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载力论文-常慧琳,徐明德,武春芳

环境容载力论文-常慧琳,徐明德,武春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容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环境容载力,模糊综合评价,GIS,可持续发展

环境容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常慧琳,徐明德,武春芳[1](2017)在《区域环境容载力的GIS模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运用模糊评判法,结合GIS技术,构建由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4类要素共32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容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GI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可持续性做进一步探究,分析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程度,实现区域环境容载力定量化研究。最终,将研究方法具体运用于介休市区域环境容载力评价,使其更具实际意义。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GI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1期)

张琨[2](2014)在《区域环境容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容载力是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其大小反映了环境系统结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适宜程度,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容载力综合评价,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研究技术方法,判定了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程度,揭示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4年03期)

周宾,陈兴鹏,张旺锋,苏贞珍[3](2011)在《基于EF-EE的嘉峪关生态环境容载力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容载力分析是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环境熵对嘉峪关市规划基期(2005年)的生态环境容载力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出嘉峪关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水平并与同期部分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进行比较,并对2001-2008年嘉峪关市的环境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新陈代谢GM(1,1)建模,预测了规划末期(2020年)以内的环境熵演变趋势,最后提出支撑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需求的生态环境保障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1年04期)

张佳丽[4](2008)在《环境容载力分析方法与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一个发展和考量单位已经备受重视,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却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令世界惊叹,同时,城市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环境污染也更加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本文重点讨论了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环境容载力分析方法与指标体系。该体系是在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这两个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这两个理论的综合与发展提高。本文对环境容载力理论和应用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其特点、内涵、结构与功能,研究其测度分析方法和测度结果所揭示的现状,并引入了环境容载力与环境安全的关系问题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作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示范城市之一,在其规划中应用到了环境容载力这个工具,本文就以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规划作为案例来进一步展示如何应用环境容载力这一工具。其间,辅助论述了国家城市规划的概况,并对于我国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概念、历史、意义以及发展趋势等作了一定阐述。(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8-06-02)

景媛琳[5](2008)在《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人口聚集、工业密集的城市区,其大规模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迫切的发展需求、有限的资源承载力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环境“容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成为联系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纽带和中介,它能反映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程度,从而成为研究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的新思路。城市环境容载力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理论探讨及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将城市环境容载力理论应用于金州区的生态环境评价中,将单要素环境容载力和容载力综合测度两个方面结合到一起,对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进行全面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在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是,各环境要素中,水环境容载力较低,水环境容量尚有一定空间,但水资源量少,可容载人口严重超载;大气环境容载力处于较高水平,发展空间较大;土地资源容载力总体水平一般,个别乡镇容载力较低,要通过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出产率,合理调配资源来缓解土地压力。通过容载力综合测度的计算可以看出,目前金州区具有较大的潜力及更深的发展空间,虽然金州区目前优势度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未来的生态城市发展中,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于子江,海热提,帕拉提[6](2002)在《乌鲁木齐土地环境容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环境容载力包括土地环境区划、土地环境人口容量和土地环境城市建设承载力。在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计算了土地环境容载力(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刊2002年05期)

李新琪,海热提·涂尔逊[7](2001)在《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载力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原因 ,并计算出四种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和氮氧化物的环境容载力。同时 ,结合乌鲁木齐市现阶段发展水平和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 ,提出切实可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及解决途径 ,以达到明显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01年03期)

李新琪,海热提·涂尔逊[8](2000)在《区域环境容载力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环境容载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环境容载力的定义、特征及其综合功能。并进一步讨论了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决策法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方法。该指标体系有助于掌握区域环境容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演变趋势,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0年04期)

倪天麒,王伟[9](2000)在《域市环境容载力及其计量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环境容载力理论探讨入手,论述了环境容载力的概念、定义及其功能,特别是就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各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彼此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环境系统的特点,进一步论述其综合功能与作用。在提出城市环境系统有效规模概念的基础上,对环境系统要素的环境容量以及由环境资源与生物、人文构成的复合系统的承载力进行了计量方法上的探索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00年04期)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10](1998)在《试论城市环境及其容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环境概念入手,对其环境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环境功能与环境作用的关系,最后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城市环境“容载力”的概念,为研究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1998年S1期)

环境容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容载力是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其大小反映了环境系统结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适宜程度,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容载力综合评价,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研究技术方法,判定了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程度,揭示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容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常慧琳,徐明德,武春芳.区域环境容载力的GIS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2].张琨.区域环境容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初探[J].能源与节能.2014

[3].周宾,陈兴鹏,张旺锋,苏贞珍.基于EF-EE的嘉峪关生态环境容载力实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

[4].张佳丽.环境容载力分析方法与指标体系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5].景媛琳.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环境容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6].于子江,海热提,帕拉提.乌鲁木齐土地环境容载力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

[7].李新琪,海热提·涂尔逊.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载力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

[8].李新琪,海热提·涂尔逊.区域环境容载力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0

[9].倪天麒,王伟.域市环境容载力及其计量方法初探[J].干旱区地理.2000

[10].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试论城市环境及其容载力[J].中国环境科学.1998

标签:;  ;  ;  ;  

环境容载力论文-常慧琳,徐明德,武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