进一步表明,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还远未转移到依赖于对人力资源及其他现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以粗放式的开发和利用为主;第叁,作为测度岩溶区生态环境的指标,岩溶县土地石漠化面积百分比却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这说明,以传统资源观为基础的,以土地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岩溶县的资源比较优势不符,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岩溶县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政策含义。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不能忽视区域资源构成的差异性,以及各资源协调投入情况。广西岩溶县环境脆弱,土地资源匮乏,与其生态可承载力矛盾的是,各岩溶县目前又面临加快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因此,为使这些地区的人们真正地走出贫困、走向小康和富裕,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大资源观,坚持人口政策,以及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道路。同时,特别的是,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政府必须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加大对岩溶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投入,提供科学技术的指导。结合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提高岩溶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加快岩溶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的政策建议则包括:第一,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建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第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第叁,引导产业结构快速稳步升级,为岩溶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第四,加大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大力开发与积累人力资源;第五,政府通过加大对岩溶县的财政投入等,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余娟[5](2008)在《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20世纪以来,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受到普遍的重视,协调发展已被公认为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而且从任何区域范围来看,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反过来说,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和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区面积9.87万km2,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41.57%,覆盖了80个县市,是我国最典型、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丰富了广西秀丽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岩溶环境问题,如石漠化、岩溶塌陷、水土流失、旱、涝、地下水污染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广西49个贫困县中,岩溶石山区就占了44个,其中石山面积超过30%的有28个;全区500万特困人口,400万集中在石山区。要真正实现广西岩溶县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了解其生态承载力、经济发展、及两者的协调耦合程度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广西岩溶县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制定广西岩溶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本文在对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式、岩溶地区生态脆弱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广西岩溶县域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等基本理论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广西27个典型岩溶县(包括一些县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宜耕地面积、地形坡度大于25度土地面积、石漠化程度、植被覆盖率、旱涝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耕地等11项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岩溶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岩溶县近年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粮食产量、境内公路里程、农田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人口比重、普通中学数、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等10项影响因子作为岩溶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指标进行建模分析。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原始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可以从大量的可观测因子变量中通过因子分析计算,把众多的因子变量概括、析取和综合为少数重要因子,并通过对各因子变量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相对次序排列,从而可以对27个岩溶县的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做出分类和排序。在因子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计算出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划分出耦合协调的等级,对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对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的定性、定量的分析与评估,提出确保广西岩溶县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岩溶县长期贫困很难保护好生态环境,富裕是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才有可能消除广西岩溶县的贫困状况;同时,增强生态环境意识,保护性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循环型产业(生态旅游、农业、工业、教育等),才能减轻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恢复和重建广西脆弱的岩溶县级区域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覃小群,蒋忠诚[6](2005)在《广西岩溶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选择了广西区27个岩溶县作为评价对象,以11项生态环境脆弱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建立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极度脆弱的岩溶县2个,重度脆弱5个,中度脆弱17个,轻度脆弱3个。(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05年02期)

王建军[7](1992)在《培植开发资源 摆脱石山贫困——广西七个岩溶县调查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其裸露、覆盖面积达137万平方公里,广布于全国各省区。滇、桂、黔叁省区岩溶面积达32.0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岩溶面积的23.4%,占叁省区总面积的39.7%,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岩溶最集中的区域。滇桂黔叁省区岩溶县(以下简称“叁岩”)共176个,约占叁省区县数的60%;“叁岩”土地总面积44.8万平方公里,占叁省区总面积55.6%;1987年“叁岩”地区总人口662 1.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97.12万人,分别占叁省区的62.3%和(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1992年Z4期)

岩溶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刊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县论文参考文献

[1].赵娣.典型岩溶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李新雄,黄松龄.我区出台农村环境治理保护新举措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75个岩溶县综合治理工作[J].农家之友.2009

[3].张战仁.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8

[4].张战仁.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余娟.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估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覃小群,蒋忠诚.广西岩溶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

[7].王建军.培植开发资源摆脱石山贫困——广西七个岩溶县调查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1992

标签:;  ;  ;  ;  

岩溶县论文-赵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