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叙事论文-袁萍

木兰叙事论文-袁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兰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叙事方法,动画电影,《花木兰》

木兰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袁萍[1](2019)在《差异与认同:探究跨文化动画电影的叙事方法——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门类以其独到的表现方式在影像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我国乐府民歌《木兰辞》改编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经上线便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好莱坞经典动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对跨文化动画电影的叙事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并从跨文化传播的意义角度对我国动画电影的叙事创作提出个性化见解。(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9期)

李佳茜[2](2019)在《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由曲作家王志信作曲,再由词作家刘麟根据《木兰诗》改编创作而来,使得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有了更加丰富的故事性、人物性和画面感等特点。在豫剧板腔体的基础上巧妙的结合了现代作曲技巧,使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独具风格的同时又凸显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创作和演唱方面对叙事歌曲的体裁、曲式结构、咬字行腔、歌曲的情感处理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更进一步地阐述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并将其分类总结,归纳出其特点。从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涵,为演唱该作品做理论上的引导和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5-10)

廖楚瑜[3](2019)在《中美花木兰故事叙事策略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木兰故事起源于中国北朝时期的《木兰诗》,千百年来一直以各种形式被传唱,其携带的中国文化元素、人物形象、价值观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影响。经过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和美国迪士尼公司的改编后,《女勇士》、《Mulan》这些作品使木兰故事开始面向国外传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对木兰故事的叙事上,中美展现了不同的策略。通过同样的故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形象,传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对中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讲好木兰故事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木兰文旅开发能力,在文化战略和战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叙事学理论和戏剧“五位一体”理论,采用伯克的戏剧分析法,从人物、场景、行为、手段、目的这五个要素入手,选取中国传统诗歌《木兰诗》和国产电影《花木兰》为中国案例,选取汤亭亭小说《女勇士》和迪士尼动画电影《Mulan》为美国案例,通过对中美花木兰故事的案例分析、文本基础分析和叙事五因分析,对中美花木兰形象的历史演变和故事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叙事策略的差异,并提出其对讲好中国故事和提升文化影响力带来的启示。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美花木兰故事的叙事人物、叙事场景、叙事行为、叙事手段和叙事目的,发现中美花木兰故事在叙事人物和叙事场景上有相同的地方,而在叙事手段、叙事行为和叙事目的上显示了较大的不同,即基本保持了木兰故事人物和框架的一致性,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故事意图和价值观。中国的花木兰故事侧重表达孝文化、家国文化,而美国的花木兰故事侧重表达自由意识和女性意识。通过对比分析中美花木兰故事的文本基础和叙事五因,研究总结出通过本国故事承载他国价值观、通过本国故事承载本国价值观、通过他国故事承载本国价值观叁种叙事策略,最终得出美国花木兰故事叙事策略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通过打造独特的故事IP符号及文化产品;融合优秀文化,增强跨媒介叙事能力;聚焦共享价值观,加大跨文化交流力度,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朱婧薇[4](2019)在《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以木兰传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成为学者解读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维度,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中的现代传承机制,表征了媒介、民间叙事与人的互动关系。木兰传说是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语境下实现动态传承的典型案例,从《木兰诗》经典文本的叙事反哺,到《Mulan》影视的创新性呈现,再到《花木兰》游戏中多重媒介的交融与个体表达的回归,分析这一系列核心事件可以表明,现代媒介为民间叙事的多向度传播和多样化表达创造了条件,而人作为叙事实践的主体,使用道德和审美的判断力规训着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内在走向,决定着人在传统叙事脉络中自我表达的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1期)

赵峰[5](2017)在《以《木兰诗》为例谈乐府民歌叙事诗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原是汉时音乐机关,后成为一种文体,乐府中来自民间的歌称为乐府民歌,乐府民歌叙事诗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乐府民歌,名篇有《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木兰诗》就属于汉乐府民歌叙事诗,而且是其代表作。为引导学生通过《木兰诗》的教学,掌握乐府民歌叙事诗的特点,并且留下深刻印象。笔者主要抓住叁个着眼点:第一,诵读口语化个性化之语言;第二,讨论常见手法;第叁,感受百姓心声。(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7年10期)

刘雪[6](2017)在《木兰陂故事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内涵探析——莆仙戏版与其他故事版本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厘清木兰陂故事不同版本的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指出莆仙戏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4个版本的文本研读和对比分析,总结4个版本的文化内涵,探究莆仙戏版与其他故事版本叙事结构的差异性。认为相对于其他故事版本的单一叙事结构或循环叙事结构,莆仙戏版以多线连缀式的叙事结构将所有的情节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内容最完整、人物最集中,并展现了丰富的民俗镜像和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何求斌[7](2017)在《《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六句诗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胜利归来的故事。"爷娘闻女来"六句诗承上启下,非常切合家人各自的特点,既有浓郁的抒情味,又有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叙事功能。(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9期)

王明毓[8](2017)在《关于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技法的叙事性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是作曲家顾冠仁先生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具有历史性,叙事性的琵琶协奏曲。全曲以木兰替父从军这个历史故事为基调。充分描绘了木兰对镜贴花黄,辞去爹娘赴战场,万里征程今凯旋,卸下战袍着旧裳的叙事性场景。以扫弦、拂弦、摇指、凤点头等琵琶技法,以及中国民间传统音乐曲式结构,戏曲元素的相互糅合,完整呈现了木兰从军的场景。本论文以音乐内容为主线,从琵琶演奏技法对音乐叙事性的影响为角度来分析《花木兰》(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7-03-01)

刘航[9](2016)在《动画电影《花木兰》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是以动画形式制作而成的影片,它集文学创作与视听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像艺术。电影是叙事艺术,其叙事以情节发展的连续性为特点,表明动作与动作、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其他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说明故事、交代情节、介绍人物。美国是世界动画大国,其动画电影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情节生动曲折、形象夸张可爱的特色,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美国动画电影(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35期)

朱筱[10](2016)在《以《木兰诗篇》为例——谈音乐情感在民族歌剧中的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木兰诗篇》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作品,这部作品通过民间故事改编,运用西方歌剧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塑造了代父出征的花木兰形象,表现了歌剧中痛恨战争和渴望和平的主题,演唱者在音乐表演中要饱含音乐情感,做到情由心生,音乐情感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和乐章主题叙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6年07期)

木兰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由曲作家王志信作曲,再由词作家刘麟根据《木兰诗》改编创作而来,使得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有了更加丰富的故事性、人物性和画面感等特点。在豫剧板腔体的基础上巧妙的结合了现代作曲技巧,使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独具风格的同时又凸显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创作和演唱方面对叙事歌曲的体裁、曲式结构、咬字行腔、歌曲的情感处理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更进一步地阐述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艺术特色,并将其分类总结,归纳出其特点。从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涵,为演唱该作品做理论上的引导和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兰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袁萍.差异与认同:探究跨文化动画电影的叙事方法——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李佳茜.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廖楚瑜.中美花木兰故事叙事策略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朱婧薇.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以木兰传说为例[J].文化遗产.2019

[5].赵峰.以《木兰诗》为例谈乐府民歌叙事诗教学的着眼点[J].新课程(中学).2017

[6].刘雪.木兰陂故事的叙事结构及其文化内涵探析——莆仙戏版与其他故事版本的比较[J].莆田学院学报.2017

[7].何求斌.《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六句诗的叙事功能[J].名作欣赏.2017

[8].王明毓.关于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技法的叙事性探索[D].吉林艺术学院.2017

[9].刘航.动画电影《花木兰》叙事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10].朱筱.以《木兰诗篇》为例——谈音乐情感在民族歌剧中的叙事[J].音乐时空.2016

标签:;  ;  ;  ;  

木兰叙事论文-袁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