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发射论文-王祝华,记者,付毅飞

空间发射论文-王祝华,记者,付毅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载人飞船,空间站,试验船,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发射质量,航天员,征五,中国载人航天,内外空间

空间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王祝华,,付毅飞[1](2020)在《我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运抵发射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文昌1月20日电(王祝华 付毅飞)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海南文昌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方渠道获悉,截至当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经过大约一周的海陆运输,已先后安全运抵(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20-01-21)

刘锟[2](2019)在《“胖五”成功升空,再启太空逐梦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刘锟)时隔两年多,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再次开启太空逐梦征程。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叁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星箭分离,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任(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2-28)

吴少敏,钟哲[3](2019)在《“天琴”升空捕捉宇宙“涟漪”》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吴少敏 钟哲)“5,4,3,2,1,点火!起飞!”12月20日11时2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晴空万里,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喷出绚丽火焰,带着中国人对引力波探测的期盼,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天琴一号”卫(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12-21)

张治彬,李新洪,安继萍,贺广松,王谦[4](2019)在《新型空间碎片清除平台发射诸元确定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现有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轻气炮载荷的GEO轨道空间碎片清除平台清除过程涉及的解固定速度增量拦截发射诸元问题。利用线性Hill的分析解建立命中方程组,将解非线性方程组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利用Matlab工具箱得到高精度的全局最优解。通过Matlab与STK互联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脱靶量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为新型空间碎片清除平台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张杰[5](2019)在《R-LATs空间定位系统发射基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的制造与装配中,对大尺寸测量技术有着越来越高的标准,其测量范围达到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传统的大尺寸测量设备由于测量效率低、测量范围小、单点测量及需要手动瞄准等多方面缺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尺寸测量技术发展的要求。目前飞机、火箭等大型设备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采用激光跟踪仪、iGPS系统等大空间测量设备进行空间位置测量,但大空间定位技术基本被国外垄断,我国尚未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空间精密测量设备,所以大尺寸空间精密测量系统已成为我国大尺寸测量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提出的旋转激光经纬仪空间定位系统(Rotary-laser automatic theodolites,R-LATs)是一种基于前方交会原理开发的新型大尺寸空间精密测量系统,具有测量效率高、精度高、测量覆盖范围大、扩展性能好以及并行测量能力的优点,为大空间测量设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对R-LATs系统的组成、测量原理以及测量模型,系统参数的标定技术以及特征角度精度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R-LATs空间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根据R-LATs系统测量原理与系统组成,分别建立了单台R-LAT测量模型与多台R-LAT测量模型。研究了特征时间的提取过程、特征角度的识别、计算方法以及系统的精度影响因素。2)设计了R-LAT的硬件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保证了扇形激光供电的稳定性与电能传输效率,减少了物理摩擦,提高了发射头旋转的稳定性。采用ns级基准光源的驱动电路,提高了基准信号的触发精度。3)研究了单个测量单元下的系统参数标定技术与误差分析技术。针对激光平面线宽由宽变窄、由窄到宽的特性,提出了单位置标定方法与多位置标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15 m的测量范围内,单位置标定方法下的长度测量误差小于0.15 mm,结果优于多位置标定方法。针对主轴回转误差对特征角度误差影响的问题,建立了发射头主轴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及主轴摆动对特征角度影响的误差分析模型,利用Matlab仿真了主轴轴向窜动、径向跳动对特征角误差影响与被测目标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选配法完成了主轴摆动对特征角度影响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发射头与电机主轴的装配间隙小于0.015 mm时特征角精度较高。4)构建了R-LATs原型系统。从准确性与重复性两个精度评定指标,进行了R-LATs系统测量精度评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5 m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优于0.2 mm,重复测量精度小于0.05 mm,说明本文研究的R-LATs系统具有较高的大空间测量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屈彩霞,杨海峰,蔡江辉,罗阿理,张继福[6](2019)在《基于相关子空间的双峰发射线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辨率天体光谱中呈现的双峰发射线轮廓可能反映着比较珍稀的物理现象,如双活动星系核(AGNs)、双超大质量黑洞(SMBH)、喷流云与窄线区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光谱处理过程产生的低质量特征线。双峰发射线轮廓一般由2个或2个以上的波峰构成,对该特征进行提取并分析,可作为双AGN、星系对、双黑洞等稀有天体更有效的搜寻依据,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星系乃至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相关子空间的双峰发射线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叁部分:首先利用稀疏差异因子δ度量双峰发射线光谱中属性差异程度,利用KNN方法约束参与稀疏差异因子计算的光谱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LAMOST低分辨率光谱给出基于相关子空间的特征提取方法;其次,为了验证稀疏差异因子σ以及KNN的输入参数k对双峰发射线光谱的适应性,选择LAMOST双峰发射线光谱样本及普通星系光谱数据,红移范围z<0.3(确保Hα, Hβ,[OⅢ]λλ4 959, 5 007,[NⅡ]λλ6 548, 6 584,[SⅡ]λλ6 717, 6 731等发射线落在LAMOST波长覆盖范围),获得训练集光谱总数332+332(正负样本)条,并借助人眼检查分析该方法中的两个参数:k和δ阈值α对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k=18,α=0.6时,相关属性分布较密集且稀疏点较少,结果比较理想;最后,对332条双峰发射线光谱特征子空间所在的波长区间、双峰红/蓝移间隔、双峰线强比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测量及人眼认证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相关子空间的双峰发射线特征表述。此外,从双峰特征子空间上不同的发射线激发机制([OⅢ]/[NⅡ]/[SⅡ]等禁线、 Hα、 Hβ等氢线)及相关特征子空间上线强关系等角度,对样本中双峰轮廓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6期)

宋健[7](2019)在《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溯源技术及在轨发射率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遥感的发展方向是高光谱分辨和高定量化。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等领域对红外遥感数据的定量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气候变化监测要求来自红外遥感载荷的测量数据满足不确定度水平优于0.1 K和10年间的稳定性优于0.04 K。如此高的定量化水平对红外遥感载荷的研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要实现此目标不仅需要稳定的红外探测仪器,还需要高精度的在轨辐射定标黑体源。同时如此高的长期稳定性指标还要求红外遥感仪器在轨运行期间能够始终保证其量值的有效性。基于上述重大应用需求,设计和研制了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使其达到温度稳定度优于0.01 K,不确定度优于0.15 K的技术指标。设计了微型相变固定点装置安装在黑体腔上,利用国际温标定义的温度基准点-相变固定点在黑体腔上获得相变坪台实现对黑体上的温度计进行在轨的校准,从而将黑体温度溯源到国际温标。微型镓相变固定点长达3年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优于3 mK,微型水,镓,镓-铟,镓-锡,镓-锌,水杨酸苯酯和丁二腈等7种固定点的不确定度优于10 mK(k=2)。在空间黑体辐射源的核心指标发射率的测量方面提出了基于控制环境辐射的在轨发射率测量方法和基于黑体腔法向-半球反射特性的在轨发射率测量方法,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用于在轨测量黑体腔的发射率。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和实验验证,实现了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温度和发射率两个关键参数的在轨校准和测量。基于受控背景辐射的在轨发射率测量方法在黑体前部设置高发射率的热辐射环,实现照射到黑体的背景辐射大部分来自热辐射环的辐射。通过改变热辐射环的温度控制照射到黑体的背景辐射,利用测量黑体腔反射的背景辐射的变化量计算黑体腔的反射率从而获得黑体腔的发射率。利用该方法测量了Pyromark,811-21,JSC-3和碳纳米阵列四种高发射率涂层的发射率,其结果分别为0.901,0.964,0.979和0.997。通过扫描电镜获得了涂层的表面微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涂层表面微结构的差异对其发射率的影响,即涂层表面结构复杂蓬松多孔其发射率更高。利用该装置分别测量了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8μm~14μm谱段发射率和光谱发射率,其在相同光谱下的结果一致性优于0.06%。系统的评价了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贡献,该方法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为0.145%。提出了基于黑体法向-半球反射特性的发射率测量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空间黑体辐射源工作环境,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作为光源沿法向照射黑体腔。通过测量黑体腔法向反射的激光功率以及黑体腔法向-半球反射特性推算黑体腔半球方向反射的激光功率,再通过黑体腔半球方向反射的激光功率与激光出射功率的比值计算得到黑体腔的发射率。该方法测量的黑体发射率结果与基于受控背景辐射的发射率测量方法等在相同光谱下的结果差异小于0.06%。系统的评价了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贡献,该方法标准不确定度为0.19%。通过研究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实验室量值比对方法验证了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辐射量值的精度。以真空低背景红外高光谱亮温计量标准装置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量值溯源和比对方法,通过傅里叶光谱仪将高精度的实验室标准黑体的光谱辐射量值与相同温度下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光谱辐射量值进行比对。真空低背景红外高光谱亮温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为0.036 K@190 K(10μm),0.026 K@300 K(10μm),0.030 K@400 K(10μm)。在273 K~313 K温度范围内对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实验验证了其辐射量值有效性。在每个测试温度点下800 cm~(-1)~1400 cm~(-1)光谱范围内大部分波数下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结果差异小于10 mK。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黑体源的温度稳定性优于10 mK,在不同温度下黑体腔底部的温度均匀性优于10 mK,其轴向温度均匀性优于38 mK。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不确定度优于50 mK。通过对黑体的温度和发射率两个关键参数在轨校准和测量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保证了空间黑体辐射源在轨运行期间量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基于受控背景辐射的发射率测量方法和基于黑体法向-半球反射特性的黑体发射率测量方法研究为黑体辐射源发射率的在轨测量和验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高精度黑体实验室量值溯源和量值比对方法的研究对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的量值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设计和在轨发射率测量方法的研究对提高红外遥感载荷的定量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杜慧如,莫喜平,刘永平[8](2019)在《半空间指向性低频柱型发射换能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半空间宽波束指向性柱型换能器,基于4只纵向振子,通过模态迭加原理实现波束控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预想的换能器进行建模仿真,得出导纳、发射电压响应和指向性等重要的参数,其中单极子和偶极子在水中的谐振频率分别为2 800 Hz和3 000 Hz,发射电压响应峰值分别为139.6 dB和137.3 dB。当单极子和偶极子按1:1进行合成时,指向性波束图声轴方向前后声压比约为12 dB左右,波束宽度约为140度,符合宽波束的要求。结果表明:利用单极子模态和偶极子模态可以合成理想的半空间宽波束指向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5-25)

付毅飞[9](2019)在《零壹空间公布火箭发射失败原因:陀螺故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付毅飞)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1日发布公告,对3月27日该公司OS-M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简单说明。公告称:3月27日17时39分,零壹空间OS-M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一级飞行正常,一二级分离正常。一二级(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4-02)

苏艳芳,董丽艳,牛有田,朴金龙[10](2019)在《甚低频法预报“神州一号”发射期间的空间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一种爆发现象,当太阳耀斑发生时,将辐射出大量的X射线和高能粒子等.X射线约8.3 min最先到达地球,引起电离层的电子浓度急剧增大,使得电离层的等效反射高度随之降低,从而引起甚低频信号的相位异常变化,而且会引起短波通讯中断.高能粒子约1~3天后到达地球,造成高纬度地区的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的骚扰,甚至信号中断,同时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伤害.本论文在河南新乡地区用甚低频接收仪监测到了中国"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期间的甚低频信号相位的异常变化数据,根据该数据预测出太阳耀斑的强度和级别,并与美国的GOES卫星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预测结果高度吻合.因此验证了甚低频法预报空间环境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空间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刘锟)时隔两年多,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再次开启太空逐梦征程。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叁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星箭分离,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王祝华,,付毅飞.我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运抵发射场[N].科技日报.2020

[2].刘锟.“胖五”成功升空,再启太空逐梦征程[N].解放日报.2019

[3].吴少敏,钟哲.“天琴”升空捕捉宇宙“涟漪”[N].南方日报.2019

[4].张治彬,李新洪,安继萍,贺广松,王谦.新型空间碎片清除平台发射诸元确定及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5].张杰.R-LATs空间定位系统发射基站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屈彩霞,杨海峰,蔡江辉,罗阿理,张继福.基于相关子空间的双峰发射线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7].宋健.空间基准黑体辐射源溯源技术及在轨发射率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9

[8].杜慧如,莫喜平,刘永平.半空间指向性低频柱型发射换能器[C].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9].付毅飞.零壹空间公布火箭发射失败原因:陀螺故障[N].科技日报.2019

[10].苏艳芳,董丽艳,牛有田,朴金龙.甚低频法预报“神州一号”发射期间的空间环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标签:;  ;  ;  ;  ;  ;  ;  ;  ;  ;  

空间发射论文-王祝华,记者,付毅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