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仲秋

(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加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9.15±2.36)、(42.93±1.87),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18.26±2.12)、(27.73±1.5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脑梗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44-02

脑梗死是临床上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的疾病,所发于老年患者,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脑梗死会对脑部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害[1],发病率较高,即使临床上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也会出现脑梗死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舌歪斜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CT、MRI等明确诊断,符合脑梗死后遗症的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男9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为(62.7±5.2)岁。对照组男10例,女6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3.2±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床边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血管扩张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肝阳上亢型给予患者天麻钩藤饮治疗,药物组成为天麻、钩藤、白芍、杜仲各15g,黄芩、桑寄生、牛膝各12g。气虚血瘀型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治疗,药物组成为黄芪4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3g。阴虚风动型给予患者镇肝熄风汤治疗,药物组成为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牡蛎、生龟板、玄参、天冬各15g,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5g。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语言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够自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至Ⅳ级以上为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语言恢复明显,生活勉强自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至Ⅲ~Ⅳ级为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肢体运动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9.15±2.36)、(42.93±1.87),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18.26±2.12)、(27.73±1.5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疗效

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8%,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后遗症是脑梗死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症状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多,也促进了脑动脉管腔狭窄及血栓的形成,以及脑梗死会使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等状况,导致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方法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多给予患者扩张血管药物,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4]。脑梗死后遗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其病因主要有肝阳上亢、气血不足、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5],根据对患者的辨证,采取适当的方剂,对病症进行调理,达到补气升阳、活血益气的效果。本研究中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霞,张含生,米素云.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2]王增凤,毛秀云,李礼琪.脑梗死后遗症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8期.

[3]白行官,肖华业.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遗症48例[J].广西中医药,2010年02期.

[4]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张光友,沈世英.脑梗死配合中药及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年19期.

标签:;  ;  ;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