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序列论文-欧阳华,侯新国,刘建宝

理解序列论文-欧阳华,侯新国,刘建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解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冲激函数,高斯函数

理解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华,侯新国,刘建宝[1](2016)在《基于高斯函数序列的冲激函数的理解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冲激函数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重要数学模型,本文以高斯函数代替常用的矩形函数作为函数序列极限逼近冲激函数,使得冲激函数及其高阶导数的奇偶性质更易理解,并讨论了冲激函数的面积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计算0-到0+初始值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19期)

李珊珊[2](2016)在《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对二语词块附带习得和篇章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听这两种输入方式在二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独比较视、听效用的基础上,已有研究发现视听并行呈现的方式能使学习者从多种渠道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两种模态的共时加工会使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增加,从而削弱学习效果。除此之外,两种模态的如何序列呈现更有利于语言学习却无从考证。另外,二语输入模态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习得和语篇理解的领域,词块习得却鲜有涉及。为找出最优化的视听输入结合的方式,本研究以双模态输入信息加工模型为理论基础,比较叁种不同的输入方式(视听同时、先视后听和先听后视)对二语词块附带习得以及篇章理解的影响。另外,其影响是否会受到二语水平因素的调节也考虑在内,具体回答以下问题:1)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方式如何影响二语词块附带习得?2)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方式如何影响二语篇章理解?3)二语水平如何影响不同输入方式下的二语词块附带习得?4)二语水平如何影响不同输入方式下的二语篇章理解?本研究共选取115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受试,其中包括叁个平行班的67名大一学生和叁个平行班的48名大叁学生。一个大一班级和一个大叁班级构成一个实验组。实验前的水平测试显示叁个实验组间无显着差异,但每个组内根据水平测试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叁个实验组接受不同的视、听输入呈现方式:视听同时呈现、先视后听呈现以及先听后视呈现。实验材料为一篇270字的短文,并从中选取了10个目标词块。受试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后按要求立即自由回忆短文内容。完成自由回忆任务后,受试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还需完成一套词块习得测试题。这套测试题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在视、听模态下检测受试对词块的词形和词义的学习。在实验的最后受试需完成问卷调查以及在每个实验组选取六名受试接受深入访谈。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视听输入的呈现方式对听觉词义测试和总体词块习得发挥了显着作用,即同时呈现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虽然先视后听组也优于先听后视组,但无显着差异。由于听读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受试通常会出现读得懂却听不懂的现象。视听同时呈现可以有效弥补听觉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受试而言,先听后视的输入方式仅仅提供了一次词块信息加工的机会。2)在篇章理解方面,视、听输入并行呈现的效果显着好于序列呈现。由于视听输入本身特征的不同,二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方面往往优于听力理解,而视听同时呈现使得受试有两次处理文字信息的机会,这对篇章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在总体词块即时习得中,低水平受试的并行呈现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这归功于视听同时呈现弥补了低水平受试在听力方面的不足。相反,高水平受试的先视后听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这是因为先视后听可以使得学习者将文字输入和语音输入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词块的完整心理表征。而视听同时组虽然也优于先听后视组,但无显着差异。这是由于对于原本就擅长两种模态的高水平受试而言,视听同时呈现相同的信息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另外,组内对比显示,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词块习得整体上得到了显着的提高。4)在篇章理解上,低水平受试的视听同时呈现组显着好于两个序列呈现组;而高水平受试的同时呈现组与先视后听组都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先视后听组之所以在高、低水平受试间出现不同表现,原因在于高水平受试对信息进行了两次加工,而低水平受试由于猜测词块意义分散了注意力,从而对篇章理解产生了不利影响。组间对比显示,随着受试二语水平的提高,篇章理解在叁种输入方式下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语词块教学中,视听同时呈现总体效果最好。但同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水平的影响,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的输入方式:对于低水平学习者,视、听输入同时呈现可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高水平学习者,先视后听的输入方式反而效果更好。另外,无论对于高、低水平受试,二语篇章理解在视、听输入的并行呈现方式下效果都最好,因此,教学模态的使用要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廖峻,邱志鸿,黄桦[3](2016)在《促进物理概念理解的POE教学序列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OE教学序列,即预测-观察-解释序列,是一种提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有效的实验演示策略。它是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而提出,经实践证明是实用而又有效的。对POE教学序列的一般使用步骤与使用方法、教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列举了使用POE教学序列的两个案例,并且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宋培军,张秋霞[4](2016)在《“主辅线范式”: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多有范式之争,主要是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及其与它们的辩驳。本文在魏光奇教授"两主体论"和"单线多线统一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申论、阐发,提出"主辅线范式"的命名,并且探讨以之作为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的可行性。"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为东方社会所独具,这一点往往被戴着社会形态眼镜看待生产方式序列的人们所忽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生产方式序列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叁种征服"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由此有助于透视东方社会基于生产方式的游牧、农耕二元性而独具的边疆民族之于帝国国体形塑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汪娴[5](2014)在《自然语言理解中时间序列聚类的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中已广泛应用,其中自然语言理解是其应用到实际领域的典型范例。智能产品则凭借多方面的优势,也迅速地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自然语言理解与智能产品设计有机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自然语言篇章中的聚类模型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中,提出了基于领域的篇章时间序列聚类模型,并阐述了其建立过程以及具体实现过程,实现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良好沟通,并为后面的设计提供基础,用来改善产品设计领域智能化不高的现状。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语言理解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介绍了现有的知识表示方法;其次对具体时间词、时序连接词和时态系统叁种表达时间序列关系的时间信息进行了介绍;接着详细讨论了时间序列关系及其推理,介绍了事件时间序列聚类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有时间标记的时间序列聚类和无时间标记的时间序列聚类两种聚类方法,并分析了时间序列聚类的耦合性,进而建立了时间序列聚类模型;之后阐述了该模型在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下的建立和实现过程;最后建立了领域知识库,将自然语言理解的时间序列聚类模型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李永浩,张西红,赵欣,彭涛[6](2012)在《人体红外图像序列威胁行为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识别人体的威胁行为,对提取的人体红外图像行为序列特征进行研究,提取每一帧图像的HOG特征并且并联形成序列二维特征。为降低特征维数,对二维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使用变换后的包含该二维图像主要信息的前两列近似代替该图像的主要特征,最终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降维后的多段图像序列进行训练和测试,并给出最终训练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特征能实现对几种典型的威胁行为识别。(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2年01期)

陈家荣[7](2007)在《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原理的理解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理解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原理与扫描技术,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方法:通过教学,深刻理解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原理及其扫描技术。参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大量文献报道。结果:掌握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的原理及其扫描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了解其它医院1.5T,3.0T磁共振脉冲序列的使用情况,与同行交流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扫描技术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结论: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扫描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7年24期)

秦延梅[8](2006)在《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过程的隐性策略序列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策略是外语学习中必不可缺的学习策略之一,它指听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获取或处理信息的方法。该策略的组合与运用存在着一个不可逆行的隐性序列现象,它具备两个特点:认知策略的线性序列禁逆性与元认知策略的相对自由性。(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王万诚[9](2005)在《用前馈神经网络对软件理解中函数调用序列的混沌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有噪声小数据量时间序列的混沌识别,是目前国内外许多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对小数据有噪声的时间序列计算最大李亚谱诺夫指数,可判断该序列是否存在混沌现象。本文首创将这一算法经转换应用到软件逆向工程过程的分析中,结果表明,软件逆向工程过程分析中出现的函数(或类)调用序列有些存在、有些不存在混沌现象,这为理解软件系统构建高层结构和抽取重用信息而开发新方法与新技术找到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5年11期)

顾煜,薛专[10](2002)在《要正确理解“书记员单独职务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肖扬院长在高院院长会议上要求各地进一步进行“书记员单独职务序列”的改革试点,对这一要求有的法院作片面理解,认为就是要搞审、书分离,书记员集中办公,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书记员单独职务序列”的涵义,首先要弄清为什么要对书记员实行“单独(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02-05-30)

理解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听这两种输入方式在二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独比较视、听效用的基础上,已有研究发现视听并行呈现的方式能使学习者从多种渠道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也有研究显示两种模态的共时加工会使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增加,从而削弱学习效果。除此之外,两种模态的如何序列呈现更有利于语言学习却无从考证。另外,二语输入模态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习得和语篇理解的领域,词块习得却鲜有涉及。为找出最优化的视听输入结合的方式,本研究以双模态输入信息加工模型为理论基础,比较叁种不同的输入方式(视听同时、先视后听和先听后视)对二语词块附带习得以及篇章理解的影响。另外,其影响是否会受到二语水平因素的调节也考虑在内,具体回答以下问题:1)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方式如何影响二语词块附带习得?2)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方式如何影响二语篇章理解?3)二语水平如何影响不同输入方式下的二语词块附带习得?4)二语水平如何影响不同输入方式下的二语篇章理解?本研究共选取115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受试,其中包括叁个平行班的67名大一学生和叁个平行班的48名大叁学生。一个大一班级和一个大叁班级构成一个实验组。实验前的水平测试显示叁个实验组间无显着差异,但每个组内根据水平测试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叁个实验组接受不同的视、听输入呈现方式:视听同时呈现、先视后听呈现以及先听后视呈现。实验材料为一篇270字的短文,并从中选取了10个目标词块。受试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后按要求立即自由回忆短文内容。完成自由回忆任务后,受试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还需完成一套词块习得测试题。这套测试题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在视、听模态下检测受试对词块的词形和词义的学习。在实验的最后受试需完成问卷调查以及在每个实验组选取六名受试接受深入访谈。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视听输入的呈现方式对听觉词义测试和总体词块习得发挥了显着作用,即同时呈现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虽然先视后听组也优于先听后视组,但无显着差异。由于听读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受试通常会出现读得懂却听不懂的现象。视听同时呈现可以有效弥补听觉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受试而言,先听后视的输入方式仅仅提供了一次词块信息加工的机会。2)在篇章理解方面,视、听输入并行呈现的效果显着好于序列呈现。由于视听输入本身特征的不同,二语学习者在阅读理解方面往往优于听力理解,而视听同时呈现使得受试有两次处理文字信息的机会,这对篇章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在总体词块即时习得中,低水平受试的并行呈现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这归功于视听同时呈现弥补了低水平受试在听力方面的不足。相反,高水平受试的先视后听组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这是因为先视后听可以使得学习者将文字输入和语音输入结合起来,从而获得词块的完整心理表征。而视听同时组虽然也优于先听后视组,但无显着差异。这是由于对于原本就擅长两种模态的高水平受试而言,视听同时呈现相同的信息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另外,组内对比显示,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词块习得整体上得到了显着的提高。4)在篇章理解上,低水平受试的视听同时呈现组显着好于两个序列呈现组;而高水平受试的同时呈现组与先视后听组都显着优于先听后视组。先视后听组之所以在高、低水平受试间出现不同表现,原因在于高水平受试对信息进行了两次加工,而低水平受试由于猜测词块意义分散了注意力,从而对篇章理解产生了不利影响。组间对比显示,随着受试二语水平的提高,篇章理解在叁种输入方式下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语词块教学中,视听同时呈现总体效果最好。但同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水平的影响,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的输入方式:对于低水平学习者,视、听输入同时呈现可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高水平学习者,先视后听的输入方式反而效果更好。另外,无论对于高、低水平受试,二语篇章理解在视、听输入的并行呈现方式下效果都最好,因此,教学模态的使用要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解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华,侯新国,刘建宝.基于高斯函数序列的冲激函数的理解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李珊珊.视、听输入的序列/并行呈现对二语词块附带习得和篇章理解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6

[3].廖峻,邱志鸿,黄桦.促进物理概念理解的POE教学序列及案例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宋培军,张秋霞.“主辅线范式”:理解马克思生产方式序列的另一种思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汪娴.自然语言理解中时间序列聚类的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6].李永浩,张西红,赵欣,彭涛.人体红外图像序列威胁行为理解[J].兵工自动化.2012

[7].陈家荣.高场磁共振脉冲序列原理的理解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

[8].秦延梅.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过程的隐性策略序列解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王万诚.用前馈神经网络对软件理解中函数调用序列的混沌识别[J].计算机科学.2005

[10].顾煜,薛专.要正确理解“书记员单独职务序列”[N].人民法院报.2002

标签:;  ;  

理解序列论文-欧阳华,侯新国,刘建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