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宗树国

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宗树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灾消防,污染物,非稳态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宗树国[1](2019)在《火灾消防处理时期排放污染物的非稳态扩散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灾消防时期会排放出很多污染物,主要呈烟雾气形态。鉴于污染现状和保护大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求,提出并构建基于高斯分布的火灾消防处理时期排放污染物的非稳态扩散模型。为了提高污染物非稳态模型构建精确度,详细分析并计算了浓度背景值、高斯模型参数、风速影响阈值、风向影响参数和湿度影响参数等扩散模型构建需要考虑的因素。基于因素确定,针对单一火灾消防处理点排放污染物非稳态扩散模型进行构建。以污染物分布情况为依据,在设定的污染物范围结构中,构建污染物非稳态扩散模型。(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张娅,王胜[2](2018)在《基于高斯扩散模型的无锡大气污染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大气环境和水、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状况虽然得到了飞跃,但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对人们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针对无锡市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无锡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参数,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的性质和种类。根据污染参数,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SPSS对污染物指标进行筛选,得到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农垦烧荒、工业废水,性质为PM2.5, PM10,CO。(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8年11期)

巨占莹,张志红[3](2018)在《考虑组分活度的多组分污染物扩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处置固体废弃物时多采用具有隔离和屏障作用的压实黏土衬垫体系,其渗透性极低,渗滤液溶质在其中的主要运移方式为扩散。针对各类堆场渗滤液中多组分污染物并存的实际工程现象,研究了多组分污染物在防渗黏土垫层中的扩散规律。基于混合物组分线性动量平衡,引入可考虑组分有效浓度的活度系数,建立了多组分污染物在黏土垫层中的一维扩散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所建扩散模型进行求解,揭示了多组分污染物在黏土垫层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与单组分污染物扩散相比,多组分污染物共存时组分活度的引入对独立组分的扩散起到了阻滞作用。研究结果能够为各类堆场设计合理经济的防渗隔污屏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怡[4](2018)在《化工爆炸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通过解析爆炸冲击,蘑菇云,和污染物扩散叁个阶段,组建成对化工爆炸而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问题的结构性数学模型的研究。运用CSIRO(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污染物扩散研究方法求出下风最大污染物影响距离。本文强调了化工爆炸所形成的点源的扩散模式,对化工爆炸的污染物扩散问题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对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王昕然,严超,苗世光,程卫亚,张良[5](2017)在《场区尺度风场和污染物扩散快速预测模型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核事故、大气污染事故以及城市恐怖袭击事件,及时的预报风场、预测烟云散布状况,对早期事故应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事故后果评价工作主要采用大中尺度模型来模拟风场和污染物的分布,精度的限制导致其在对建筑物和植被复杂下垫面问题的处理上进行了过多的简化,这种处理方式非常不利于场区范围内(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小尺度风场和污染物扩散的模拟,因此在保证时效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7年00期)

王闯[6](2018)在《基于GMS的介质类型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及模型校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亟待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估及修复等相关研究。本论文是基于GMS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介质类型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校对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建立模型校准的新方法。本论文利用GMS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探索介质类型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数值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而模型的可靠性取决于前期数据的收集和后期模型的校准。然而,由于目前的理论技术水平和计算能力的限制,缺乏水文地质数据和对地下水系统内真实情况的不完全理解,基于软件所建立的地下水模型与实际地下水系统之间总是不能完全吻合。因此,后期模型的校准尤为重要。为此,论文分别以粗砂、细砂及黄铁矿为填充介质,模拟地下水含水层环境,探索苯酚在叁种介质中的扩散的情况;并将室内装置概化成概念模型,采用GMS将概念模型转变为数值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求解参数敏感指数,揭示参数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并在传统试错法校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建立新的模型校准公式,公式以敏感指数为待校准参数的校对倍数,通过调整校准系数筛选参数的最优解。以室内和野外两组实验建立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验证新的模型校准公式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污染物在叁种介质中扩散的速度由快到慢分别为粗砂、细砂、黄铁矿;以粗砂为填充介质的渗透系数、孔隙度及弥散度的敏感性大小分别为53.80%、44.82%、1.38%;细砂的渗透系数、孔隙度及弥散度的敏感性大小分别为49.93%、48.86%、1.21%;黄铁矿的渗透系数、孔隙度及弥散度的敏感性大小分别为51.48%、47.16%、1.36%。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度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大小为渗透系数>孔隙度>弥散度,与填充介质类型无关。基于新的模型校准方法,通过调节校准系数进行正演模拟运算,模型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新的校准方法方便可行,缩短了模型拟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杨小芳[7](2018)在《基于Mike模型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水资源是汉江中下游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日益沉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水资源有了很大的潜在危机。因此,研究汉江中下游水环境,揭示水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原因,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汉江流域污染源多,水质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搜集研究区河段的水文站点信息、污染源状况、排污企业、排污口、断面的地形资料、典型断面的水质状况,对研究河段的水文、水质状况特征进行评价,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分别建立河网文件、断面文件、边界文件、时间序列文件、HD、AD参数文件,并把这些信息加入到模拟文件中,以此建立水动力一水质耦合模型,验证Mike模型在汉江流域的适用性,并对水质进行预测,以及在GIS中进行动态可视化演示,使其更直观的显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通过Mike11模型的模拟和算法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水动力条件下,通过反复率定河床糙率,使其模拟值与实测值过程线大致吻合,研究区河段的河床糙率即曼宁系数为襄阳段0.042,钟祥段为0.022;(2)水质模型中,襄阳段的NH3-N的衰减系数为0.217,TP的衰减系数为0.452;钟祥段的NH3-N的衰减系数为0.164,TP的衰减系数为0.386;沈湾断面NH3-N模拟误差为25.6%,TP的模拟误差为25.82%;转斗断面的NH3-N的模拟误差为29.24%,TP的模拟误差为26.42%,最大的绝对误差为39.5%,总体平均误差没有超过30%,模型模拟的较好;(3)水质预测中,模拟计算的预测时间为2个小时,预测河流长度为30km,在钟祥市内,从污染负荷入河口到转斗断面沿程的污染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预测的结果为NH3-N在两个小时降解了 0.1952mg/L,浓度从0.698变化到了 0.5028,2小时内基本可以达到水质二级标准(NH3-N标准为0.5mg/L),再经过0.05h的变化就可以达到0.4987。TP在两个小时降解了 0.1339mg/L,浓度从0.249变化到了 0.1151,2小时内基本可以达到水质二级标准(TP标准为0.1mg/L),还需再经过0.4h就可以达到二级标准,浓度降低到0.0986。足以说明汉江流域的水质状况良好。可为汉江流域的水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陈举涛[8](2017)在《基于Web GIS和高斯大气模型的厦门港船舶污染物的扩散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航运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船舶排放的污染物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厦门港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港口,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也不容忽视,因此针对船舶航行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可视化模拟,对相关监管人员能够做出合理和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Web GIS是利用互联网将GIS地理数据发布在网页上的一项技术,由于其处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性、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可视化能力,可以将它与污染物的高斯大气扩散模型相结合,模拟出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化。本论文主要以厦门港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和实现网络爬虫的方式抓取进出厦门港的船舶数据,建立船舶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这些船舶数据估算出各船舶排放污染物的速率,从而计算出进出厦门港的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通过对高斯线源大气扩散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厦门港船舶航行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高斯线源大气扩散模型用于计算污染物下风向的浓度,然后通过坐标转换将高斯平面上的浓度分布映射到Web GIS上,实现了污染物扩散的动态模拟。本文采用Intellij IDEA作为开发环境,使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一个多线程网络爬虫系统用于抓取网站上的船舶数据,船舶数据使用MySQL数据库保存,选择Spring boot为后台开发框架来设计高斯大气扩散模型计算污染物扩散浓度,使用MyBatis作为持久层开发框架用于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前端可视化功能实现应用百度地图API。通过它们的结合实现了厦门港船舶航行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扩散过程中的动态模拟。(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刘倩[9](2017)在《大气污染物的对流—扩散模型及其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气污染物组分构成及其性态,污染物积聚过程与运移规律等,是认识、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恰当的数学模型对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行为进行描述,并且通过附加数据和反演算法确定难以直接测量的模型参数和污染源,对于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主要考虑污染物运移的对流-扩散模型以及大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利用差分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并研究确定未知模型参数(源项、边界流量等)的反问题。第二章为预备知识。主要介绍变分伴随方法、抛物型方程的近似控制理论和大气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章节研究做准备。第叁章主要考虑矩形域上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及源强度反演问题。利用变分伴随方法建立描述已知数据和未知参数之间的变分恒等式,并基于近似控制理论证明反问题解的条件唯一性。进一步,根据正问题的差分解和终值时刻的观测数据,应用同伦正则化算法对源项强度进行数值反演,并给出数值算例。第四章主要考虑一般区域上的二维扩散及源项反问题。分别以边界流量和终值数据为附加条件,提出两类确定源项的反问题,并利用变分伴随方法、近似控制理论和抛物方程的极值原理证明上述两个反问题解的条件唯一性及其稳定性。第五章中,对于第叁章给出的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考虑一个确定边界流量的反问题。应用变分伴随方法,基于联系附加数据和未知边界流量的变分恒等式,证明反问题解的条件唯一性,并建立反问题的Lipschitz稳定性。本章最后基于ADI差分方法对正问题进行数值求解,并利用同伦正则化方法对边界流量进行数值反演。在第六章中,基于大气动力学与污染物扩散理论,给出包含连续性方程、动量传输微分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耦合方程组。在二维情形,构造方程组求解的迭代算法,并给出数值算例。(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3)

严华祥[10](2017)在《有机污染物在复合衬垫系统中固结—扩散耦合运移解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填埋场产生的高浓度和高毒性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底部和周边水体和土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尽管许多填埋场已经根据标准建立了渗滤液的防渗系统,但是仍然有许多填埋场下部的地下水受到渗滤液的污染。。本文对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的组分和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给出了不同污染物在渗滤液中的取值范围。且对垃圾填埋场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归类,给出了不同环境问题的诱发因素。对污染物运移耦合固结作用下在垃圾填埋场衬垫(包括单层衬垫和复合衬垫)中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维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在小变形稳态,小变形瞬态和大变形瞬态下的运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边界条件和排水条件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借助模型的解析解,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衬垫中的运移特性,研究了复合衬垫防污性能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了不同固结模型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并研究了 GMB+CCL复合衬垫和单层压实粘土衬垫CCL的服役性能。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1)建立了有机污染物耦合固结作用通过GM/CCL复合衬垫和单层CCL的一维运移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扩散,固结,生物降解的作用。通过广义积分变化(GITT)得到了零浓度和零通量的情况下解析解。考虑了不同的固结模型(小变形模型和大变形模型)和不同排水条件下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2) 土工膜的复合衬垫比单层CCL衬垫提供更好的防污效果。例如,单层CCL衬垫的底部通量是GMB+CCL复合衬垫的1.5倍。土工膜对于污染物的运移起到了显着作用。(3)在小变形模型中,双面排水情况下,随着固结的增大会阻滞污染物的运移。而在单面排水的情况下,考虑固结时加速污染物的运移和稳态时污染物剖面浓度。在零通量边界条件下,单面排水时r=0.76yr-1时稳态时底部浓度是不考虑固结时的1.4倍,而双面排水时r=0.76yr-1时稳态时底部浓度是不考虑固结时的0.8倍。(4)吸附和降解对污染物运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土体的吸附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物达到稳态时的底部浓度和底部通量。不考虑吸附的情况下稳态时的底部通量是psKd=10的6.6倍。降解系数取为300年时稳态的底部浓度和底部通量是3年的3.3和2.4倍。(5) 土体初始孔隙度对污染物在土体中的运移有十分显着的影响,随着初始孔隙度的增加则污染物到达底部的浓度增加。当t=5年时,e0=2的底部浓度分别是e0=1.5和e0=1的1.5和3.1倍。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初始孔隙度的增大,在大变形模型中固结的作用会更加明显,从而增加粘土中污染物的浓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良好的大气环境和水、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状况虽然得到了飞跃,但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对人们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针对无锡市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无锡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参数,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的性质和种类。根据污染参数,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利用SPSS对污染物指标进行筛选,得到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农垦烧荒、工业废水,性质为PM2.5, PM10,C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宗树国.火灾消防处理时期排放污染物的非稳态扩散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张娅,王胜.基于高斯扩散模型的无锡大气污染物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8

[3].巨占莹,张志红.考虑组分活度的多组分污染物扩散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4].李怡.化工爆炸污染物扩散数学模型[J].低碳世界.2018

[5].王昕然,严超,苗世光,程卫亚,张良.场区尺度风场和污染物扩散快速预测模型研发[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

[6].王闯.基于GMS的介质类型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及模型校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杨小芳.基于Mike模型的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18

[8].陈举涛.基于WebGIS和高斯大气模型的厦门港船舶污染物的扩散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17

[9].刘倩.大气污染物的对流—扩散模型及其反问题[D].山东理工大学.2017

[10].严华祥.有机污染物在复合衬垫系统中固结—扩散耦合运移解析模型[D].浙江大学.2017

标签:;  ;  ;  

污染物扩散模型论文-宗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