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不确定论文-姚合军,袁野

时延不确定论文-姚合军,袁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延不确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系统,网络系统,随机,时延

时延不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姚合军,袁野[1](2019)在《具有随机时延的模糊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指数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网络系统的指数镇定问题.根据网络诱导时延在不同区间上取值,引入满足Bernoulli分布的随机变量,建立新的非线性网络系统模型.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系统均方指数镇定条件和模糊控制器设计策略.仿真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2期)

高会生,吴艳[2](2018)在《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传送网(PTN)承载时分复用(TDM)业务所产生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时延分布进行准确描述。首先分析了端到端不确定时延的构成要素,并描述了TDM业务在分组传送网上各类网络节点的不确定时延分布;然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法设计,并得出了能反映各类网络节点不确定时延的确定分布;最后考虑缓存深度和分组封装长度等因素,仿真研究了不确定时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优化PTN承载TDM业务的时延特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郑英燮,张伟,许维胜[3](2017)在《不确定传播时延下的水声网络保护间隔设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声波的传播时延及波动远大于无线电波,许多借鉴陆地无线电波通信网络原理设计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协议未能充分考虑和利用水声传播及其时延变化特性.据此给出了时分多址协议中相继传输数据包的冲突模型,分析了保护间隔与簇头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保护间隔的设置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提出的保护间隔设定方法改善了传统保护间隔设置偏向保守的缺点,可有效提升水声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和效率.(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郑凤[4](2017)在《具有不确定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控制系统将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重要元器件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信号和数据,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从而避免了在各部件之间铺设专线,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成本高、后期检修难的问题。目前网络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传送等。然而,网络控制系统将元件连入通信互联网,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问题:如网络时延、数据包丢失等。本文分别针对具有外界干扰、参数不确定等情况下的线性离散网络控制系统,在具有时延和丢包的网络环境下,研究了使系统稳定的控制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一类具有外界干扰的线性时不变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设计使得闭环系统均方意义下指数稳定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已知系统从传感器到控制器之间具有时变时延和数据包丢失,控制器到执行器之间具有时变时延。假设网络诱导总时延为短时延。使用概率已知的Bernoulli随机序列描述丢包过程。选择合适的Lyapunov函数,根据Lyapunov原理,经过推导得到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再利用LMI方法将该方程转换成线性矩阵不等式。最后的仿真说明了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2)针对一类参数不确定线性时不变离散网络控制系统,考虑网络控制环境下存在的网络诱导时延、数据丢包、外部扰动和系统参数不确定等复杂因素,设计使NCS稳定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考虑系统在传感器到控制器之间以及控制器到执行器之间存在丢包,将具有确定性丢包过程的通讯网络看作以一定概率切换的开关,从而将NCS的模型定义为具有4种情况的异步动态系统。根据Lyapunov原理和LMI方法计算得到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的仿真说明了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3)针对一类具有时变参数的线性离散网络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观测器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假设系统在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存在时变时延,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既有时变时延又存在丢包,其中,丢包满足Bernoulli随机序列。基于LMI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得到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的仿真说明了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姚合军[5](2017)在《基于随机时延和数据丢失的不确定离散网络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随机网络诱导时延和丢包的不确定网络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控制问题.通过把网络诱导看做满足Bernoulli分布等价时延,并结合等价时延在不同区间上的概率取值,建立了新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得到使闭环系统均方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7)暨纪念中国过程控制会议30周年摘要集》期刊2017-07-30)

侯立新,卞昕,冯志刚,周鑫,张亦弛[6](2017)在《混响室内时延特性测量关键不确定度分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响室内,信道特性测量的不确定度决定了基于混响室进行的无线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本文以测量实验为基础,针对均方根时延扩展这一核心信道参数,对两个关键不确定度来源,给出了不确定度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由核心测量设备网络分析仪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分析了固有场不确定度。对不确定度的深入分析为测量中一些关键设置的设定提供了量化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测量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杨新伟,郭彩霞[7](2016)在《不确定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控制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时延和不确定性特点,考虑最大允许网络诱导时延下界不为零及系统带有不确定性的情况,采用不需事先指定参数的更具一般性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建立状态反馈的闭环网络控制系统模型。通过引入积分不等式方法,对Lyapunov-Krsasovskii泛函中的二次型积分项直接进行界定,避免了对系统进行模型变换和对交叉项的界定所带来的保守性。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使网络控制系统鲁棒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对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得到状态响应曲线。系统状态很快趋于稳定,表明该结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16期)

李欣,李若琼,董海鹰[8](2016)在《不确定时延NCS的输出反馈鲁棒H_∞保性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时延和有限能量外部扰动的网络控制系统,采用Lyapunov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研究了基于输出反馈的鲁棒H_∞保性能网络控制问题。构造一个新的Lyapunov泛函,推导出使得闭环网络控制系统鲁棒稳定,且具有给定H_∞扰动衰减度γ的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通过求解具有约束条件的凸优化问题,给出闭环网络控制系统最优H_∞保性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在给定扰动衰减度γ的情况下有更小的保性能指标。最后通过YALMIP(一种定义和求解高级优化问题的模化语言)求解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石安伟[9](2016)在《具有随机长时延和不确定参数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控制系统(NCS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即控制网络,又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融合了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电子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相比于传统的点对点式控制系统,具有着安装维护方便、信息集成度高、系统布线少、灵活可靠性强等众多优点。尽管网络的加入为控制系统带来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时延、丢包以及时序错乱等显着影响系统服务质量甚至稳定性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主要对具有随机长时延、丢包以及参数抖动的NCSs的进行相关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描述了NCS的概念以说明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NCS的发展历程,并对本文所涉及的矩阵不等式、鲁棒控制、保性能控制、异步动态系统以及相应的引理和定义也做了简要介绍。其次,依据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将系统分为一般连续系统以及含有不确定参数的控制系统。鉴于前者需要有较高的控制性能,因此本文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和鲁棒理论,给出了保性能控制器设计以及相应的性能指标,该控制器针对不同时延均能实现快速稳定。而对于后者,本文先考虑系统理想无丢包的情况,设计了系统参数抖动时依然有着良好控制性能的鲁棒控制器,然后,通过用网络开关去模拟系统丢包的方法,将系统建模成异步动态系统,综合考虑了长时延、丢包以及参数抖动等特性,获得保障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几组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再次,对于复杂的多输入系统,本文基于多入单出的思想方法,将系统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建模和分析,而不是分别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并通过一系列矩阵不等式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最后应用轮式移动机器人仿真说明了该思想的正确性。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并阐述了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1)

李晨,杜贞斌[10](2015)在《不确定非线性时延系统的模糊鲁棒H_2保值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时延系统,提出了一种H2模糊保值控制方法,采用模糊T-S模型对非线性时延系统建模,其中建模误差有上界约束,符合工程意义。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控制方案在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条件下保证期望的H2最优性能。最后,混沌系统的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5年09期)

时延不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组传送网(PTN)承载时分复用(TDM)业务所产生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时延分布进行准确描述。首先分析了端到端不确定时延的构成要素,并描述了TDM业务在分组传送网上各类网络节点的不确定时延分布;然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法设计,并得出了能反映各类网络节点不确定时延的确定分布;最后考虑缓存深度和分组封装长度等因素,仿真研究了不确定时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优化PTN承载TDM业务的时延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延不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1].姚合军,袁野.具有随机时延的模糊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指数镇定[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高会生,吴艳.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8

[3].郑英燮,张伟,许维胜.不确定传播时延下的水声网络保护间隔设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郑凤.具有不确定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5].姚合军.基于随机时延和数据丢失的不确定离散网络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控制[C].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7)暨纪念中国过程控制会议30周年摘要集.2017

[6].侯立新,卞昕,冯志刚,周鑫,张亦弛.混响室内时延特性测量关键不确定度分量分析[J].计量技术.2017

[7].杨新伟,郭彩霞.不确定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

[8].李欣,李若琼,董海鹰.不确定时延NCS的输出反馈鲁棒H_∞保性能控制[J].控制工程.2016

[9].石安伟.具有随机长时延和不确定参数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

[10].李晨,杜贞斌.不确定非线性时延系统的模糊鲁棒H_2保值控制[J].福建电脑.2015

标签:;  ;  ;  ;  

时延不确定论文-姚合军,袁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