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唐连松,陈刚,胡成

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唐连松,陈刚,胡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水封洞库,地下水渗流场,参数反演,岩体渗透系数

渗流数值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唐连松,陈刚,胡成[1](2019)在《封洞库低渗介质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型的参数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水数值模拟工作中,模型参数是影响数值模型计算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对于低渗裂隙介质场,传统的参数分区方法很难准确地刻画低渗裂隙介质场的非均质性,因此需要利用有效的方法优化数值模型参数,使其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建立了烟台某地下水封洞库的低渗介质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岩体渗透系数进行了参数反演,得到了模型中两个关键层位的岩体渗透系数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岩体渗透系数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丁烷洞库在-94~-100m深度上形成了强渗透带,造成丁烷洞库地下水涌水量偏大。参数优化后的数值模型的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能够准确地刻画地下水封洞库的运行状态。(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潘东东,李术才,许振浩,杜毓超,施雪松[2](2019)在《考虑剪切接触与碎屑充填的裂隙渗流模型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尺度裂隙内部复杂的渗流规律,综合分析裂隙面粗糙度、初始裂隙宽度、剪切过程裂隙接触面积以及剪切碎屑对渗流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剪切接触与碎屑充填的裂隙渗流模型并开展多种工况下的数值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裂隙相对接触率低于15%时,等效水力宽度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当裂隙接触面积继续增大,两者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当裂隙表面模型增加相同的分形维数时,渗流体积流量减小愈加明显;分形维数为2.4的裂隙模型接触率变化范围为19.3%~29.2%,但稳定体积流量仅为初始状态的0.20%,说明剪切过程裂隙接触面积对渗流的影响与其分布状态密切相关,其影响远大于仅改变裂隙接触面积的影响;渗流方向与剪切位移方向对渗流的影响同样是通过改变裂隙接触分布状态实现,优势导水通道对渗流规律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裂隙剪切过程所产生的岩石碎屑对渗流规律存在较大影响,出口流量稳定值分别为未考虑裂隙碎屑充填模型的27.1%和32.4%,且裂隙初始宽度越小,影响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陈军,管志保,鲁思远,徐江,刘其文[3](2019)在《密集排水孔幕条件下圆形隧洞轴对称渗流模型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密集排水孔幕条件下作用于隧洞衬砌的外水头,提出将渗流岩体按轴对称问题简化并扩展为空间问题,以及将排水孔空间溢出面简化为平面矩形溢出面的方法,有效简化了含有排水孔幕的网格模型。按单元传导矩阵调整法求解渗流自由面并调整排水孔渗流逸出点,细致描述了排水孔的渗流特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隧洞工程的空间渗流模型,并利用其热分析模块进行了渗流分析,计算得到的衬砌外缘水头分布,较好地反映了排水孔幕的空间渗流效应。(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立功,康天合,张晓雨,郭俊庆[4](2019)在《煤-砂岩复合储层煤系气渗流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系气在复合储层中的渗流比单一储层复杂的多,目前煤系气渗流模型及规律的研究主要以单一储层为主,对煤系气在复合储层中的渗流模型及渗流规律研究较少。据此,建立煤-砂岩复合储层煤系气合采渗流模型,并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比较有无层间窜流时煤-砂岩复合储层煤系气合采储层压力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层间窜流的存在对煤层和砂岩层储层压力变化情况均有明显影响。在近井筒区域,煤系气由砂岩层向煤层窜流,考虑层间窜流后煤层储层压力下降幅度较不考虑有明显减小,砂岩层储层压力较不考虑明显增大;在远井筒区域,煤系气由煤层向砂岩层窜流,考虑层间窜流后煤层储层压力较不考虑有明显减小,砂岩层储层压力较不考虑时有明显增大。建立的煤-砂岩复合储层煤系气合采渗流模型为研究煤系气合采问题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李馨馨,徐轶[5](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离散裂隙模型数值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地下水污染物预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基质岩块、无厚度单元模拟复杂裂隙网络,提出了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的叁维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无反应项和含反应项两种情况,通过算例分析了单裂隙中溶质迁移行为,并与精细模拟方法、解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将该法应用于预测大规模裂隙岩体溶质浓度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并评价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模拟裂隙网络、基质岩块中水分溶质传输行为;由于贯通裂隙网络的优势流影响,溶质羽主要受控于裂隙水的对流作用,出现了高度非均匀分布现象;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岩块基质的扩散作用,裂隙开度产生的对流作用是影响浓度场分布的主控因素。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该法可大幅减小计算量和计算时长,对于解决含复杂裂隙网络岩体渗流传质的叁维数值模拟问题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帅[6](2018)在《页岩储层不同渗流形式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储层的岩石变形与流体的渗流规律会相互影响。将页岩储层视为平面无限大弹性体,利用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渗流方程,建立页岩储层的流-固耦合模型。假设流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流动为达西渗流,不同渗流模型的孔隙压力变化规律不同,对储层岩石变形的影响不同。重点讨论了一维线性流、平面径向流、球形流3种流动形式下的页岩储层流-固耦合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志良,年玉泽,申林方,徐则民[7](2018)在《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叁维重构模型渗流场的LBM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昭通头寨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为研究对象,结合CT扫描试验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其叁维大孔隙空间结构模型的重构。然后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LBM)的D3Q19模型,将固体土骨架视为渗流场边界,并设置反弹格式的边界条件模拟土骨架与水分间的相互作用,从细观角度研究了水在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中的渗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渗流过程中,在大孔隙纵向连通的通道内形成了优先流,且通道中的流速远超其他部位;而在封闭或者连通性差的大孔隙中导水率极小,流速几乎为0。土体中大孔隙通道内的流速由孔壁至通道中心逐渐增大,且流速与至通道中心的距离近似呈二次抛物线的分布特征。沿深度方向土体切片大孔隙率大的截面平均渗流流速Uz也较大,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截面大孔隙率与平均渗流流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这充分说明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内的大孔隙分布对土壤沿深度方向的渗流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剑辉[8](2018)在《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化学剂驱替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现有研究成果对稠油热化学驱的数值模拟还有许多不足,缺少准确描述非等温驱替过程中各组分、相间的物理化学变化和渗流规律的模拟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渗流实验方法、非线性渗流力学基本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编程等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不同温度下稠油相对渗透率、稠油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实验分析,分别给出了稠油相对渗透率与温度、稠油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的拟合公式,建立了新的考虑温度影响的稠油渗流运动方程。对不同种驱油剂进行了热分解实验,建立了驱油剂有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进行了新型乳化降粘剂遇水增粘、溶胀、原油乳化和岩心驱替的实验分析,提出了新型乳化降粘剂的浓度与水相、油相粘度的关系模型。(2)建立了一个针对稠油热化学驱的叁维叁相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各组分的对流、扩散、化学反应、吸附、流体的非牛顿特性、非线性渗流特性和非等温特性。建立了稠油热化学驱的叁维叁相多组分数值模型,使用半隐式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求解程序,实现了关于启动压力梯度、高温驱油剂和新型降粘剂的程序功能的添加。(3)利用本文模拟器,在理想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启动压力梯度、高温驱油剂、新型乳化降粘剂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本文模拟器与主流热采模块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模拟进行了对比验证,证实了本模拟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以胜利油田胜83区块的地质模型为基础,在遵循等距布井原则和尽量不改变油田方案井位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实例模拟分析,为稠油热化学驱的现场实施提供了技术方案。本文所建立的稠油热化学驱数学模型以及稠油热化学驱数值模拟器,可为未来热化学剂的功能添加搭建了便捷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6-15)

封官宏[9](2018)在《二氧化碳置换煤层气(CO_2-ECBM)地质工程中多相渗流和相态转化过程分析与数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CCS)目前是被看作一种用来控制温室气体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但由于单纯的CO_2地质储存成本高昂,能耗较大,无法长期有效开展。因此,人们更多的将目光从CCS转为CCUS,即CO_2捕获,利用与封存一系列过程,在原有CCS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利用的环节,利用CO_2开展地质工程,同时实现CO_2的利用和封存。在众多的CCUS技术当中,CO_2增强型煤层气开采(CO_2-ECBM)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CO_2-ECBM,是指向煤层中注入CO_2,利用CO_2在煤层中可吸附性强于甲烷(CH4),使得吸附在煤层表面的CH4气体从吸附态转为游离态,在增加煤层气采收率的基础上同时实现CO_2地质储存。由于煤层一般埋深较浅,为提高采收率多采用水平井,CO_2以液相形式注入,在注入过程中,特别是在井筒内受到围岩的热传递,极易发生相态变化。由于CO_2气液两相密度差极大,相态转化所影响的不只是局部区域,而是会波及很远,局部的相态转化可能就会带来整个井筒内温度和压力分布的重构,继而造成其他区域的相态转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变过程影响井底和储层的温度、压力,进而影响CO_2的注入能力和开采效率。而且,在已开采的油气储层里有着大量的废弃井,废弃井的密封性不得而知,可能成为CO_2泄漏的潜在路径,且由于井筒内流速较快,可能成为其泄漏的主要途径,对周围环境危害较大。本文以山西柳林山西组煤层为目标层位,采用场地试验、程序开发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发低温CO_2多相注入井筒储层耦合模拟程序。模拟CO_2在井筒中的相变过程,储层中与甲烷的多相渗流、竞争吸附、以及吸附导致的孔渗改变。将程序应用于场地试验,与试验中注入井和监测井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以验证程序开发以及模型建立的可靠性。继而分析多组分系统在储层内的多相渗流及竞争吸附过程,以及在井筒内部的相态变化过程。最后推导叁相漂移流模型,并通过解析解验证。分析CO_2沿井筒泄漏途径上可能出现的相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此研究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互结合验证。分析了CO_2-ECBM工程中的多相渗流、竞争吸附、孔渗变化。以及在注入和泄漏过程中出现的相态变化。今后CO_2-ECBM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朱鹏博,赵鸣[10](2018)在《土体耦合蠕变渗流模型在隧道沉降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隧道不均匀沉降不仅影响隧道本身结构安全,也会对其中运营地铁带来威胁。在隧道的开挖、静置、运营阶段,都会有沉降的产生,不同阶段隧道沉降的主因不同,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于周围土体塑性变形、蠕变、渗流固结等方面。基于Drucker-Prager塑性模型,考虑蠕变和渗流耦合作用,通过数值分析发现软土地区浅埋隧道开挖期的隧道底部隆起主要由周围土体塑性变形引起且变形较小,静置期的沉降主要由周围土体排水固结引起且变形较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大尺度裂隙内部复杂的渗流规律,综合分析裂隙面粗糙度、初始裂隙宽度、剪切过程裂隙接触面积以及剪切碎屑对渗流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剪切接触与碎屑充填的裂隙渗流模型并开展多种工况下的数值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裂隙相对接触率低于15%时,等效水力宽度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当裂隙接触面积继续增大,两者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当裂隙表面模型增加相同的分形维数时,渗流体积流量减小愈加明显;分形维数为2.4的裂隙模型接触率变化范围为19.3%~29.2%,但稳定体积流量仅为初始状态的0.20%,说明剪切过程裂隙接触面积对渗流的影响与其分布状态密切相关,其影响远大于仅改变裂隙接触面积的影响;渗流方向与剪切位移方向对渗流的影响同样是通过改变裂隙接触分布状态实现,优势导水通道对渗流规律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裂隙剪切过程所产生的岩石碎屑对渗流规律存在较大影响,出口流量稳定值分别为未考虑裂隙碎屑充填模型的27.1%和32.4%,且裂隙初始宽度越小,影响越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唐连松,陈刚,胡成.封洞库低渗介质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型的参数反演[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2].潘东东,李术才,许振浩,杜毓超,施雪松.考虑剪切接触与碎屑充填的裂隙渗流模型与数值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军,管志保,鲁思远,徐江,刘其文.密集排水孔幕条件下圆形隧洞轴对称渗流模型数值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19

[4].李立功,康天合,张晓雨,郭俊庆.煤-砂岩复合储层煤系气渗流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5].李馨馨,徐轶.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离散裂隙模型数值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李帅.页岩储层不同渗流形式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志良,年玉泽,申林方,徐则民.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叁维重构模型渗流场的LBM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8

[8].李剑辉.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9].封官宏.二氧化碳置换煤层气(CO_2-ECBM)地质工程中多相渗流和相态转化过程分析与数值模型[D].吉林大学.2018

[10].朱鹏博,赵鸣.土体耦合蠕变渗流模型在隧道沉降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18

标签:;  ;  ;  ;  

渗流数值模型论文-唐连松,陈刚,胡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