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陈其安,杜方舟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陈其安,杜方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用衍生产品对冲,货币市场波动,贷款行为,广义矩估计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陈其安,杜方舟[1](2016)在《信用衍生产品对冲、货币市场波动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信用衍生产品对冲的实质构建理论模型并得到理论结论与推论,利用GMM方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回购利率互换对冲时,中国银行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先减后增,与货币市场波动负相关;在存款利率互换对冲时,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而增大,与货币市场波动正相关;在隔夜利率互换对冲时,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先增后减,与货币市场波动正相关。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同样存在于中国商业银行中。(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彭亦芬[2](2015)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定价基本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随着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结构模型"和"简约模型"基本分析框架,结合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对信用衍生产品的估价模型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邵诚[3](2012)在《信用衍生产品定义文件发布 助推CRM市场快速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银行间市场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2012年版)》(以下简称《信用定义文件》)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日前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发布。至此,《信用定义文件》与债券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和汇率衍生品的交易定义文件一起,构成了《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2-09-13)

包香明,王冬丽[4](2010)在《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构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信用衍生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可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分"试点期、加速期、成熟期"叁个阶段,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货币市场》期刊2010年09期)

陆巍峰[5](2010)在《借鉴国际经验 发展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风险(marketrisk)和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金融市场上两大最基本的风险。前者指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动对贷款和证券价值的不确定性影响;后者指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其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本文来源于《浙江金融》期刊2010年09期)

刘威[6](2010)在《金融危机前后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叁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国货币市场》期刊2010年08期)

蔡国喜[7](2010)在《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动态及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衍生产品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并在过去十几年里高速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富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之一。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要求对其进行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以来,各(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期刊2010年06期)

黄伟[8](2010)在《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长,根本原因在于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管理信贷风险的有效工具,具有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的特性。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金融市场也已初具规模。但是,纵观整个房地产金融业,房地产融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方式还是银行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而极力推广扩张。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基础薄弱、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文化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政府缺乏金融监管,各种“假按揭”“循环贷”等虚假融资的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信贷风险。鉴于此,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的虚拟资本理论和西方金融监管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逻辑演绎和归纳推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特点的分析,认为推广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是完善与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必要之举。借鉴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文章论述了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与成本,通过介绍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强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对策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程鹏[9](2008)在《中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必须有一定的宏观和微观市场条件,否者非但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还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分析国外发展该产品的市场条件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有利和不利市场条件,可以为适时引入该产品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锡林图雅[10](2008)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将日益复杂,风险也越来越集中,而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却与这样的信用风险的状况不相适应。信用衍生产品这种新兴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引入将为我国金融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不但可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通过参与国外贷款市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整体质量,而且对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大有裨益。在看到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乐观前景和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后获得的诸多收益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到随着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的讨论也随之产生。本论文旨在从正负两个方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的影响问题,同时选取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和银行业的相关数据,采用VEC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据此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收益水平的影响进行论证,为我国银行业在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后正确处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和银行业稳定的协调统一做好理论铺垫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以保证信用衍生产品能够真正的促进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概括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研究现状、论文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从正负两个方面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利用了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博弈模型和Wagner模型对这一影响加以论证;第叁章选取了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和银行业相关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建立恰当的VECM模型,进一步论证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的影响;第四章在分析了中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的双重影响,为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提供对应的政策建议;第五章是对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的总结陈述。(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6-30)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用衍生产品是有效分散、转移以及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随着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结构模型"和"简约模型"基本分析框架,结合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对信用衍生产品的估价模型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其安,杜方舟.信用衍生产品对冲、货币市场波动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彭亦芬.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定价基本模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3].邵诚.信用衍生产品定义文件发布助推CRM市场快速发展[N].金融时报.2012

[4].包香明,王冬丽.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构思[J].中国货币市场.2010

[5].陆巍峰.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J].浙江金融.2010

[6].刘威.金融危机前后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0

[7].蔡国喜.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动态及借鉴[J].国际金融.2010

[8].黄伟.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9].程鹏.中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条件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0].锡林图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

标签:;  ;  ;  ;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论文-陈其安,杜方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